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齐先生求见(2/1)

这会儿,在府衙外面不远的一个客店里。

许平安正坐在窗边喝茶。

今天一大早,我已经派人把信送给延庆知府了。

杨娘子是被同知和通判下令抓起来的。

要救杨娘子,绕开他俩直接找他们的顶头上司,也就是知府大人就行。

杨铁心本来就是被冤枉的。

我许平安亲自给延庆正堂写了封信,把事情从头到尾说清楚了。

我相信,知府大人肯定会给我这位伯爷一个交代。

那老铁庄的段家,有本事买通州府的同知和通判。

但绝对买不动四品的知府正堂。

我现在做的,就是等消息。

果然,还没到中午,崔平就跑进来报告。

“伯爷,知府高大人的幕僚齐先生求见。”

许平安眼睛一亮,赶紧说了一句。

“快请进来。”

没多久,一位身材瘦高的中年文士进了客店。

他见到许平安,先上下打量了一番许平安的长相,然后嘴里夸道。

“丰林伯,果然名不虚传。”

说完,拱手行礼道。

“在下高大人幕僚齐文远,拜见伯爷。”

许平安微微点头,问道。

“齐先生,这次是不是带来了高大人的回复?”

我许平安给知府写了亲笔信,说明了案子经过,知府当然得给个说法。

齐先生忙说道。

“伯爷,高大人确实有答复。”

然后他又左右瞄了瞄,不好意思地说。

“伯爷能不能让旁人先退下?”

“我有件机密事要告诉伯爷。”

这话让许平安眉头一皱。

看来这位齐先生,好像有什么隐情。

许平安对着身边几个亲卫一点头。

崔平他们就转身出了屋,守在门口。

他们当然不怕这位齐先生会对许平安不利。

一个读书人罢了,怎么可能威胁到伯爷。

看屋里人都走光了。

这位齐先生先把门关严实。

接着几步冲到许平安面前,噗通跪倒在地,眼泪哗哗往下流。

“齐文远,谢过恩公!”

“替我齐家报了血仇!”

许平安一愣赶紧站起来伸手去扶。

“齐先生这是做什么啊?”

许平安心里直犯嘀咕,这位齐先生到底唱哪出。

怎么突然管我叫恩公。

他先把齐先生扶起来坐好。

齐先生这才把事情原委说了出来。

原来他伯父也是北境仁惠府人。

三年前妖蛮大军杀进北境道延庆、仁惠、卫北好多城都被攻破了。

伯父一家五口,全死在敌人手里。

当时他在京城游学,听说妖蛮破关赶紧往仁惠府赶。

进城时妖蛮兵已经撤走了。

可满城尸体的惨状,到现在想起来都揪心。

伯父从小照顾他,看到这场景简直痛不欲生。

找到叔父一家的遗体安葬后。

齐文远在坟前发誓,这辈子拼了命也要给伯父全家报仇。

后来他多次给边军捐钱捐物,招募义勇军。

可大晋军队太弱,在北蛮子跟前老是吃败仗。

听到的都是妖蛮人在边境烧杀抢掠的消息。

正当他心灰意冷,觉得报仇无望的时候。

今年赤水河大战,晋军砍了三万妖蛮人的脑袋,可以说让大晋军民都振奋起来了。

说来也巧,许平安在赤水河干掉的妖蛮军里头,有一支。

就是当年在仁惠府大屠杀的那帮人。

所以,这位齐先生,就把许平安当成了齐家的恩人。

早就想认识这位丰林伯了。

许平安听了齐先生的故事,也挺感慨的。

齐文远伯父一家的遭遇,也是北境各州老百姓的写照。

这位齐先生,掏出绢帕擦了擦眼泪,又对许平安说。

“我一心想报答伯爷的大恩。”

“只是之前一直没找到机会。”

这位齐先生左右瞧了瞧,小声对许平安说。

“现在正好有个机会,能报答伯爷。”

许平安以为,这位齐先生说的是杨娘子的事儿。

他作为知府的师爷,肯定能在这案子上说得上话。

结果却听这位齐先生低声讲。

“恩公,您想不想要那老铁庄?”

听了这话,许平安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老铁庄,可以说是这延庆府最有名的匠户村寨。

据说庄里有十几个炼铁炉,炉火日夜不停。

庄里还有近百名铁工匠人,延庆府大半的铁器兵甲都从这儿出。

许平安要是能掌控老铁庄,自己编练新军,兵甲武器自然不用愁了。

许平安强压住激动的心情,小声问。

“齐先生,您有办法吗?”

这会儿在许平安眼里,这位齐先生浑身冒金光。

许平安察言观色的本事也告诉他,这人说的不假。

齐先生接着说。

“我早就调查过这老铁庄。”

“那段氏父子胆大包天。”

“为了赚钱,居然暗地里勾结土匪,”

“我手里,有老铁庄的内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直盯着那段家的动静。”

“现在,正有土匪头子住在庄里,要买兵器。”

“这么好的机会,只要稍微操作一下,坐实段家通匪的罪名。”

“我一定帮伯爷拿下老铁庄!”

许平安心里乐开了花,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巧妙地利用当前的局势,就能够轻易地给段家扣上通敌叛国的罪名。

他一把抓住齐先生的手,强压住激动的情绪,用一种看似平静却充满期待的语气说:

“那就有劳先生了。”

“这事要是办成了,我许平安绝对重谢您!”

第二天,在州府的签押房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古朴的桌面上。

蔡同知和周通判正悠哉地喝着茶,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

小眼睛的矮胖周通判突然开口问道:

“老蔡,段家那边咋样了?”

“他们乖乖凑银子去了吗?”

蔡同知抿了口茶,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不就是个匠户村的庄主嘛。”

“我的话,他哪敢不听。”

“早让他们父子回去备银子了。”

“想拿许家娘子的身契?得先让咱哥俩满意!”

周通判听着蔡同知的话,不住地点头,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果实。

这时,一名差役进来通报:

“两位大人,正堂老爷说明日升堂审案。”

“请二位备好案卷。”

“审案?”

蔡周二人满脸懵圈地对视,他们心中充满了疑惑,因为平常的案子都是由他们经手,知府老爷从不过问。

这回唱的哪出?

蔡同知追问差役:

“可知老爷要审什么案子?”

差役想了想,然后回答:

“就是老铁庄段家告许氏那桩。”

“老爷特意交代,明日二位陪审可别迟到。”

俩人听得一肚子纳闷,他们完全没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发展,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等差役退下,他们凑着脑袋嘀咕了半天,还是没琢磨明白知府老爷的用意。

不过既然老爷亲自交代了,蔡同知与周通判也不敢耽搁。

各自回去分头准备卷宗,他们虽然表面上装作镇定,但心中隐隐的都有不安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