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给自己挖坑的陈知文(1/1)
现在将石井三郎看成导致战役失败的罪魁祸首,显然是一种不公平不道德的做法。
只是陈知文也能理解。
毕竟前线的部队因为这次的折腾死伤一万多人,这样的损失是必须要有人去承担责任的。
于是这些责任就落在了石井三郎的身上,也不知道被俘虏的石井三郎在得知这件事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前线那种溃败的样子让所有人都不想再去前线,至少现在是不能过去的。
要去也需要等到增援部队过去了再说。
更何况现在前线物资匮乏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
现在前线的后勤道路才刚刚被打通,物资虽然说在不断的往前运输,可是想要弥补之前的物资空缺还需要一段时间。
更何况后来补充上去的物资明显质量要下降很多,不是应该有的质量,没有了精米,送来的都是一些糙米和玉米,而且也没有了罐头。
所以现在前线的士兵在生活上还是相当艰难的,想去吃点好的都吃不到,只能是吃粗粮。
陈知文自然也不想上去,他知道在大熊的坦克和火炮攻势下,日军这边终究还是会失败的。
他更希望是待在后面等战争结束,自己能从中捞取一点好处回去。
他从来都没想自己跳到这个大坑里参与到这件事中去。
只是关东军高层们显然已经发现了陈知文的价值,他们认为陈知文能在前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于是大岛信也就作为交流对象,去试探一下陈知文的想法。
大岛信也用朋友的身份来到陈知文的住处,希望能和陈知文交流一下。
陈知文以为是前线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自己提供专业的知识,于是很快就同意了大岛信也的交流邀请。
结果没想到大岛信也是过来询问自己愿不愿意去前线主导救治工作的。
“中村君很抱歉这次过来找你,只是我们现在确实是遇到了一些麻烦需要您的帮助。”
大岛信也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现在因为石井三郎大佐的操作,导致我们前方的士兵是受到了严重的生化武器污染,而且士兵之间还出现了大规模爆发的鼠疫,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的处理能力,前线的战地医生光是处理尸体就已经精疲力尽了,所以我们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我不是卫生领域的专家,我只是一个医生,我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
大岛信也不给陈知文推脱的机会,“我们之前已经从华中那边知道您之前是收拾过烂摊子,当时同样是石井三郎在捣乱,结果在您的指导下前线的士兵完成了消杀工作,您在这方面是有经验的,所以不用谦虚,我们现在能使用的人才很少,而且其他人都是理论派,没有任何的实地操作经验。”
“可是当时实际上是石井三郎完成了全部的任务,我只是在中间发挥了一些微小的作用,不用在这里给我戴高帽。”
看着在嬉皮笑脸的石井三郎,陈知文严肃的回应道。
总之就是自己不想去掺和到这件事情中去,毕竟要是被安排去处理这件事,自己将会被送去最前线的地段,这不是陈知文能接受的。
大岛信也的笑容就这样僵硬在脸上,他想再去说些什么,但是显然陈知文不给他这个机会。
“我就不相信堂堂的关东军居然要让一个外来人去完成这个事情的善后,况且我是外来的客人,我也没有从你们这里得到好处,凭什么要让我去做那些事情?如果你们关东军的生化方面的专家都死光了,再来找我!”
陈知文一句话就堵住了大岛信也接下来的话。
大岛信也知道只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显然是完不成这个任务了,所以他打算告诉给司令官,让司令官来处理这件事。
要问为什么偏偏要让陈知文去处理这件事,难道关东军中就没有这样的人才了吗?
那大岛信也只能是尴尬的回答道确实是这样。
原因同样也和陈知文有关。
以前的关东军中石井三郎所在的石井部队是关东军内部研究生化武器的重要场合,另外就是一些单独设立的研究所。
在生化武器第一次失败之前,关东军对生化武器部门是非常重视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支持,就是希望早日让生化武器投入到战场中。
当时因为关东军军方上下的重视,人才也愿意加入进来。
结果被陈知文给撬墙脚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首先就是人才的流失,本来因为石井三郎的个人性格这些人才就有怨言,只是一直没有说出来,毕竟现在好单位确实少,能安心留下来研究的,提供经费的机构也就只有这里。
结果当时陈知文过来之后带走了一大批的人才,结果就是导致了这边的人才稀缺。
当然了人才是源源不断的,只要有待遇有资金,自然会有人才过来。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当然是更加致命的。
当石井三郎在华中实验生化武器失败了之后,恶果就体现出来了,首先就是人才的加速流失。
石井三郎本人因为事故从少将变成了大佐,而眼前的石井部队也从受到重视到不受重视。
从那之后石井部队中的研究人员就只能承担一些收尾性的工作,这就导致了人才的第二次流失。
现在在这里没有军衔晋升上的优势也没有足够的研究资金,甚至连生活待遇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下降。
这样的落差显然让剩下的这些人才产生了失落感,于是大家纷纷跳槽,根本就不愿意继续待在这里。
于是在人才方面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原本研究生化的专家都纷纷离开,去研究其他的领域。
其实本来就很少有人愿意去研究生化相关的知识,毕竟学医的都是想去救人的,学化学学生物的也都是希望去拯救世界,而不是毁灭世界。
如果不是国家有需要,很少会有人愿意去做杀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