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血染马山(九)(1/1)

现代国内人很难想象一百年前究竟人活得什么样?

活得什么样呢?

我的太爷爷,最早在天津海边是一位疍民。

什么是疍民呢?如今很多人可能已经不知道了,在南方很多沿海地方最早,有一批人是不上岸的,靠着船上找补生活,可以说是最下等人之一,也算是彻底的无产者了。

而我的太爷爷比无产者还无产者,那时候他是靠海边帮工找生活,最后实在是活不下去才带着三个孩子步行要饭,闯的关东。

跟电视剧闯关东差不多,但不同的是这三个孩子后来分散各地,为了这个国家也做了一辈子他们应有的贡献,听我的爷爷说,他那个时候。。。。

我的姥姥和老爷,是建国以后结婚的,我的老爷在辽阳穆家,姥姥在太子河畔。

那个时候我姥姥家庭条件非常好,本身她就姓郝么,所以过的也很好,在太子河畔,他们家有寨子,有角楼,还有长工和佃户。。。后来四九以后,我的姥姥的父亲十分聪明把房子地都卖了,来到鞍山附近,摇身一变变成了贫农。。。。这都是历史,真实的一段段历史。

这本书写到如今也快要进入尾声,所以我有个想法,想下一本书,介绍我的姥姥,姥爷,太爷爷等等。。。书写他们的历史,书写我父母那段红色的年代,希望。。。。希望。。。毕竟除了我父母一代人,上一代人他们都已经故去,希望他们在网上还能看到我的文章,有人证明他们来过这个世界上一次。

谢谢。。。此时我已经泪流满面,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此时我的心情,但还是谢谢大家能看到这里,最近我会搜集当年的一些资料,感觉准备全面了,就会。。。

德国海军的局部惨胜根本无法影响整个海上格局,最多也只能让岛国和英国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已。

但他们已经尽力了。

由六艘战舰组成的德国东亚舰队,此时已经开始追赶已经四散奔逃剩余的战舰。

伴随着不断触雷爆炸,原本的27艘战舰此时也仅仅剩下了13艘,虽然他们现在在吨位上海占据着一定有优势,但在整体战术上的失败,已经注定了他们溃败的结局。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齐射已经被四枚鱼雷击中的玛丽女王号,早已四处起火,无数船员早已跳入水中求生,整艘巨舰也已经开始缓慢下沉。

没有救援,没有人在意和关心他们的生命,这些远船此时只能绝望的自救,看着那些逃离越来越远的己方舰队,他们也只能绝望的拿着任何漂浮物向着遥远的岸边游去。

海军中将,冯,施佩。

作为历史上一战比较有作为的海军中将。

此时他站在沙恩霍斯特号的指挥室中,拿着望远镜站在了望口一边观察此时海战情况,一边听取着汇报。

“这场战役我方一共击沉战巡1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11艘,其中我方使用鱼雷击毁地方军舰是。。。。”

听完初步战斗报告,冯·施佩的内心也十分震撼。

令他没想到的是,海城最新研制的这款秘密武器竟然这么好用,这种东西绝对是以小博大的利器。

冯,施佩不知道的是,这还是彪哥他们模仿后世的鱼雷第一代产品,此时的海城,早已迭代两次,最新的第三代鱼雷也已经下线。

“程璧光先生,您怎么看刚刚的这场海战?”

作为海军福建派的代表,这次他也是受彪哥委托,作为军事观察参将,来到冯,施佩的身边,进行全程观察德国人的战法与战速。

此时的他,十分得意,毕竟自从跟了彪哥这个大帅以后,钱是从来都没缺过。

钱不缺,地位还很高,最起码,他从福建这边出来,已经升成了,民国海将军中将,而且彪哥保证,以后他不光会有自己的战列舰,还会拥有自己的舰队。

而且作为三巨头之外,他是此时为数不多,比较年轻有着大量丰富海军经验的将领,所以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这次被派了过来,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六七名将领,只不过只有他是军衔最高的一位。

自然他的地位在冯,施佩来看也是最高的,经过这次大战,海城用实力证明了其鱼雷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自然得到了他的认可和尊敬。

“冯,施佩中将首先祝贺你,赢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这不光是德国人的胜利,也是我们的胜利。但这样的胜利太惨烈了,但我们战舰数量还是太少了,根本无法扭转整体战局。”

“是的中将先生,现在的我们根本无法改变眼前的这一切,此时我们也只能尽力而为了。命令舰队加速前进,不要管那些逃跑的驱逐舰,以最高速度,向着敌后勤货轮方向进发。。。”

随着冯,施佩的下令整艘舰队以最高速度向着侦察机报告的方向行驶而去。

而他们这次的任务就从突破歼灭战,变成了破剿战。

其实这么说也不够准确,冯,施佩他们的做法也只是想尽量减轻正面战场上的压力,让敌人的舰队必须分兵营救自己的后勤部队而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也是他们现在能做到的极限了。

程璧光此时带领所有观察团成员,来到一间小型会议室内。

这个屋内十分紧凑,占地不到十平米,所有人坐也是十分拥挤,但此时所有人热情倒是很高。

通过这次海战,他们不光印证了新型鱼雷的作用,更是全程参与并且策划了整个海战,要知道这种宝贵经验是不多得的,他们必须认真复盘,记录和探讨。

拿出一个小本子,拧开钢笔程璧光现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此时屋内十分安静,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着记录,并且写着对这场战役的看法。

良久后程璧光终于放下手中笔记本。

“来大家谈谈对于这场战役的看法吧。”

看着全场无人发言,程璧光也不想自己首先定调所以。

“郭怀民,你作为87大英海军留学生,你谈谈你的看法。”

“好的,那我就先谈谈我的看法。”

郭怀民翻动手中笔记本找到一页平铺在桌面上。

“来到海城我才知道,随着世界海军变革,如今在海战上,整体战法,战术也都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从我们上学时所学到的,口径既真理的这句话,整个世界海军,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说现在大炮没用了,不好使了,而是说随着海军的变革,新技术,新武器,不断层出不穷,这也导致现有了更多的战术,战法选择。。。。。”

“不要说那些,简略的说。”

“是。。。我认为,如果我们能调配好这些新武器,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的损失一定会更小,就比如我们在海城时看到的第二代磁性鱼雷,这款鱼雷的射程就达到了惊人的十五公里,而且对于船只的搜索范围也提高了三倍,打到三百米范围,特别是在速度和精度上都有了。。。”

所有人都在一边听一边做着记录。

程璧光也不断点头,拿着笔做着重点记录。

等郭怀民和两名将领发言完毕,他终于也做了最后的总结。

“范大帅说了,以后的战争是科技的战争,是物资的战争,是财力的战争,绝对他妈的,不是什么大炮的战争。。。”

听到这所有人都笑了,是的,彪哥接见他们的时候说过这话。

而且说的还十分尴尬,弄的他们都想挠脚丫子那种。

但如今看来,这个范大帅说的还是相当有道理。

此时所有人在听这句话,果然又有一种不同的理解。

“所以,今天我们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这是一切的根源,按照范大帅说的,时代变了,武器变了,我们要进入到新时代,打新时代战争,今天的是旧时代战争的集中体现,这种战争是落后的,是底下的,是列强们在我们国家内臭不要脸的一次互殴,所以我们要用新时代的眼光批判他们,不光要从战争本身批判,更要从思想上批判。。。好了。。。从这个角度,今天回去所有人都写一份思想报告交上来,明天我要看。”

我去。。。

顿时这帮观察团成员都震惊了。

不愧是彪哥重点培养对象,这说话,这风气。。。这。。。

这马屁拍的简直都。。。

几乎现场一片宁静,所有人都对视一眼,同时附和。

“是。。。”

程璧光表示对于所有人的态度他十分满意。

毕竟走到这个高度了,在他眼里,看到的并不光是海战,而是。。。。

是的。

他看的要更加长远,所以走的路线也必须的走正确。

再说人家彪哥说的也没错是吧。

回到屋内,看了下手表,他还能休息一个多小时,索性拿起彪哥着作开始翻阅起来,毕竟学习么,时时刻刻都不放过,才是真理,特别是手上这本书。

只要把这本书都背下来,利用好,比跟那个冯,施佩扯淡靠谱多了。

(这个世界其实也是这样,在什么位置看的什么事,你看的是战争,他看的是政治,你看的是商业,他看的是政治,你看的是国进民退,他看的是政治,你看的是要还多少年房贷,他看的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