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拜山(1/1)

东江郡守许瀚文早已率领郡中官员在十里长亭等候多时。

见洛子商的车驾渐近,

连忙整了整官袍,领着众属官上前相迎。

\"下官东江郡守许瀚文,恭迎钦差大人!\"

许瀚文深深一揖。

洛子商掀开车帘,缓步下车。

他今日换了御赐的紫金蟒袍,金线绣成的四爪蟒纹熠熠生辉。

紫色锦缎衬得他肤色如玉,更添几分雍容气度。

蟒袍外罩白狐大氅,腰间悬着御赐的银鱼袋。

整个人显得清贵儒雅。

丝毫看不出边关杀伐的戾气。

\"许大人客气了。\"

洛子商虚扶一下,目光扫过许瀚文身后的官员。

\"本督途经贵地,倒是叨扰了。\"

许瀚文连道不敢,眼角余光却在打量洛子商身后的阵容。

董天宝等三百名武者肃立两侧,个个气息内敛。

尉迟玉卿一袭银甲,三千玉龙骑个个手中拎着马槊,上面泛着寒光颇有一股肃杀之气。

这般阵仗,看的许瀚文心中一紧。

两人寒暄之际,许瀚文兴致勃勃地介绍着郡中风物名胜。

\"大人有所不知,我们东江郡最负盛名的当属...\"

话音未落,洛子商突然打断。

\"本督听闻,吴阁老年轻时讲学的希文书院,似乎就在东江郡内?\"

许瀚文闻言一怔,随即堆起笑容。

\"大人所言极是,希文公创办的书院就在五十里外的君山之上。\"

坐拥三山雪景,九峰青松,更有极品君山毛尖可品。\"

洛子商眉梢微挑,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

\"竟有如此景致?\"

\"没错!大人闲暇之际,可去君山一游!\"

\"太好了,择日不如撞日。\"

洛子商直接截住话头,语气更是不容置疑。

\"本督对希文公学问仰慕已久,许大人可否引路,今日便去拜访一二?\"

许瀚文顿时语塞。

他本只是客套寒暄,哪想到这位督主竟要即刻前往,一时面露难色。

\"这...现在就去?\"

洛子商对此话恍若未闻,直接转头对尉迟玉卿道。

\"玉卿可知希文公当年在此讲学十载,门下弟子无数,如今朝中不少官员都是他的学生。\"

尉迟玉卿暗自腹诽。

自渝州时期便跟着洛子商的他,太熟悉洛子商眼睛里这种闪烁的光芒了。

每当他露出这样的神情,就意味着有人要倒霉了。

尉迟玉卿不动声色地抱拳:\"末将孤陋寡闻,今日托督主与许大人的福,方能一睹这文脉圣地。\"

许瀚文见推脱不得,只得硬着头皮应下。

\"既然大人雅兴,下官这就安排引路。”

“此刻上山,正好能赶上暮色雪景。\"

\"有劳了。\"洛子商唇角微扬,眼底却不见半分笑意。

董天宝等人闻言,交换了一个眼神,默默跟上。

三千铁甲如黑云压境,最前方那面绣金\"洛\"字大纛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士兵们整齐划一,兵甲响动之声,清脆而有节奏,颇具威严。

随着队伍逼近君山脚下,原本宁静的山道顿时骚动起来。

人们纷纷驻足观看,交头接耳。

猜测着这一队陌生军队的来意。

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压得他们只能缩着脖子小声议论。

“好大的阵仗!”

\"这是哪来的精锐?\"

\"瞧那大旗,莫不是京城来的?\"

\"肯定刚打过仗!”

“你看那些兵爷的眼神,跟咱们郡城的守军完全是两个样。\"

他们都在猜测。

按道理来讲,君山可是希文书院的地盘。

一般是没有军队从这里过的,毕竟谁敢不给希文书院的面子呢。

而这队人马全然不像是路过那么简单。

看那模样似乎就是要前往希文书院。

队伍最前方,洛子商一袭紫金蟒袍端坐马上,对沿途的骚动恍若未闻。

\"大人,前面就是上山的路了。\"

\"好,许大人,烦请带路吧!\"

希文书院,位列大闫八大书院之一。

地位仅在儒家祖庭稷下学宫之下。

虽然底蕴弱于其他七大书院,但几十年来,这座书院就犹如一块\"登云之阶\"。

不知多少学子在此鱼跃龙门,步入庙堂。

自希文公开院以来,从这里走出的文官,都足以编成一部《大闫官场录》。

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什么圣贤书不圣贤书,他们根本不在乎。

能换顶乌纱帽才是真学问!

所以这也是万千学子挤破头也要入院的真谛。

那扇朱漆大门后藏着的,分明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青云路。

半山腰之上,云雾缭绕间,希文书院的轮廓逐渐显露。

青瓦白墙的建筑群依山势而建,飞檐斗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

书院正门的匾额上,\"希文书院\"四个鎏金大字笔力雄浑。

据说是当朝阁老吴笑愚亲笔所题。

蜿蜒的石阶两旁,古松挺拔,经年累月的山风将枝干雕琢得苍劲有力。

从这里俯瞰,三山晴雪尽收眼底,九峰青松尽在望中。

确是一处修身养性的绝佳所在。

然而此刻,不断传来的整齐脚步声,却打破了这份宁静。

当洛子商率领的三千铁甲在书院门前肃然列阵时,整个希文书院早已被惊动。

朱漆大门前,一众教习、学子仓促出来查看。

待看清来人装束,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那竟是一袭紫金蟒袍!

这般装束和规制,哪里是寻常官员可比。

更令人心惊的是其身后阵列着的三千铁甲。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之际,

董天宝突然厉声喝道:\"校事府洛督主在此,尔等还不速速让路!\"

这一声如雷霆炸响,震得书院众人心头一颤。

而\"校事府\"三个字一出,在场之人无不色变。

这校事府乃是年初新设的执法衙门。

传闻由宦官把持,专司缉捕、审讯之权,手段狠辣。

如今眼前这位蟒袍玉带的年轻男子,竟是校事府督主。

那岂不是……阉人?

一时间,不少学子眼中闪过鄙夷之色。

他们自幼读圣贤书,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而宦官为求富贵,竟甘愿自残身体,实在令人不齿。

有人甚至低声议论起来,语气中满是轻蔑。

这时,一位年约四旬的儒衫先生上前一步,拱手道。

\"这位洛督主请稍候片刻,在下这就去禀明山长……\"

\"大胆!\"

董天宝怒目圆睁,厉声打断。

\"督主亲临,尔等竟敢怠慢?\"

他手按刀柄,身后众人齐刷刷上前一步。

气氛骤然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