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蒙古使者(1/1)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由检每日都带着田如意在京城四处游玩,忙得不亦乐乎。

其间,皇后张嫣传召田如意入宫。

朱由检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跑到宫门外递了牌子,心急火燎地就要进宫。

可刚走到半路,就被方正化拦下,随后被朱由校叫到了御书房。

朱由校看着弟弟这般急切的模样,满脸无奈,领着他来到偏殿暗中观察。

虽说之前朱由检已经叮嘱过田如意,但此刻他的心还是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田如意有什么失礼的地方,惹得皇兄皇嫂不高兴。

所幸,整个过程田如意表现得极为出色。

面对皇后张嫣的询问,她回答得有条不紊,不多时,两人便相谈甚欢。

田如意把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这让在偏殿暗中观察的朱由校松了口气,看来江宁没有忽悠自己,这个土司姑娘确实不错。

朱由检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之后,皇后张嫣赏赐了田如意不少东西。

对于这个未来弟媳,张嫣越看越满意。

田如意虽出身土司,却不骄不躁,毫无野蛮之气,反而知书达理、温婉可人,性格还十分活泼。

随后,张嫣安排方孝忠将田如意送出宫去。

田如意离开后,朱由校领着朱由检从偏殿走了出来。

朱由校开口问道:“宝珠,这姑娘如何?”

张嫣闻言,微微一笑:“陛下,刚才这姑娘的表现,您和信王在偏殿不都看得清清楚楚吗?

臣妾觉得她是个好姑娘,言语得体、知书达理。

要不是知道她是土司出身,臣妾还以为是哪家的大家闺秀呢。

信王眼光确实不错。”

听到皇嫂的夸赞,朱由检顿时羞红了脸。

朱由校哈哈大笑:“不错,是个好姑娘,这事儿朕准了。

五弟,你可得好好表现,咱们皇家不能以势压人。”

朱由检赶忙点头:“皇兄、皇嫂放心,臣弟知道该怎么做,二哥都叮嘱过了。”

听到朱由检这话,朱由校也放下心来。

江宁虽说办事有时不靠谱,但总体上基本不会出岔子。

随后,朱由检起身告辞,匆匆出宫去找田如意。

看着朱由检离去的背影,朱由校走上前,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张嫣的肚子,满脸慈爱。

…………

与此同时,大同城外,经过林丹汗一番威逼利诱,卜失兔心不甘情不愿地带着三万兵马前来支援。

散落在河套平原的几个土默特部落也选择出兵支持林丹汗,拼凑出了两万兵马,这让林丹汗顿时又有了底气,打算速战速决。

反观何可纲,在黑云龙、杨肇基两位老将的建议下,依旧选择稳扎稳打,加上火器助力,林丹汗一时讨不到什么便宜,便直接下令让小弟们冲锋在前。

林丹汗这一做法,可把手下几个小弟的心伤透了,几个蒙古部落首领肠子都悔青了。

他们心想,合着我们拿你当老大,你却拿我们当炮灰,早知道还不如直接跑路或者去投靠大明。

但面对林丹汗的强势,他们也只能咬牙硬着头皮上。

正是因为林丹汗这一做法,让散落在河套平原的其他蒙古部落彻底凉了心,不少部落纷纷选择再次迁徙。

不过,仍有十八个部落选择留下来,因为他们各自部落人口太少,一旦迁徙,搞不好会被其他部落趁机吞并。

最后,这十八个部落的首领聚在一起商议,一致决定投靠大明。

毕竟如今跟着林丹汗混,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还得三天饿九顿。

要是直接跑路,又可能被其他部落吞并。

再加上先前听说大明从辽东一带接收了不少较小的蒙古部落,那些部落的人如今当大明的兵,领着大明的军饷,老人孩子也过得挺滋润,于是他们纷纷派出使者前往大明京师,表示愿意归附。

朱由校得知这个消息后大为高兴,虽说如今投靠大明的都是些实力较小的部落,但这开了个好头。

数日后,这十八个部落的使者纷纷进京,拜见了朱由校,并献上贡品,虽说只是牛羊马匹,但朱由校也欣然接受。

还在宫中设宴款待蒙古使者,内阁和五军都督府陪坐。

这可把过惯苦日子的蒙古使者激动坏了,品尝了大明宫廷御宴后,一个个激动得泪流满面,这样的生活,他们向往了多少年,做梦都不敢想,如今在大明却享受到了。

席间,江宁向十八部落使者敬酒,并笑着表示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即便他们这些蒙古部落选择迁徙或者继续与大明为敌。

大明也不在乎,因为大明已经决定在大同城外击败林丹汗,之后便对河套平原展开“洗地行动”。

十八部落使者对“洗地行动”不明所以,江宁笑着解释道:“在你们草原,蒙古有车轮斩的说法,在我们大明,也有‘洗地’之说,何为‘洗地’?

就是像用水洗过一样,放眼过去,无论男女老少,但凡活物,全部杀光。”

听到江宁赤裸裸的威胁,在场十八部落的使者纷纷吓得跪地,表示今后一定跟着大明混,只希望大明能多关照他们的生活。

对此,朱由校笑着安慰道:“诸位既然决意率领部落投靠大明,今后便是大明子民,自然能享受到大明子民应有的待遇。

不过,考虑到诸位部落以放牧为生,接下来,大明可以给你们两个选择。

部落中的青壮大部分编练成军,分别加入大明九边各镇。

至于剩下的青壮、老弱妇孺,可选择继续留在河套为大明放牧,也可选择迁入大明内地,到时大明会为诸位部落安排土地,并派专人教导如何耕种。

同时,部落中的孩子也可进入大明设立的社学读书学习大明文化,将来参加科举,做大明的官。”

听到朱由校的许诺,这些使者感动不已,表示愿意全权听从大明安排。

其实这些蒙古使者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既然已经决定带领部落投靠大明,为表彻底臣服,干脆让大明安排,毕竟跟着林丹汗混,三天饿九顿。

如今跟着大明混,大明总不能让他们饿着,不然也说不过去。

对于这些部落的小心思,朱由校和江宁心里门儿清。

朱由校表示,接下来会在河套地区修筑几座城池,派遣重兵镇守,安排一部分部落留在河套继续为大明放牧,另一部分则迁入大明内地,分散安置。

同时会在修建的城池中设立商铺,他们缺什么可以直接去购买。

不过,朱由校并未直接赏赐钱财,毕竟大明朝可不养闲人,想要银子,要么好好放牧,要么去边镇当兵领军饷。

随后,江宁奉旨领着十八部落的使者前往京营参观,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演武。

使者们看到了神机营各种犀利的火器,以及三千营和五军营的操练,纷纷心悦诚服。

光是神机营的火器演练,就足以震慑他们,更不用说五军营骑兵和三千营步兵了。

他们来的路上就打听好了,大明京城这样的军队就有三十多万,一旦全力出动,就算林丹汗来了也得被打得找不着北。

演武完毕,朱由校赏赐了他们一些布匹、盐巴、铁锅和药材,并派遣内阁大学士朱童蒙和五军都督府右都督曹变蛟率领两万兵马,护送十八部落的使者返回河套地区,并对他们的部落进行安置。

之所以派遣朱童蒙前往,原因很简单,朱童蒙担任天津巡抚期间,天津港口生意兴隆,朝廷从中获得了大量税收,在五位大学士中,说到做生意,朱童蒙排第一。

至于派遣曹变蛟,就更好理解了,平定西南土司叛乱一战,除了江宁之外,就属曹变蛟、赵率教二人名声最为响亮。

如此安排,既能显示朝廷的心意,又能震慑住这些蒙古部落。

然而,此举引发了不少清流党官员的反对,他们坚决拒绝大明接收这些蒙古部落,还举例晋朝司马氏放胡人入关,最终酿成五胡之乱。

对此,保皇党官员纷纷反驳,指出这些蒙古部落人口最多的也就两三万,小的只有三五千,而且朝廷是分批安置。

部落青壮全部打散重编,一部分老弱妇孺迁入大明内地,另一部分留在河套平原,并且朝廷还要在河套平原修筑几座城池驻兵,这些蒙古部落根本没有资本与大明对抗。

可仍有清流党官员坚持反对,朱由校当场强势宣布:“朕是皇帝,只发命令,不听命令。

谁要是觉得朕做的不对,这个皇帝你来当!”

这一下,把不少清流党官员给整懵了。

但仍有几个愣头青当场玩起了死谏,朱由校也没客气,当场表示绝对成全。

随后,老魏安排人直接把他们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