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1/1)
时间来到了1979年,转眼于雯雯已经十一岁了。
小小少女脸蛋不复小时候的圆润,一双灿若繁星的眼睛,眼角微微上挑。
皮肤白皙,身高也在一众同龄人中傲视群雄。
此时的她眼睛瞪得溜圆,震惊的望着亲爹,“爸爸,我们真的要去京市?定居的那种?”
于建设忙着手头的活计,抽空回答道:“对。等你哥哥们开学,咱们家一起去京市。”
去年改革开放的实行让他心中的某些想法落了地,不过,到底没允许自由贸易。
于建设仿佛一只闻到腥味儿的猫,私底下的活动更频繁了,手头攒下了不少钱。
他一直关注时事,直到今年,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体工商户条例》,该条例允许个人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可以在指定的市场和地点进行商业活动。
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们所在的县城太小了,等待政策落地不知道还要多久。
所以于建设毅然决然选择举家前往首都,那里的政策一定是最早实行的。
这个时间刚刚好。
正逢于旭光和于旭辉兄弟俩高考,他们受到于秀秀的影响,不约而同的将自己的目标定在了京市。
现在万事俱备,只差两张录取通知书了。
于雯雯没想到于建设的步子一下跨这么大,小心翼翼的提出问题,“可是爸爸……你就没想过,万一哥哥们……”
不是她故意泼冷水,诚然两个哥哥成绩好没错。可谁能保证自己考试的成绩和平时一样好,万一出现意外呢?
于建设不在意的摆摆手,“他们能考上什么学校算什么学校,那么大的人了,用不着我操心。考到其他省份,放假再和我们团聚呗……”
只能说在他心中,兄弟俩只是配角。
好在他们关键时刻没掉链子,双双得到了京大的录取通知书。
兄弟俩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双山大队算是炸了锅。
私底下都在讨论于家祖坟是哪个方位,风水太好了,已经不是冒青烟能解释的了……
各户家人纷纷上门,说亲的人更是一茬接着一茬,差点将于家的门槛踏破。
于家三房一下出了三个大学生,肉眼可见的起来了,不再是于家条件最差的人家了。
那可是大学生!大学生多金贵!混的最差的也能捞个工人当当吧?
以于旭光和于旭辉的头脑,未来肯定会飞黄腾达。
不趁着人还在大队时将人抓住,下次见面指不定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但凡和于家沾亲带故的乌泱乌泱全上门了。
话里话外提自己的女儿、侄女、外甥女。
旨在突出姑娘是多么的贤惠,能操持家里家外,能当孟庆萍的好帮手。更有甚者,大言不惭的说自家姑娘的优点是能生儿子。
孟庆萍顿时被累得不轻……
对着于建设直叹气,“比秀秀考上大学时人来的都多。今天有个嫂子上门,拽着我非要让我看她女儿的屁股,还承诺最少生三个儿子……”
于建设心头警铃大作,饭后特意将两个儿子找来,认真的给他们科普自身清白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于旭光和于旭辉宛如两个未出阁的大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任谁叫都不出门,誓要将自己的清白扞卫到底。
姑娘在外面逮不到人,回自己家里难免抱怨。
韩会计家的大孙女韩灵便是如此,作为家中第一个出生的孙辈,平日里受尽疼宠,是有些心高气傲在身上的。
完全不理解她妈为什么让她做这么跌份的事情,“妈,我在于家门口转悠半天了,人兄弟俩就是不出来,我有什么办法?再说,不止我,其他人也等着。我不要去了!太丢脸了!”
“我的小祖宗!妈能害你吗?人家是准大学生,和乡下种地的不一样!不知道有多少姑娘上赶着嫁!怎么这么轴呢……”
“我不管!管他什么大学生不大学生的,我不去!”
她算是最早放弃的一波,还有不少姑娘依旧执着的逮人,没办法,嫁给大学生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兄弟俩铁了心不在人前出现,主打一个你蹲你的,我躲我的。
随着开学时间的临近,于雯雯对于老头和马桂花越发不舍,恨不得天天和他们腻在一起。
时不时发出感叹,“要是能把爷爷奶奶一起带走就好了……”
于建设拍拍小闺女的脑袋,“……这个你就别想了。”
他倒是想将老两口一起带走,可也得人家愿意不是?
于老头更是没好气道:“老子好不容易从大城市退伍回来,我和你妈过的好好的,你又一杆子给我弄回去了?滚滚滚!”
于建设只得讪笑着离开。
于雯雯清点着自己要带走的东西,对卧在面前的大白鹅发愁,“爸爸,铁锅怎么办?它能和我们一起坐火车吗?”
在她的记忆中,活物是不能上火车来着。
“能带上火车,到时候在麻袋上套个洞就成。送你姐的去京市时我看别人这么干过……”
铁锅在后面冷不丁用翅膀给了于建设一下,豆豆眼中闪过一丝愠怒。
“嘎嘎——”
鹅表示抗议!袋子扣个洞什么的……
太不体面了!鹅不同意!
“什么?铁锅你想表达什么?我听不懂……你说话……”
于建设最近心情颇好,故意逗大白鹅,眼中满是戏谑。
大白鹅的喙部张张合合,围着他转圈,时不时踩于建设一脚蹼,愤怒的吐出一串“嘎嘎嘎嘎——”可以看出情绪相当激动了。
鹅要是能说话就是鹅精了,建国之后不许成精不知道吗?你是不是故意的?
于建设叉腰侧过耳朵,“……嗯?你叫唤什么?再大点声?”
他的挑衅行为终于惹火了大白鹅,挨了一记又一记。
于雯雯旁观这一人一鹅斗嘴,捂嘴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