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缅甸军情(1/1)

大明洪武年间设立三宣六慰,到永乐年间更是增设了十三都司。

然而,随着大明国力渐衰,对这些地区的掌控力逐渐减弱。

加上这些地方处于半开发状态,朝廷每年需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用于开发。

到大明中期以后,朝廷财政紧张,无奈停止对这些地方的开发,让其自治,从此三宣六慰逐渐脱离大明掌控。

自莽瑞体创建缅甸东吁王朝,其势力急剧膨胀。

但莽瑞体遇刺后,王朝内部陷入混乱。

直至莽应龙继承王位,缅甸再次统一,且实力愈发强大。

嘉靖三十四年,莽应龙攻灭阿瓦王朝后,开始侵占大明的木邦、孟养、孟密、八百等宣慰司。

大明在这些地区的官员与官兵惨遭驱逐和杀害,当地汉族百姓也被大肆掠夺屠杀,这些地区自此彻底脱离大明而独立。

此时,大明内部国库空虚,对此局面无力应对。

万历九年,莽应龙去世,其子莽应里继位,仍不满足,继续入侵大明疆域,其手下兵马一度攻入云南境内,兵锋直指楚雄、大理,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大明派遣刘綎、邓子龙率兵马抵抗,在当地土司兵马的配合下,刘綎、邓子龙在姚关以南攀枝花大败缅军。

随后,邓子龙乘胜追击,收复失地,刘綎更是俘虏了缅甸丞相岳风。

此后,缅军兵败如山倒,大明军队一路收复蛮莫、孟养、孟密、孟连等地。

其他土司见状,纷纷重新投靠大明。

刘綎和邓子龙继续追击,刘綎更是俘虏了缅甸丞相岳风。

邓子龙率领大军直逼缅甸首都阿瓦,缅甸首相莽勺向大明投降。

然而到了万历十二年,缅甸再次入侵大明,攻占孟密,却又被当地守军击败,不少摇摆不定的土司再次归附大明。

但此后,随着朝政腐败、国力衰微,加之大明派遣精锐援朝作战,缅甸频繁入侵大明疆域,大明被迫转攻为守,不少疆域被缅甸蚕食。

后来,葡萄牙为获取出海口,出兵侵占沙威,新任缅王阿那毕隆领兵驱逐了葡萄牙入侵者后,感觉天晴了,雨停了,自己又行了,又打算继续侵占大明。

恰好赶上江宁率10万大军平定西南数省。

原本还想着趁机捞点好处,结果江宁太生猛了,一路横推到云南,将所有土司打得服服帖帖,还在云南境内展开大清洗。

这让阿那毕隆心瞬间吓尿了,生怕江宁打上瘾了直接率军攻入缅甸,好在江宁最后班师回朝,没有打入缅甸境内,阿那毕隆这才松了口气。

于是仔细一琢磨,大明他是惹不起的,但是小小暹罗还不任由自己拿捏,于是转而进攻暹罗。

暹罗见状也彻底炸毛了,心想他娘的,阿那毕隆这不摆明了欺负老实人嘛,老太太挑柿子专挑软的捏。

双方随即展开大战。

但阿那毕隆却不敢全力出击,因为江宁班师回朝时,在云南境内留下了15万大军。

这15万大军中有云南当地朝廷军队,还有从四川、贵州带去的众多土司兵,各个骁勇善战。

赵率教还派遣卢象升、猛如虎、秦拱明、秦翼明、罗象乾等年轻将领,率兵马在边境不断搞小动作。

虽双方未爆发大规模战争,但隔三岔五的折腾,让阿那毕隆有所忌惮,担心自己全力攻打暹罗时,大明在背后突袭。

如此一来,缅军与暹罗军队在湄南河陷入拉锯战,一方急于速战速决,另一方则要了命的抵抗,双方僵持不下。

恰在此时,大明朝廷决定出兵攻打缅甸,收复疆土。

赵率教得知消息后,立刻整军备战。

四川副总兵秦邦屏率5万兵马、贵州总兵鲁钦率3万兵马赶来支援。

援军抵达后,赵率教留下5万兵马,分别驻扎在云南各地,其余18万兵马尽数带至边境,磨刀霍霍准备作战。

这一举动把缅王阿那毕隆吓得不轻,他急于停止与暹罗的战斗,抽兵回援抵御大明。

但暹罗上下却不干了,你阿那毕隆把暹罗当什么了,想打就打,想停就停,于是死死纠缠,致使缅军无法及时回援。

赵率教得知这一情况后,与鲁钦、秦邦屏、杨国柱等人心里乐开了花,直呼天赐良机。

考虑到缅甸多山地树林,不适合大军大规模作战,他们商议后决定兵分四路,从八关出兵,同时攻打孟广、孟乃、蛮莫。

赵率教用兵向来狡黠,18万兵马集结在八关后,并未急于出兵,而是先派少数人马潜入缅甸境内,探查虚实、打探军情。

随着大明军队在边境集结,八关以外的不少土司人心惶惶。

那些在东吁王朝担任官员的土司纷纷派人前来打探情况,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了一跳。

原来,这些土司本就对阿那毕隆的压迫忍无可忍。

他们原本跟着大明混的好好的,却被东吁王朝吞并,且东吁王朝实行高压政策,虽给他们委派官职,却大力压榨,还派人监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于是,不少土司纷纷表示愿意归附大明,并主动提出为大明军队带路。

发展到后来,大明派出的探子甚至能光明正大地打探情况,不少当地土民还主动询问大明何时出兵,他们已经等不及要梳中分给大明军队带路了。

缅王阿那毕隆也开始调兵遣将,聚集10万兵力准备抵挡明军进攻。

可左等右等,明军却迟迟不进攻。

最后阿那毕隆实在按捺不住,派使者前来询问明军究竟几个意思,到底打还是不打。

赵率教答复的很干脆,粮草还多,等吃完就打。

使者听后当场愣住,将消息带回给阿那毕隆。

阿那毕隆召集文武大臣商讨,大家都觉得明军此举可能是打算以战养战。

这一结论让缅甸君臣惊恐万分,他们深知以战养战意味着什么,20万没了粮食的明军一旦冲入缅甸境内,必定烧杀抢掠,天知道他们还会干出什么疯狂的事来。

但此时,缅军精锐仍在湄南河与暹罗交战,短时间内无法抽身。

阿那毕隆想出一条“妙计”,派人给赵率教送去钱粮,希望延缓明军进攻时间。

赵率教确认钱粮无误后,充分展现出“辽东第一诈骗犯”的本性,毫不犹豫地全盘接收,并让使者传话,称送来的粮草金银太少,还得再加。

使者赶忙将消息告知阿那毕隆,阿那毕隆一咬牙,又给赵率教送去一批钱粮。

赵率教再次照单全收。

如此反复,隔了十天,赵率教又派使者去催,称粮草吃完了,钱也花光了,问缅甸还送不送,不送就要打过去了。

一来二去,阿那毕隆先后被赵率教诈骗了四次。

当明军使者第五次来催促时,阿那毕隆懊悔不已,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怎么就想出了这么个馊主意。

此时,缅甸文武大臣纷纷劝说阿那毕隆再相信明军一次,否则明军真打过来就麻烦了,毕竟万历年间邓子龙率领明军曾攻破过缅甸首都阿瓦。

阿那毕隆此时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一咬牙再次给明军送去粮草和金银。

但他高估了手下臣子,这些文武大臣都在为自己打算。

他们心里清楚,大明若真攻打缅甸,缅甸根本抵挡不住,于是纷纷琢磨着如何跑路。

但在临走前,他们对缅甸境内的土司进行疯狂压榨,试图榨干最后一滴血,这使得缅甸内部矛盾愈发激烈。

在赵率教收到第五批钱粮后,正式发兵攻打缅甸。

得知明军进攻的消息,阿那毕隆整个人都懵了。

他虽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高估了赵率教的人品,心想自己前前后后送了五批钱粮,赵率教却提起裤子不认账,说打就打,实在太不要脸。

但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只能派遣大军仓促抵抗。

缅甸境内遍布大片原始森林,其中瘴气弥漫,毒虫猛兽横行。

早在洪武年间,大明大军攻打云南时,就曾饱受瘴气与疟疾之苦。

到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在此过程中,大明研制出了克制疟疾的药物。

也正因如此,自永乐年后,朝廷才有底气大规模调集军队,数次深入西南地区与当地土司作战。

所以在此次攻打缅甸的战事之初,赵率教并未贸然让大军深入缅甸境内,他在等待朝廷运送物资。

这批物资中,有江宁设计的口罩,还有各种内服外用的药物,用于克制瘴气、抵御毒虫。

而且,此次参战官兵大多来自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土司兵马,他们本就熟悉如何在野外应对瘴气、毒物、疟疾,以及森林中的毒虫猛兽。

为确保万无一失,江宁还派人运送了大量高度白酒,用于杀菌消毒。

为了此次攻打缅甸能够顺利进行,大明上下做足了充分准备。

就连缅甸引以为傲的象兵,在大明军队面前也失去了优势。

自万历年间起,云南一带就开始种植辣椒用以缴纳赋税。

神机营官兵在“轰天雷”——也就是大明版的手榴弹中,加入大量辣椒粉和火油,再用投石车发射。

此外,还有充当内应的缅奸为明军带路。

赵率教用兵谨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尽管初期遭遇了一些挫折,但他迅速做出一系列调整,打得缅军节节败退。

不过,赵率教并未急于推进战线,而是遵照江宁的嘱托,每攻下一处地方,就将缅甸东吁王朝的官员及其家眷全部斩杀干净。

对于欢迎大明的土司,赵率教严令大军不得骚扰百姓。

而对于那些一心追随阿那毕隆的土司,他毫不留情,直接下令血洗,一口气杀光了几个土司,把其余土司吓得胆战心惊。

这也让最早为明军带路的缅奸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选择,他们深知只要抱紧大明这条大腿,就能过上好日子。

赵率教攻打缅甸的目的,是要彻底将缅甸并入大明版图,可不是大张旗鼓地来扶贫的。

他积极邀请各地土司派遣兵马加入大明军队,一同攻打缅甸军队。

这让那些长期受缅甸压榨的土司们欣喜不已,他们觉得这样既能协助大明官兵作战,又不属于大明官兵编制,大明官兵的军法也管不到他们头上,还能趁机浑水摸鱼捞些好处。

然而,他们不知道赵率教却是想要趁机收了他们手中的兵权。

随着明军步步推进,阿那毕隆急得火冒三丈,他一连派遣数员大将迎敌,却都大败而归。

无奈之下,他一咬牙,直接下令让梅兰河畔的缅军精锐全部回援,不再理会暹罗的进攻。

赵率教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暗喜,赶忙派人通知暹罗,邀请暹罗出兵一同攻打缅甸。

这让原本就憋了一肚子气的暹罗顿时来了精神,立刻派兵追击缅军精锐。

一时间,整个缅甸境内乱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