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传位大典(1/1)
袁珙目送他离开,摸了摸脖子上残存的凉意,自言自语道:“王爷也就只能骗骗自己了,若不是心有不甘,怎会不下手呢!”
“燕王啊燕王,你的气运为何还在减少呢!变数难道在太孙?道衍啊道衍,我倒要去看看,你到底使了什么手段!”
他出了北京城,一路也往应天方向而去。
...
时间来到七月二十六日
虽时间紧急,但礼部还是准备出了盛大的仪仗,太庙前殿正门大开,丹陛之下铺着明黄色毡毯,直通殿内。殿中供桌上陈设着太牢(牛、羊、豕)、笾豆(盛谷物、果脯的礼器)、彝鼎(盛酒的青铜礼器)。
烛火如豆,映得德祖、懿祖、熙祖、仁祖的神主牌位熠熠生辉。东西两侧立着青铜编钟与石磬,乐官执麾立于殿侧,屏息待命。
随后,皇帝仪仗在前,太子太孙仪仗在后,亲王紧随朱标之后,接下来,则是勋贵百官,按爵位等级进行排列。
进入太庙之中,朱元璋身着十二章纹衮冕,居中而立。
朱标着太子冕服,九章纹,冕旒九旒,侍立左侧稍后;
朱雄英着太孙冕服,服制规格比朱标略低,侍立于右侧稍后。这是一个大事儿,他没有了往日懒散的样子,而是庄重肃穆。
宗室亲王着亲王礼服,按辈分列于东侧;
勋贵(徐达、常遇春之子等)与百官(文官左、武官右,按品级排列)着朝服,肃立西侧,皆垂首敛目,大气不敢出。
“奏乐!”礼赞官高唱。编钟石磬奏响《大韶》,声沉韵长。
朱元璋拾级而上,至供桌前上香、献爵,动作缓慢而凝重。一番流程走完之后,皇帝领着文武百官下拜,随后才到了今天的重头戏,传位授玺。
殿外,金吾卫金鞭三响,全体肃立。
朱元璋坐在一张龙椅之上,礼部陈迪则是恭敬呈出‘传位诏书’,恭敬跪读。文武百官皆跪着聆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起自淮甸,当元季之乱,豪杰并起,生民涂炭。朕本布衣,荷天眷顾,仗祖宗之灵,聚义旅,剪群雄,十有五年而定天下,遂登大宝,建元洪武。
二十一年以来,夙兴夜寐,惟以安黎元、固社稷为念:革胡俗,复汉仪;均田赋,抑豪强;定律令,明赏罚。幸赖天地佑护,四海粗安,民渐苏息,此非朕一人之能,实赖宗藩协力、卿士尽忠、将士用命也。”
“朕春秋五十有五,精力日衰,宵旰劳顿恐有差失。念天下者,祖宗之天下,非朕一人之私也。传位以嫡,继统以长,此三代之制、万世之法。皇太子标,朕之元子,马皇后所出,嫡长之序,天定也。自幼习儒,承朕教诲,仁孝温恭,彰于朝野:监国十有五年,事亲则晨昏定省,无一日懈怠。”
“皇太子标,尔既承大宝,当敬天法祖,以孝治天下。朕退居太上,惟观尔治,若有过失,朕当训之;若能善治,朕复何忧?
自朕传位之日,皇太子标即皇帝位!”
传位诏书宣读完毕,朱元璋亲自将两枚玉玺授予朱标,一枚为大明开国国玺,一枚为传国玉玺。
朱标跪拜接玺,随后对朱元璋行三跪九叩之礼。奏请:“儿臣德薄,恐难承大任,恳请父皇仍训教之!”
朱元璋回:“汝已历练多年,当自行决断,朕唯观尔成”
自此,传位大典宣告结束,接下来的事儿,就和朱元璋关系不大了,他乐呵呵的回到坤宁宫去。坤宁宫历来为皇后居所,如今马皇后成为马太后了,自然是要转移居所。
待到所有的礼仪结束之后,他们老两口将搬到紫金山皇家别苑里去!
马皇后别的倒是都舍得,就是那个朱雄英为她打造的温室大棚颇为不舍。
朱元璋宽慰道:“这东西现在有的是,大孙早就在别苑中给你搭好了!”
传位仪式结束后,朱标率领着文武百官,移驾道奉天殿,举行登基大典。
朱标此时着皇帝衮冕,升御座,接受百官三跪九叩朝贺,山呼 “万岁”。
礼部宣布改元‘建文’,次年为建文元年。
并且颁布继位诏书,昭告天下:“父皇传位朕躬,继统守业,大赦天下,蠲免赋税”,以安民心。”
百官联名上奏,为朱元璋上尊号‘太上皇帝’,朱标准奏。这是以国家名义确认朱元璋的尊位,但也只是象征意义,没有这诏书,老朱一样在大明一言九鼎。
朱标虽然继位,但按礼仪,应每月初一十五,率领文武百官去朝见朱元璋,聆听朱元璋对于国事的重大意见。不过这个环节被朱元璋给取消了。
朱标发布完继位诏书之后,马上就发布了第二道诏书,册封皇嫡长子朱雄英,为太子。册封了常逸云为皇后。
自此,大明的皇帝成为了朱标。
这位历史上最受宠的太子,最可惜的太子,在这个平行时空之中,终于成为了皇帝,历史没有遗憾了。
但愿大明不妙曲,再也不必奏响。
朱雄英立在文武百官之前,携带文武百官拜见新皇,行三跪九叩之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朱标坐在龙椅之上,俯视着下方的群臣。
“谢陛下!”
新皇登基,不单单在大明是一个大事儿,就连海外藩国也都纷纷前来朝贺,恭贺大明新君。
数日后,朱元璋和马皇后,搬进了紫金山别苑之中,将紫金城和大明,都交在了朱标的手里。这里风景秀丽,田地成片聚集,山脚处,一座巨大的别苑立在这里,周围还有数个卫所拱卫。
“重八,你真的放心,不再过问朝政了吗?”马皇后坐在田间地头,看着遍野的红薯藤蔓,对着朱元璋说道。
“妹子,咱相信标儿的能力,但不过问咱还是不放心,不过咱不会妨碍标儿就是了!”
朱元璋拉起马皇后,说道:“妹子,咱既然出来了,自然是要清静清静,天色不早了,走,咱们回别苑中吃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