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曹老板再借人头(1/1)
临淄城外,曹军大营的号角声昼夜不息。
曹军依旧按照之前的策略,以疲敌之策袭扰临淄,不给袁谭一丝的喘息之机。
白日里,投石机间歇性轰击城墙,弓弩手轮番射箭袭扰;入夜后,鼓手分班擂鼓,火把映照营垒,让城头守军始终处于高度戒备,不得安歇。
这般连轴转的侵扰,虽未发动强攻,却如钝刀割肉,一点点消磨着临淄城内的锐气。
然曹军十余万大军在外,粮草消耗如流水。
此前劫掠青州郡县所得,不过是些零碎补给,杯水车薪,军中粮草全赖后方转运。
偏偏兖州经去年刘浪袭扰,田地荒芜,夏收锐减,本就虚弱的府库刚缓过一口气,又逢大军出征青州,粮草调度愈发艰难。
许昌城内,荀彧为筹措军粮,几乎耗尽心力。
也就是荀彧有王佐之才,堪比汉初的萧何。
他一面强征豫、兖二州的存粮,一面安抚因征粮而起的民怨,甚至变卖相府私产,才勉强凑齐十万大军三月的粮草。
出兵之初,曹操与诸将皆以为袁谭是囊中之物,凭曹军威势,三月内必能拿下临淄,是以对粮草消耗并未深究。
不想战事迁延,僵持至今已近两月,营中存粮已不足一月之用,连战马的豆料都开始掺拌糠麸。
“主公,粮仓只剩不足半月粮草,再无补给,恐难支撑。”粮草官王珏面色惨白地入帐禀报,声音带着颤抖。
这王珏乃是王垕的儿子。
王垕当年在曹操征讨袁术的时候,被曹老板借走了脑袋,至今未还。
如今他的儿子走上了他的老路,也同样成了曹老板的粮草官。
也同样遇到了军中缺粮的窘境。
曹操端坐案后,眉头紧锁。
他已连派三批使者奔赴许昌催粮,却只收到荀彧“尽力筹措,奈何州府空虚”的回复。
眼下攻城不下,撤兵不甘,粮草危机如同一把利剑悬在头顶。
沉思良久,曹老板决定故技重施。
他对王珏道:“从今日起,改用小斛分粮,先稳住军心再说。”
王珏大惊:“主公,军中粮规素来严明,小斛分粮必引发怨愤,恐生哗变啊!”
“执行便是,出了事我担着。”曹操语气不容置疑。
要说还是当年王垕死的太快了,以至于没能给他儿子留下一句遗言。
否则的话,王珏绝对不会听信曹老板的鬼话。
小斛分粮的命令下达后,不过三日,军营中便怨声四起。
士兵们发现口粮骤减,本就因久攻不下而心生懈怠,此刻更是怨言丛生,连巡营的步伐都慢了几分,甚至有小股士兵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眼神中透着不满。
“弟兄们,咱们抛家舍业来打青州,连顿饱饭都吃不上了,这仗还有什么打头!”
“听说许昌那边粮草充足,是当官的克扣下来了!”
“再这么下去,不等破城,咱们先饿死了!”
流言蜚语如野草般疯长,军心浮动的迹象愈发明显。夏侯渊、于禁等将连连入帐禀报,请求主公解决粮草问题,否则恐生不测。
曹操见状,知道火候已到。
这日清晨,他召集全军于校场,命人将王珏押至台前。
“王珏!”曹操立于高台上,声如洪钟,“你身为粮草官,竟敢克扣军粮,以小斛充大斛,致使弟兄们忍饥挨饿,动摇军心,该当何罪!”
王珏被捆得结结实实,闻言急声喊道:“主公!是您下令用小斛分粮的,怎可归罪于我……”
话未说完,曹操眼中寒光一闪,厉声喝道:“一派胡言!孤何曾有此命令?来人,将这贪赃枉法之徒推出斩了,以儆效尤!”
刀斧手应声上前,不顾王珏的哭喊辩解,将其拖下台去。
片刻后,血淋淋的首级被呈上高台,曹老板拿起首级示众:“弟兄们看到了吗?克扣军粮的罪魁祸首已被正法!本王向你们保证,三日之内,必有粮草从许昌运到,届时定让大家饱餐一顿,拿下临淄城!”
也不知道是姓王的跟粮草官这个职位犯冲,还是因为曹老板讨厌隔壁老王家跟他一样喜欢人妻,就可着老王家借脑袋。
士兵们见“罪魁”伏法,又听闻粮草将至,心中的怨愤顿时消了大半,校场上响起稀稀拉拉的欢呼声。
曹操望着台下的士兵,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这借人头稳军心的手段,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用了,虽能解一时之急,却也寒了人心。
然事已至此,别无他法。
他转身回帐,望着舆图上的临淄城,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必须在粮草彻底耗尽前拿下此城,否则十余万大军将不战自溃。
而远在许昌的荀彧,收到曹操“速发粮草,否则军心动摇”的急报后,只能再次硬着头皮,向各州府摊派征粮,将本就脆弱的中原民生,推向更深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