第436章 突审俘虏(1/1)
次日清晨,庞大队长在军营内绕圈晨跑,一直跑到被炽热的阳光晒得皮肤发烫,才去洗漱间,用脸盆冲了个凉水澡。
换好衣服后,他看了看表,已经六点半了。
接着,他去食堂,就着咸菜吃了两个馒头,稀饭太烫,他也没喝。
军营里的人不论老少,全都是光棍,卫生队虽然有女兵,但也都是单身。
他们不用照顾家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在工作,也不需要遵循八小时工作制了。
这就是战争,当后方还在为加班工作骂娘时,他们连八小时工作制的观念都没有!
来到办公室,庞大队长一眼就看到办公桌上,有一沓稿纸。他还没来得及坐下,就一把抓了过来。
只见上面写着:“李万成,男,军衔中校,职务为 35 步兵团副团长。此行的任务,是检查 35 团二营粮食弹药的缺乏程度……”
他大吃一惊,立刻出门跑进杜政委的办公室。
杜政委正在拿块抹布擦桌子,他神情激动地说道:“老杜,快看看这是什么?”
杜政委丢下抹布,拍了拍手,接过稿纸:“什么东西,让你这么大惊小怪的?”他看了一眼,惊讶道,“口供!”
他翻了一下后面,底下还有口供附录。
杜政委猛地一拍桌子,那模样比庞大队长还要夸张!
“苏东曦那小子,把 35 团的副团长给抓回来了?”庞大队长一边喜笑颜开,一边质疑道。
苏东曦抓获越军副团长李万成的过程,异常顺利,敌人甚至还没弄清楚状况,苏东曦就已经将其带回了军营。
时间紧迫,他们将俘虏带回连部,连夜对其进行突击审讯。
士兵们把俘虏按在椅子上,苏东曦坐到桌前,拉开抽屉,取出纸笔,让苏排长做记录。
“姓名?”
俘虏在椅子上拼命挣扎着,两名战士紧紧按住他的肩膀。
“我抗议,我是俘虏,我需要包扎伤口!”中校声嘶力竭地叫嚷着。
小孙翻译道:“他在抗议,他要求治疗伤口!”
用着小孙顺手,苏东曦就把他叫了过来,做起来翻译。
苏东曦看了一眼中校的腿伤,只见他大腿处的裤子,已被血迹浸透,周围是褐色的血迹,单孔处,殷红的鲜血,还在不断向外渗出。
“告诉他,交代完问题,就给他包扎!”苏东曦沉声说道。
他就是要利用不断流淌的鲜血,让俘虏心生恐惧。包扎好了,俘虏就有精力跟他周旋,拖延时间了!
小孙按照苏参谋的意思,将话翻译给了中校。
然而,这位中校却坚决不肯配合,按住他的两名士兵,累得满头大汗。
苏东曦走过去,一脚踩在他的伤口上,疼得俘虏,发出杀猪般的惨叫声。殷红的鲜血,也汩汩地流淌出来。
子弹还嵌在肌肉里,这一脚,差点没把中校疼死。
当然,他心里有数,子弹打在肌肉里,没伤到骨头。死不了,也残不了,就是一个字——疼!
“小孙,告诉他,要是不老老实实交代,就一直看着他流血流死!”苏东曦咬着牙,下颌角的咬肌凸起,显得格外凶狠!
小孙把话翻译给俘虏,俘虏却还在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没办法,小孙又将俘虏的话翻译给苏东曦:
“苏参谋,他说你是魔鬼!”
这个小孙,那语气,就如同故意挑事儿一般!
“我去,你见过这么帅的魔鬼吗?”苏东曦嘟囔着,抬脚又要准备去踩他的伤口。
吓得中校赶紧求饶,老老实实地按照苏东曦的问话回答。
看来,当官的命确实比士兵的命更值钱。在坝上抓到的越军士兵俘虏,他们誓死不肯说。这位中校,不过是疼了一下,就顺利交代了。
这说明,忠诚与否,和职务高低并没有任何关系!那些底层的士兵,反而更值得人们尊重。
据副团长李万成交代,崮山燃料仓库被炸后,前线的粮食弹药,只能靠人力和马匹运输。
山高林密,这使得本就运力不足的越军,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目前,越军前线的粮食弹药,几乎耗尽。他此次赶往前线,一是要调查前线物资的真实状况,二是安抚前线士兵,为他们鼓舞士气。
苏东曦得到口供后,连夜将其整理成文件,放在了庞大队长的办公桌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领导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一情况。
庞大队长还在与杜政委交谈着,习副大队长走了进来:“大队长、政委,苏参谋审完这位李副团长,已经凌晨四点了。”他问道,“要不要我去把他请过来,汇报一下具体情况?”
四点钟,那时候庞大队长差不多起床了。
“唉,别叫他!”庞大队长说道,“年轻人觉多,一晚上又没睡。”
他之所以称苏东曦为年轻人,是有资格的,庞天福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比苏东曦大了一轮还多。
这时,庞大队长和杜政委才坐下来,他乐呵呵地说道:“苏东曦这小子,运气咋这么好?去二营抓舌头,竟然抓到了一位副团长!”
“哈哈!什么好,也不如命好!”杜政委也笑着,说苏东曦运气好。
自从参战以来,他们连一位连长都没抓到,苏东曦第一次抓舌头,就抓到了一位副团长,确实是运气好。
到了九点钟,苏东曦手里拿着两个鸡蛋,走进了作战室。
庞大队长见一连一排战士立了大功,又一夜没睡,特意安排厨房,给每人煮了两个鸡蛋。
苏东曦一边吃着,走到大队长和政委身边,刚开口说话,就被大队长推到一边:
“去去去,离我远点,一股鸡屎味!”
明摆着,这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逗得作战室的参谋们哈哈大笑。
苏东曦也跟着笑了起来,结果被蛋黄噎得直伸脖子,不停地打嗝。
习副团长赶紧端过来一个缸子,苏东曦喝了两口水,这才压了下去。
他以前就在防化团当连长,长期和战士们在一起,自然就没有那些高官子弟的讲究。喝水的时候,他也不在意水是用谁缸子。
开过玩笑之后,苏东曦拿出一份《“钢鞭行动”可行性报告》,下面还附了审问笔录,递给庞大队长。
庞大队长看了一眼,又递给了杜政委,问道:“你还是要把这份报告,递交给军部吗?”
凌晨回去后,苏东曦又匆忙赶写了这份论证报告。
苏东曦说道:“我希望以大队的名义,提出这份建议。”
庞大队长把杜政委叫到一边,开始商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