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道士袱(1/1)

萧烽双眼微闭,深吸一口气,将真灵汇聚于掌心,随后凌空挥出两拳,动作流畅自然,宛如行云流水。

然而,这两拳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这就好比成千上万只蟑螂朝你涌来,你伸出两只脚去踩,根本无法阻止它们的前进。

即使你在蟑螂堆里跳起踢踏舞,也无济于事。

他眉头微皱,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思索,仿佛在思考着应对之策。

当他听到远处的唢呐声时,他的眼睛突然睁大,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这些鬼魂是被人控制的。”

如此高深的控鬼术,覃文闻所未闻。

“是谁在控制?”覃文问道。

“唢呐,是唢呐!”

箫烽提醒道,“我们一路走来都平安无事,唢呐声一响,麻烦就接踵而至。”

他从侧身腰间迅速取出竹箫,眼神专注而自信。

“你会刮风,难道我就不会了吗?”

他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自信的笑容。

说完,他将竹箫轻放在嘴边,开始吹奏起“空山鸟语”。

随着曲音的响起,无妄山中刮起了数道龙卷,它们如同灵动的巨龙,在空中盘旋飞舞。

数道龙卷迅速合而为一,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飓风,其规模之大,令人生畏。

萧烽站在风中,身姿挺拔,神情专注,仿佛与飓风融为一体,操控着这股强大的力量。

飓风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在无妄山中肆虐。

它所过之处,树木被连根拔起,山石被卷上天空,整个山林都被笼罩在一片狂暴的氛围中。

萧烽的衣衫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的头发也被吹得飞扬起来,但他的眼神却始终坚定而专注。

他双手紧握竹箫,不断吹奏出激昂的旋律,与飓风的咆哮相互呼应。

远处的唢呐声,此刻露出颓势,尽显苍白无力。

覃文和朱黎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惊叹。

他们从未想过,萧烽的实力竟然如此强大,能够操控如此恐怖的飓风。

在飓风的翻涌下,那些原本汹涌而至的鬼魂们开始变得混乱不堪。

它们的身影在风中扭曲变形,无法再继续前进。

萧烽见状,心中暗喜。

他更加用力地吹奏着竹箫,将更多的真灵注入到竹箫之中。

飓风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最终将所有的鬼魂都吹散开来。

当最后一个鬼魂被飓风卷走后,萧烽缓缓放下竹箫,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欣慰和满足。

“好家伙,越来越厉害了!”覃文忍不住赞叹。

朱黎也是一脸吃惊的看着萧烽。

“萧烽还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看样子,怪谈社要扬名世界了。”

此时远处的唢呐声已经停了下来。

无妄山也恢复了宁静。

被飓风摧残过的山林,一片狼藉。树木东倒西歪,残枝落叶满地都是,像是经历了一场千军万马的厮杀。

就这样,三人有惊无险的翻过了无妄山。

下了山,便见到一条大江。

萧烽这才看清,原来刚才翻过的无妄山,竟有一半山体横在大江的中间,截流一半江水。

朱黎说道:“这条便是忘川河了。”

忘川河上,奈何桥边,我可曾见过你?

萧烽脑中陡然想到一首诗: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忘川河是地府的一条河流,分隔阴阳两界。

当人们死后,他们的灵魂需要渡过忘川河。

因为这是灵魂需要轮回的必经之路。

朱黎指着远处的一个村落,说道:“前面那的地方叫做道士袱,我们可以在那里休息一下。”

道士袱并不是很远,三人沿着忘川河就能找到。

萧烽好奇,边走边观察忘川河。

那忘川河水有一种诡异的平静。

黑色的河水犹如墨汁一般,流淌不息。

河面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给人一种神秘而压抑的感觉。

凑近看,那忘川河里满是一张张静默发白的人脸。

“诶哟我去。”

萧烽头皮发麻,赶紧收回目光。

三人沿河而行,不过多远便看到河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些奇怪的文字。

走近仔细观察,萧烽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这些字。

“这上面写的什么?”萧烽好奇地问道。

朱黎看了一眼石碑,解释道:“这是地府的文字,记录了一个关于忘川河的传说。据说,只有渡过忘川河的灵魂,才能忘却前世的一切,开始新的轮回。”

“不用不用,我光看一眼河里那些人脸,就已经吓到快要失忆了。”

三人沿河行不出二里,就到了道士袱。

道士袱乃是鬼域周边的一个小村镇。

走进小镇,三人便迎来了镇上“居民”热烈的目光。

萧烽被盯着看得有些心里发毛,于是冲着远处三三两两的目光嚷道:“看什么看?没见过长得比你们帅的是吗?”

镇上比较安静,萧烽突然之间这么一嗓子,整条街都能听到。

甚至还能听到回声。

然而人们的目光,并没有因为萧烽这一嗓子而转移视线。

萧烽忍不住问道:“这些人…不…这些鬼怎么看着我们做什么?”

覃文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朱黎回道:“它们应该看到我们是生面孔吧。”

萧烽说道:“这里人怎么这么排外的吗?”

三人漫步在小镇的青石路上。

小镇之上处处可见青砖、白墙、红漆、妙瓦。

街角两旁随意可寻茶道、古井、木栏、寒鸦。

千年古韵在此传承,历史仿佛从未中断。

举目望去,街道上行走的“人”中,有僧侣、道修,还有羽扇纶巾的儒生。

街上还有一群身着素白,头戴黑色高帽的“人”。

他们边走边念念有词,从三人身边走过。

萧烽问朱黎:“这些是什么人?”

那群人,身穿白袍长衫,衣襟处露出红色内衬。宽大的袖口,脚蹬黑色方砖布靴,手中拿着一块匾木牌。

朱黎的目光也在注视着那群人。

“这里所有你见到的“人”,它们其实都是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