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荀文若乃王佐之才,当委以重任(1/1)

魏武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嘴角却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陛下新登大宝,正该大赦天下。"他缓步上前,战靴踏在散落的竹简上发出细碎的声响,"过往之事,孤可以既往不咎。"

话音未落,腰间佩剑突然出鞘,寒光乍现。

只听"咔嚓"一声,木箱一角应声而断,切口平整如镜。

剑锋直指地上断木,魏武声音陡然转冷:"但若今后还有人敢欺压百姓、中饱私囊——犹如此木!"

众官员浑身战栗,额头抵地不敢抬起。

魏武转向司马朗:"在营门设燎火,将这些竹简当众焚毁。"他顿了顿,"烧尽之前,不得放一人离开。"

"诺!"司马朗肃然领命,立即指挥军士搬来薪柴。

火光很快冲天而起,竹简在烈焰中噼啪作响,黑烟盘旋升空。

魏武负手而立:"即日起,三辅之地行凉国新政。"他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明日午时前,将隐匿的田册、人口簿悉数上交。杜伯侯,此事就交由你全权督办。"

杜畿深深一揖,衣袂及地:"在下领命!"

魏武不再多言,转身大步返回大帐。

……

帐内,三个装满竹简的木箱静静摆放。

魏武手指轻叩案几:"让左御史大夫来。"

阎行抱拳应诺,铁甲铿锵声中快步离去。

不多时,成公英匆匆入内。

"德才,"魏武指向木箱,"将这些竹简秘密送至庞令明处。这些人恐怕本性难移,派人监视,若有人胆敢阳奉阴违——"

成公英心领神会:"臣明白。"

……

第二日,杜畿便带来了田册和人口簿,魏武定睛一看。

好么,这群人藏了五万多百姓!和一千顷田亩!

但是,魏武依然觉得,肯定还有更多!

……

两日后清晨,魏武正在大帐批阅军报,忽然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报!武关军情!"

传令兵单膝跪地,双手呈上密封的竹简。

魏武挑开泥封,细看之下嘴角微扬——贾诩已率军完全控制武关要隘。

他执笔在简上疾书数行:"传令贾尚书,固守武关为要。另遣精骑斥候,密切监视南阳郡动向,一有异动即刻来报!"

"诺!"传令兵正要退下,又一名军士疾奔而入:

"潼关急报!"

魏武展开竹简,眉头骤然紧锁。

简上墨迹淋漓,写着洛阳百姓大规模逃往长安,传言董卓与何进再度交兵,董卓部众正在洛阳城中烧杀抢掠。

"啪!"竹简被重重拍在案上,帐内烛火为之一颤:"速传令吕将军,派精锐斥候潜入洛阳,务必探明实情!"

"诺!"军士领命飞奔而出。

魏武凝视着案上的地图,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洛阳的位置。

"董卓与何进火并..."他低声自语,"以何进那点本事,必败无疑。"突然,他眼中精光一闪,"难怪当日撤军时,董卓没有追杀,原来早有盘算!董卓若吞并何进部众,挟持刘辩..."

魏武冷哼一声,"自立为帝?他还没这个胆量!"

……

两日后,校场上尘土飞扬。

魏武身着轻甲,亲自督导凉州铁骑操练。

忽然一骑飞驰而来,刘和翻身下马,衣袍上还带着赶路的尘土。

"启禀大王!"刘和单膝跪地,声音急促,"陛下急召,请大王速往行宫议事!"

魏武眉头一皱,将手中长戟扔给亲卫:"备马!"

……

行宫大殿内,气氛凝重。

魏武大步踏入时,只见荀彧正跪伏在地,素色衣袍上还带着逃亡时的污渍。

刘虞见魏武到来,连忙起身:"凉王来了!快请上座!"又转向荀彧,"文若,将你所知之事详细禀告凉王。"

荀彧直起身,虽面容憔悴却目光清亮:"启禀凉王,董卓与何进因立帝之事兵戎相见。董卓设伏斩杀何进,尽收其部众。如今洛阳..."

他声音微顿,"董卓纵兵劫掠,百官遭戮,幸存者四散奔逃。"

魏武不动声色地摩挲着腰间玉带,心想:这与斥候所报分毫不差。

他故作疑惑:"立帝之事?文若可知详情?"

荀彧摇头:"具体缘由臣亦不知。但观董卓所为,无非是借机夺权罢了。"

魏武目光转向端坐主位的刘协。

少年天子虽强作镇定,但紧握扶手的手指已然发白。

魏武拱手道:"陛下,荀文若乃王佐之才,当委以重任。"

刘协闻言,稚嫩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尚父所言极是。即日起,拜荀彧为尚书令,总领尚书台事。"

荀彧深深叩首:"臣,谢陛下隆恩!"

魏武离开行宫时,夕阳已染红了长安城的雉堞。

他策马缓行,脑海中不断回响着"废立之事"四个字。

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与远处军营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

回到大帐,魏武挥退左右,独自在帐内踱步。

"立帝之争..."他喃喃自语,突然停下脚步,"洛阳只有刘辩一帝,何来废立之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上的缠绳,突然瞳孔一缩,"除非...是刘协!"

这个念头如闪电般劈开迷雾。

魏武猛地转身,案几被撞得摇晃,竹简哗啦散落一地。"董太后!"

他几乎是咬着牙吐出这三个字,"董卓自称董太后族人,而刘协正是董太后抚养长大..."

"来人!速传成公英!"

不过片刻,成公英匆匆入帐,还未来得及行礼,魏武已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德才,事情有变!"随即将自己的推测和盘托出。

成公英听完,面色渐渐凝重如铁。

他捋着胡须沉思良久,突然倒吸一口冷气:"大王,若真如此,董卓必会派人来'迎请'陛下回洛阳!"

他快步走到地图前,"届时他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大王若不从便是抗旨,若从...则成笼中之鸟!"

帐内一时寂静,魏武突然冷笑一声:"好个董仲颖,这是要置我于进退维谷之地。"

成公英压低声音:"为今之计,当立即在凉州各郡张贴告示,宣扬大王救驾之功,同时揭露董卓与何进狼狈为奸、祸乱朝纲的罪行。

更要强调董卓为夺权杀害何进,致使洛阳生灵涂炭..."

魏武若有所思地点头:"先发制人,抢占大义名分。"

"其次,"成公英继续道,"若董卓真派人来迎,就让董卓亲自来长安面见陛下。他若带兵前来,便是谋逆;若孤身前来必杀之!"

魏武抚掌大笑:"妙!以董卓之狡诈,必不敢来。届时他只能另立刘辩,而陛下...哈哈哈!"

成公英正要再言,魏武却突然抬手:"好!就按你说得做!即刻传播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