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此计如何(1/1)
早朝过后,沈青云招来几个心腹大臣来书房议事。
国安司传来的大真最新消息。
“皇上,大真那边来信,以隽已经顺利带兵进入大真都城,胡克业已经坐不住了,有要和徐太妃撕开表面和平的迹象。”伍陆道。
鲁廷凉思索了一会儿,道:“若徐太妃稍有应对不慎,便会引发宫中大乱,那毕竟是敌国地盘,我们的人还是难以轻易掌控局势。”
沈青云沉声道:“隽以此次回去是受我们要挟,要是他投靠胡克业,那情况对我们很不利。”
刑部尚书纪信厚沉吟片刻,道:“皇上,不如送二皇子真木善的信物,暗中威胁以隽,若是他不听我们指使,二皇子便有生命危险。”
伍陆道:“此举虽可威慑以隽,但若以隽叛变,二皇子便成了废棋。”
沈青云看向伍陆,问:“伍爱卿,依你所见,该如何应对才是上策?”
伍陆道:“胡克业威胁最大,还是要从徐太妃入手,若是用计杀了胡克业,既能削弱大真势力,也能借徐太妃之手掌控大真。”
沈青云微微颔首,目光如炬,“可此法可行,就是太过冒险了。”
“皇上,微臣有一计。”鲁廷凉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可以让徐太妃误以为胡克业将对她要动手了,促使她提前发难。届时,我等只需派人协助,便可一箭双雕。”
沈青云眼神微动,缓缓道:“说下去。”鲁廷凉继续道:“我们可以伪造一封胡克业的密信,让徐太妃以为他即将动手,再安排一名她信任之人‘无意中’救下她的亲信,这样一来,她便会对我们心存感激。”
纪信厚点头:“不错,此举可行,但伪造的信件必须毫无破绽。”
沈青云沉思片刻,缓缓开口:“那就依此计行事,必要保证细节真实,不要露出破绽。”
议事从大真,到了朝中局势,几位大臣纷纷提出应对之策。
沈青云抬眼扫过几人,拆开密信,“黄巾道的独孤红乐没死,真没想到,那种情况下他居然还能假死脱身,这人还真是不可小觑。”
伍陆脸色一变,“皇上,黄巾道怕是要死灰复燃,独孤红乐若真还活着,黄巾道的残余势力必然会重新聚集,此人,太会蛊惑人心了。”
纪信厚道:“黄巾道还有叛贼邓济,他必定吸引邓生和邓由旧部,黄巾道内部相较之前的散沙,反而变得凝聚了,这对朝廷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皇上,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人秘密暗杀独孤红乐,只要他死了,黄巾道没了军师,就好似没了臂膀,会让黄巾道元气大伤。”伍陆道。
沈青云却摇了摇头,“独孤红乐此人狡猾多端,那样的情况下还能假死逃生,当初在京城,他躲过重重追杀,还能安然无恙,足矣证明,要杀他,何其难。”
纪信厚道:“难道就任由他坐大?”
自然不能。
但眼下,朝堂已无力再攻打黄巾道,若是大真宫变,谁输谁赢还不知道,边关若是此时再起战事,朝廷兵力难以两线作战。
“皇上,臣还有一计。”伍陆道,“既然独孤红乐擅长谋略,那我们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此计如何?”沈青云问道。
“可派一名智谋之士,假意投靠黄巾道,取得独孤红乐信任,然后挑拨独孤红乐和邓济之间的关系,一旦他们两个心生嫌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管谁死,其旧部必定不服另一方,这样一来,黄巾道内部便会自相残杀,我等便可坐收渔利。”伍陆道。
沈青云目光微微一凝,缓缓点头:“此计倒是可行,只是此人必须机智过人,能言善辩,否则难以骗过独孤红乐。”鲁廷凉上前一步,道:“微臣愿推荐一人?”
“哦?何人?”沈青云问道。
“伍大人之子伍宣。”
“伍宣?”沈青云摇头,“不可,他名声在京城太过于显眼,若派他前去,恐怕独孤红乐一眼便会识破,还会给他招来杀身之祸。”
伍陆暗暗松了一口气。
鲁廷凉微微一笑,道:“微臣还有一人,乃是寒门子弟,名唤李昭,此人曾在西北边军历练多年,擅长隐忍伪装,鲜有人知。”
沈青云沉吟片刻,道:“既如此,便召李昭入宫一见。”
片刻后,一名身着布衣的青年入殿,神色从容,跪地叩拜。
沈青云细细打量,目光深邃如渊,此人眉宇间透出一股沉稳之气,虽是寒门出身,却毫无卑怯之态。
沈青云微微颔首,心中已有几分认可,“李昭,你可知朕为何召你前来?”
李昭声音沉稳,“微臣隐约猜测,皇上是要派微臣去办一件极为凶险之事。”
“不错。”沈青云目光锐利,“你可愿潜入黄巾道,周旋于独孤红乐与邓济之间,挑起他们内斗?”
李昭略一沉思,随即坚定答道:“微臣愿效犬马之劳,誓不辱命!”
沈青云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好!朕便将此事交予你,你需谨记,一切行动,皆以大局为重,切莫冲动行事。”
李昭再次叩首,语气坚定:“微臣谨记教诲,定不负皇上所托!”
几位心腹大臣目光各异。
伍陆微微皱眉,低声对身旁的鲁廷凉道:“此人果真可靠?”
鲁廷凉低声道:“寒门子弟,若真有此胆识,便值得一试,况且,我所知的李昭,确实有本事。”
沈青云缓缓起身,望向殿外,沉声道:“李昭,你若办成此事,朕必不吝封赏,待你归来,朕必定重重有赏,若你身死,你的家眷亲人朕也会妥善安置,绝不让忠良之士寒心。”
李昭目光坚定,眼底闪过一丝感激,“微臣出身寒微,能得皇上如此厚爱,纵使粉身碎骨,亦无以为报。此去虽凶险万分,然微臣愿以性命为赌,不负圣恩。若成,非独皇上之功,亦是大安之幸;若败,亦望皇上以国事为重,莫要因微臣一人之失而乱了全局。”
书房一时寂静,众人神色各异,却无人再言。
沈青云缓缓闭上双眼,片刻后轻声道:“这信物你且收好,乃是朕亲赐,若遇危难,可凭此物向各地暗线求援。切记,此行凶险,然朕信你之才,亦信你之心。去吧,静候佳音。”
李昭接过信物,深深一叩,转身离去,身影决然。
沈青云静静伫立,目光久久未曾移开。
大安有此忠良之士,何愁大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