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暗流涌动(1/1)

江州庆功的喧嚣渐次平息,汉国这台战争机器并未沉醉于胜利,而是依据汉王姬长伯的意志,高效地运转起来。

卫宛受封右庶长,深知责任重大。三日内,他便点齐三万精锐步骑,其中包含一支千人的阆中战役老兵作为骨干,誓师北上汉中。

随后在汉中休整之后,大军沿汉水迤逦而行,旌旗蔽日,刀枪如林。

此行不仅是驻防,更携带着从江州武库中加紧调拨的一批火器,以及随军的工匠,意图在上庸建立稳固的防御和补给点。

与此同时,平都的姬子越与那处的雷勇频繁通信,协调东部防务,安抚新附之民,并将汉国东境各地的资源逐步整合,输往东部和北方前线。

汉国如同一棵刚刚经历风雨而扎下深根的大树,开始将养分导向最需要的新枝——上庸。

上庸边城,山雨欲来

上庸城坐落于汉水之滨,四周山岭环绕,地势险峻,是连接汉中盆地与中原南阳盆地的咽喉要道。

左庶长邓麋在此经营,坚固城防,收拢人心,但近期接连不断的诡异事件让军民人心惶惶。

卫宛大军抵达时,邓麋亲自出迎。两位庶长——一位沉稳老练,一位新锐锋锐——迅速交接防务。

“卫将军,你来得正是时候。”邓麋面色凝重,当即便引卫宛查看地图,讲述最近发生的悬案,“失踪案多发于西北方向的荆山、麂山区域,那里古道纵横,密林深涧,极易设伏。现场干净得诡异,莫说货物,连牲口和尸首都寻不见,绝非寻常山匪所为。”

卫宛目光锐利:“邓将军可曾派精干小队深入探查?”

“派过三批,皆无功而返。最后一次,一队十人只回来三个,说是遭遇迷雾,林中似有鬼影穿梭,同行者无声无息便消失了,他们连对手是什么都没看清。”邓麋语气沉重,“此事已非寻常边患。”

迷雾中的魅影?

卫宛不信鬼神,断定必有蹊跷。他并未大张旗鼓搜山,而是当即也派出了自己麾下最擅长潜行侦察的斥候,化整为零,潜入荆山腹地。

同时,严令各关隘加强对往来商旅,尤其是运送矿料、硝石车辆的盘查。

五日后,一名身受重伤的斥候拼死带回关键情报:他们在麂山一个极其隐蔽的山谷外,发现了非人足迹(似穿着特制鞋具)和奇怪的金属碎屑。

山谷内有重兵把守,戒备森严,远望可见临时搭建的工棚,时有沉闷的锤击声传出,绝非普通山寨。他正是在试图靠近时被一种“无声且迅疾如电”的武器所伤。

“无声……迅疾……”卫宛与邓麋对视一眼,心中同时升起不祥的预感。这让他们想起了密报中提到的燕国“怪枪”。

正当他们研判情报时,边境烽火台突然传来警讯:一支约百人的队伍正在攻击一处偏僻的矿场!

卫宛当机立断,亲率两千轻骑,驰援矿场。

赶到时,战斗已近尾声。矿场守卫死伤惨重。

袭击者—身着样式奇特的红色罩袍,动作矫健整齐,配合默契。他们手中的武器更是令人心惊:一种短铳,无需火绳,击发迅捷;另一种长管火枪,射程与精度远超汉军装备。

卫宛的骑兵冲锋一度被对方精准的火力阻滞。这些红袍客战术诡异,且战且退,利用地形不断迟滞汉军,显然训练有素,目的并非占领,而是掠夺——他们正在抢夺库房内存放的硝石和精铁!

“缠住他们!一个不许放走!”卫宛大喝,下令部队分兵包抄。

一场激烈的追逐战在山林间展开。汉军凭借人数优势和骑兵冲击力,终于将部分红袍客合围在一处山坳。短兵相接中,卫宛发现这些敌人不仅火器犀利,近身格斗使用的铁制甩棍也凶狠异常,战力远超普通军队。

最终,大部分红袍客战死,少数几人见突围无望,竟毫不犹豫地吞毒自尽,决绝得令人胆寒。汉军仅俘获一名因重伤昏迷的敌人,并缴获了数支完好的奇特火铳。

经随军工匠初步查验,缴获的火铳结构精巧,击发装置与汉军及已知各国火器皆不相同,威力更大,可靠性更高。那名俘虏经军医抢救后苏醒,却一言不发,眼神冷漠,仿佛没有情感的傀儡。

目前一切线索都指向一个目前为止与汉国没有任何交集的北方大国——晋。

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大、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其历史波澜壮阔,对整个春秋时代的格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晋国的始祖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着名的“桐叶封弟”典故就源于此(《史记》记载:周成王剪下一片梧桐叶作为珪玉,戏封弟弟叔虞于唐地。后在周公的劝谏下,成王履行了戏言,正式封叔虞于唐)。叔虞之子燮父迁都于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

早期晋国地处山西汾河流域,与戎狄杂居,疆域不大。

晋国真正的崛起和称霸,正是始于当前晋国的一位关键君主——晋献公!

晋献公即位前,晋国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内乱——“曲沃代翼”。小宗曲沃桓叔一系通过武力最终取代了大宗翼城晋侯,成为正统。

而现在主政晋国的晋献公正是曲沃一系的继承人。

他继位后,大力扩张领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吞并了周边大量小国和戎狄部落,为晋国奠定了霸业的基础。

现在他们的触角,已经伸到了汉国边境,其目的显然不仅仅是抢夺资源,更像是在测试、挑衅,甚至为更大的行动做准备。

卫宛将详细情报连同缴获的火器样本,以六百里加急送往江州。

江州王宫内,姬长伯看着卫宛的奏报和那几支造型奇特的火铳,面色前所未有的严峻。如花和如意侍立一旁,殿内气氛压抑。

“无声击发,精准狠辣……训练死士……”姬长伯喃喃自语,“晋国何时有了这等人物和技术?这绝非晋王手下那帮旧贵族所能为。”

“晋献公么?看样子现在正是晋国一统黄河北部的时候,为何还会有精力派出人手,越过周王室控制的地区,以及毛、虞、虢等诸多小国,跑到自己旁边抢硝石和铁矿?”

“而且红袍制式,晋国并不尚红,倒是三家分晋之后,后世的赵国尚红,难道此时的红袍势力,其实是赵家派出来的?”

“赵家此时正是跟随晋献公征战,势力范围拓展到北地中山国附近的时候。”姬长伯联想到了很多,“中山国的东面,正是与自己汉国风头正劲的燕国。”

姬长伯仿佛抓到了一丝线索,他好像知道这红袍势力的背景了。

他意识到,统一巴蜀并非终点,而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拥有技术优势且隐藏在暗处的强大对手已经出现,未来的战争,可能不再是他所熟悉的模式。

“传令!”姬长伯霍然起身,声音斩钉截铁: “一、命卫宛、邓麋:固守上庸,继续深查,务必撬开俘虏之口,查明对方巢穴及目的。加派斥候,严密监控所有通往中原的路径。”

“二、命内阁:加快整合巴蜀、汉中资源,优先保障上庸军需。秘密征集境内优秀工匠,集中至江州,成立‘将作院’,由王宫直接管辖,全力研究改进我军火器!”

“三、命雷勇:加强对楚国的监视,谨防其与北方势力勾结或趁火打劫。”

“四、加强边境巡查,凡可疑商队、人员,一律严加盘查,特别是涉及矿料、硝石等火器资源的运输者。”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