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舆论布局运作(1/1)

在京城局势因内务府官员贪污一事而愈发愈演愈烈之时。

醇亲王载沣深知舆论之力的关键作用。

在散布消息舆论的同时,早早便安排亲信侧重宣传有利于皇室的言论,痛斥内务府官员的行径。

着重略过大清从前是如何鱼肉百姓横征暴敛,与割地赔款这些腐朽帝王做派。

更何况现如今的北京城宣统皇帝退位不过几月有余。

忠心于大清的旧臣子还是有不少的,尚未经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这一讨论那自是不得了,竟然有大部分上了年纪的老者学者自动为皇室撇清关系。

纷纷斥责内务府的官员。

此时载沣坐在醇亲王府的书房内,看着最近的报刊和舆论方向。

眉头紧锁,思忖良久后,终于下定决心,唤来身边的管家。

特批了一笔数目可观的款子,示意其前往京城的各大报刊进行活动,务必在舆论上为皇室争取有利态势。

管家领命而去,怀揣着那沉甸甸的款项,开始在京城报界奔波起来。

管家首先来到《新民报》报馆。

报馆主编正坐在办公桌前,埋首于案头堆积如山的稿件之中。

听闻醇亲王管家来访,主编虽略感意外,但还是放下手中的笔,起身相迎。

“管家大人,不知您今日大驾光临,有何贵干?”

主编恭敬地问道。

管家微微欠身,笑容和蔼,却又不失礼数。

“主编好,家主听闻近期京城中舆论纷扰,诸多对内务府的评说多有偏颇,实不利于稳定人心。”

“家主特命小人前来,与贵报一同探讨一些事宜,还望主编大人多多关照。”

随后,管家从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锦囊,递到主编面前,轻声说道。

“这小小心意,还望主编笑纳,权当是表达我醇亲王府的一点心意。”

主编打开锦囊,见里面尽是银票,心中明白了几分,但面上仍不动声色地收了起来。

管家接着说道。

“如今内务府那些旧官员,贪污腐败,劣迹斑斑。”

“新民国政府又对这诸多问题视若无睹,毫无作为。”

“而我们皇室,多年来为天下苍生劳心劳力,如今退位,理应得到尊重与同情。”

“还望贵报能在后续报道中,多多宣扬我皇室的良苦用心,指出内务府的腐败罪行以及民国政府的不作为。”

主编听了管家的一番话,心中暗自盘算,权衡利弊后,点头应允。

离开《新民报》,管家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京华日报》报社。

报社的主笔正坐在会客厅与来访的客人交谈。

见是醇亲王府管家到来,在送走来访客人后,主笔连忙起身迎接,请其入座品茶。

管家环顾四周,见客厅布置雅致,便笑着说。

“这报社之中,处处透着文化气息,想必贵报的言论也定是公正客观,在京城百姓中颇具影响力。”

主笔谦虚地笑了笑,说道。

“主家过奖了,我们不过是如实记录这世间的大小事罢了。”

管家接着说道。

“如今京城局势复杂,各种言论纷至沓来。”

“我醇亲王府听闻许多关于内务府的传闻,那些旧官员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我们皇室退位之后,本想安享清净,却因内务府的种种作为,备受牵连。”

“新民国政府也未能及时出面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实是不该。”

“还望贵报能在言论间,多多体谅我们皇室的处境,为皇室说几句公道话,同时对内务府的腐败以及民国政府的不作为予以批判。”

说罢,管家再次奉上早已准备好的丰厚礼物。

主笔看着眼前的银票,心中一阵犹豫。

他深知这些钱财的来历,这管家的目的并不单纯。

但考虑到若能在舆论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对报社的发展或许有益。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主笔最终还是收下了礼物,并答应会适当调整报道方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管家奔波于京城各大报刊之间。

他凭借着那批款项,巧妙地与各报的主编、主笔们周旋。

有的报社虽对这种暗中操作心存疑虑,但面对金钱的诱惑和自身的利益考量,还是选择默许;

有的报社则被管家那番冠冕堂皇的说辞所迷惑。

真心以为醇亲王府是在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时代进步而努力,纷纷响应号召。

于是,在各方的默契配合下,京城各大报刊的舆论风向逐渐发生了变化。

原本对皇室退位颇有微词的论调渐渐减少,更多的是对皇室退位后遭遇的同情;

对内务府那些旧官员贪污腐败行为的批判声此起彼伏,舆论将这些行为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他们陷入了千夫所指的境地;

而对新民国政府在处理内务府问题上不作为的指责,也如潮水般涌来,使得民国政府在舆论的压力下愈发被动。

一时间,京城内外,关于这场舆论风暴的讨论甚嚣尘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街头巷尾的人们纷纷议论着内务府官员的罪行、民国政府的不作为以及醇亲王府为他们皇室所做出的“努力”。

而这背后的操盘手——醇亲王载沣,正默默地关注着舆论的动向,心中暗暗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试图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为皇室谋得一线生机。

随着更多关于内务府贪污的细节如潮水般不断流出。

整个北京城都为之震动,街头巷尾、茶馆酒肆,无处不议论纷纷。

百姓们的目光,纷纷聚焦在了皇室的吃穿用度上,每一项花费都如同重磅炸弹,炸得众人目瞪口呆。

在热闹的茶馆里,一群茶客围坐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

一位穿着粗布短衫的老者,猛地一拍桌子,怒目圆睁。

“俺可算是知道了,这皇室的日子过得也太离谱了!”

就说这吃吧,这皇帝太后一顿膳食就要花费几百两银子。

几百两啊!

俺们庄稼人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

“感叹皇帝一顿饭的银子,够俺们全家吃上好几年喽!”

旁边一位中年汉子紧握拳头,满脸愤慨。

“还有那一颗鸡蛋,几十两银子!”

俺从来就没见过这么贵的鸡蛋。

俺们家养鸡下蛋,一个鸡蛋拿去集市上卖,也就换几个铜板,还不够买块糖的。

“这皇室的鸡蛋,怕是金子做的吧!”

众人听了,无不哄笑,笑声中却满是对皇室奢华的嘲讽。

众人对于皇帝太后勘察账务的本事都打上了问号。

是真不知这民间物品的价格还是假装不知?

皇上太后就这么容易被内务府官员蒙蔽吗?

这时,一位年轻的后生站起来,挥舞着手臂说道。

“还有修补衣服,一个补丁竟然要十两银子!俺们补个衣服,自己动手也就几文钱的事儿。”

“他们倒好,随便缝几针就要那么多银子,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嘛!”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对这种离谱花费的难以理解。

在京城的各种工作场所,一群工匠聚在一起,一边做着手艺活,一边议论着皇室的事情。

“听说啊,他们给房间刷个漆都要几十上百两银子。”

俺家里的房子,刷个漆请个匠人,也就几钱银子。

听说竟然还克扣咱们这些手艺人的银钱。

“这皇上倒好,花钱如流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给宫殿刷金呢!”

一位工匠边说边摇头,满脸的不解和气愤。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感叹这皇室的奢侈浪费。

“这皇室的吃穿用度,哪一样不是极尽奢华。”

“他们的衣服,全是绫罗绸缎,上面的刺绣更是巧夺天工。可这些衣服,穿在他们身上,不过是为了显摆罢了。”一位年长的匠人说道。

“还有他们出行,那排场,前呼后拥,浩浩荡荡。”

“那马车,雕龙画凤,用的是最好的木料,镶嵌着金银珠宝。”

“光是一辆马车的造价,就够普通人家过一辈子了。”另一位匠人接着说道。

在讨论中,众人对那些内务府的官员愈发愤恨。

“这些官员也太可恶了,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蒙蔽皇室,造假账造得都离谱。”

“前这些官员就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浪费国家的财富,让皇室也背上了这样的恶名。”一位老者气得直跺脚。

“是啊,他们这样做,不仅损害了皇室的声誉。”

看吧,这皇帝退位了,依然还如此奢侈的生活。

只是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更加艰难。

“咱们的赋税那么重,每年都要给四百五十万两啊!”

“可这些银子都被他们借囗用来满足皇室那无底洞般的欲望了。”

众人纷纷附和,对内务府官员的腐败行径充满了愤怒。

在街边的小酒馆里,酒客们的交谈声此起彼伏。

一位书生模样的人,端着酒杯,感慨道。

“这皇室的奢华,简直就是封建制度腐朽的象征。”

“如此挥霍无度,国家的财富怎会不枯竭?百姓的日子怎会好过?”

周围的酒客们纷纷举杯,一饮而尽,仿佛在借酒消愁,又仿佛在表达对这不合理现实的无奈。

此时,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对皇室奢侈生活的惊叹与愤懑之中,而那股对内务府官员的谴责和批判之声,也在民间愈发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