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龙飞九天,乱世降临(1/1)

“天师大人!”

“天师大人!!!”

清晨。

刘福通粗粝的嗓音伴随着拍打房门的声音,如同闹钟一样响在朱远的耳边。

朱远眉头一皱,翻了个身,裹紧被子继续睡觉。

门外。

刘福通没有得到回应,继续拍打着房门。

“天师大人,您怎么还没起床啊?”

“咱们今天不出去治病吗?”

自从刘福通病好,他就像变了个人一样。

以前他总跟在韩山童身边,但如今却一直跟在朱远屁股后面转悠。

朱远每天睡醒,一打开门便能见到刘福通无比准时的在楼下坐着,并且准备好了早饭。

朱远去治病救人的路上,他就守在身边维持秩序,挡着狂热的百姓不叫他们近身。

朱远摆下摊来看病,他就在一旁把准备工作全部做好。

毫不夸张的讲,刘福通重视朱远的程度,甚至有些超过了朱远带来的几位弟兄。

而在治病救人方面的准备工作,他比几位弟兄都要熟练!

怎么形容刘福通呢……

就……比跟屁虫还像跟屁虫。

比保姆还像保姆。

可以说只要让刘福通往东,他就绝不会往西,让他打狗,他就绝不碰鸡。

朱远现在都怀疑,自己的话对于刘福通而言,是不是比圣旨都管用。

而多了一个如此听话的跟屁虫,代价就是……

“天师大人,您怎么不回我话啊?”

“天师大人您说话呀,您要是在屋里就说句话,可别吓我啊!”

门外,刘福通拍打房门的动作变得更加急促,几乎连成串。

代价就是刘福通整个变成一人形闹钟。

每天定时定点的前来找他,若是没有看到他的身影,就会像现在这般“拆家”。

而且刘福通似乎是生怕朱远一不小心死在了客栈里一样。

只要一会儿不回应,刘福通就会变得急躁,恨不得破门而入!

原本朱远是自由打卡,如今被他一通乱搞,变成了定点上班。

而朱远知道,他要是再不回应刘福通,对方当真会把门整个拆下来,冲进来查看他的情况。

“好了,别敲了!”

朱远不耐烦地应了一声,钻出温暖的被窝,烦躁地走去打开房门。

门外的刘福通见朱远无事,悄悄松了一大口气,完全没有扰人清梦的自觉,好奇开口问道:“天师大人,今日咱们不去治病吗?”

你真拿我当核动力驴使唤啊?

哪怕是最任劳任怨的牛马,好歹也有假期,能休息一下吧。

朱远揉着眼睛,困倦地打了个呵欠,道:“今天就不去了,休息一天。”

昨天晚上不知是受了凉,还是吃坏了东西,朱远闹肚子疼了半宿,跑了十几趟厕所。

折腾到后半夜才好不容易睡下,如今哪里还有力气去外面摆摊做法。

闻言,刘福通“哦”了一声,用力点了点头。

其实刘福通很好说话,他自然明白天师也要休息的。

只是朱远从没说过累,想要休息,他也就每天都来和朱远一起出摊,去治病救人。

要是昨天提前告诉他一声今日休息,今天他就不来叨扰朱远了。

当然,朱远并不知道这一点。

“那今日无事的话,福通就不打扰天师休息了。”

说着,刘福通转身就要离开。

“你先等等。”朱远叫住刘福通,开口道:“我昨晚试着算了一卦,发现卦象有所变动,最近可能要出什么大事。

你回去把韩山童叫来,咱们三人商议一下。”

………

一个时辰后。

厢房内,三人坐在木凳上,互相大眼瞪小眼。

作为会面的挑起者,朱远看向韩山童,率先开口道:“福通应该和你说了,我昨晚算了一卦,发现事有变动。”

闻言,韩山童疑惑道:“不知天师大人算出了什么?”

“龙飞九天,乱世降临!”

短短八个字,却道尽了一切。

韩山童思索片刻,道:“天师大人的意思是,再过不久我们等待的起义时机就要到来?”

朱远严肃地点点头。

起义时机的确到来了,只不过这并不是算出来的。

而是根据历史和自身的知识推测出来的。

界首在哪?

临近黄河!

而黄河又是什么?

一条养育无数生命,福泽万里大地的被称为母亲河的河流。

只不过这位母亲的爱有些狂暴,属于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那种母亲。

古往今来,几乎每一个朝代,都要修筑堤坝,治理黄河。

只要有哪里稍微做的不好,这位母亲就会决堤,叫世人见识一下,她那狂暴到足以让生灵涂炭的爱意。

即便是把百姓不当人看的元朝,也要放下身段,老老实实伺候这位母亲。

也就是派人来清淤修堤,改良河道。

而众所周知的是,导致暴元覆灭的直接原因,便是朝廷发动近二十万百姓,改道引水,试图将黄河引回旧道,以作水运而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役也,朝廷不惜重费,不吝高爵,为民辟害。

这是当时暴元对此次改道黄河的评价。

当然,这只是嘴上说得好听。

暴元怎么可能给钱!

给钱那还能叫暴元吗?

还有所谓的高官厚禄,又怎么可能会落到百姓身上。

此次改道不过是上层人的狂欢,对百姓而言却是一场灾难。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当时正值灾年,百姓本来就吃不饱饭,如此大兴土木简直就是要百姓的命!

一条路活不了,生灵自会寻找其他生路!

如此,才会有“黄河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群雄反”这句话。

而许多人并不知道,黄河治理并非一次便能完成,而是每年都要治理清淤,避免决堤。

只不过并不会像几年后那般,直接发动近二十万的百姓修改河道罢了。

但尽管没有那么大动静,每年被征用劳力,前去治理黄河的百姓也有上万人之多。

而冬天这个少雨的季节,就是治理黄河最佳季节。

虽然现在还没有消息,但想来过不了多久,朝廷征集劳役的旨意就会传来。

反正第一次起义本就以失败告终,何必在意是早是晚呢?

朱远此次之所以批出这八个字,就是叫刘福通和韩山童借着这次的黄河劳役,提前竖起造反的大旗。

“朝廷定然会趁着冬季发动劳役来治理黄河。

而这也就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朱远神色严肃道:“这是我昨夜占卜整整一晚的结果。

若是错过这次机会,便是龙困深渊,十死无生!”

某种方面来讲,朱远的确没有撒谎。

在他这个现代人看来,身为败者的两人,的确是十死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