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地宫玉陨(1/1)

萧皇后的这番言语下来,乘风那颗焦灼的心终是被抚平了皱褶,冷静了下来。

他可以无视帝王威严,无视这里的礼仪法度,但却不能无视萧皇后的最后言语。

沉思了一下,他缓缓抬头。

在抬头瞬间,他右眼中的镜月突然开启,一抹蓝光在萧皇后的身体上闪了一闪。

乘风心中一动,微微点了点头,“好吧,是我冲动了,还请皇上让我将去看看她,将她的遗体带走。”

见乘风缓和了下来,杨广松了一口气,连忙点头。

“宋壮士又救了朕一命,理应如此,朕即刻陪你前去地宫。”

说着,挥手示意了几名值守太监带路。

进入寒气逼人的地宫,在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一张长桌前。

桌上停放着一口金丝楠木棺,棺盖紧闭,棺身雕着兰草纹,倒是有些华丽。

“就是这里了。”

领头太监指了指棺木,往后退了半步,躬身立于一侧。

乘风快步走上前,指尖落在棺盖边缘,楠木的纹理被寒气浸得发脆,触上去像冰。

他的手指有些颤抖,却还是缓缓发力。

“吱呀!”

沉重的棺盖被掀起,斜斜靠在了冰壁上。

棺内铺着素色的锦缎,杜秀娘静静地躺在里面,双目紧闭,脸色白得像冰室的墙。

她还穿着那件紫纱裙,裙摆上沾着些褐色的泥点,鬓边插着支素银簪,还是三年前,他陪她在城里买的。

头顶上方,则摆了半块玉佩,与乘风怀中的那块,正好可以凑成一个整体。

在她心口的衣襟处,有一道深色的血渍,却早已冻成了硬块,赫然醒目。

“秀娘……你……”

看到杜秀娘的样子,乘风瞬间失声。

他伸出双手,轻轻拂着杜秀娘那苍白的脸颊,眼眶已模糊不清。

无可否认,曾经,他对杜秀娘的感情并不深。

但杜秀娘对他却一往情深,不离不弃。

为了他,她不惜冒死从曹丞相府逃出。

为了他,她等了三百年,只身赴南海,又奔赴北海,却又目睹了那令人心碎的一幕。

虽是如此,她仍未放弃,仍在到处寻找与他。

之后,终在岐山城相聚,她含着泪,却笑着扑过来说:我就知道,一定能找到你。

那一刻,他才突然觉得心口发暖,想牵她的手。

是真情,还是被她的执着感动,说不清,道不明。

可现今,这双手冷了。

他想起最后见她时,她站在小屋门口挥手,鬓角的碎发被风吹得乱晃,笑着说“早些回来”。

现今,那句“早些回来”,竟是再也等不到了。

“是我回来晚了!”

他闭上眼,滚烫的泪砸在她苍白的脸上,再睁眼时,拳头握紧,声音嘶哑,看向杨广,“那蒙面女子是谁?”

杨广叹了口气:“幸存的暗卫说,蒙面女子没报姓名,又太过强大,根本没机会弄清她的底细。”

闻言,失望像潮水漫上来,漫过喉头,漫过眼底。

他缓缓转过头,不再看杨广,指尖落在棺盖边缘。

那冰凉的楠木纹理硌着掌心,倒让他混沌的脑子清醒了几分。

“吱呀——”

沉重的棺盖被他合上,像一声迟来的叹息。

棺盖与棺身严丝合缝,将那抹苍白彻底锁进了黑暗,也锁起了他眼底最后一点波动。

“谢过皇帝陛下还念及当年的恩情,将秀娘收敛,此恩在下感激不尽。”

说着,他躬身,终是对杨广施了一礼。

随后,他双掌托起楠木棺,转身便要离开。

见他行礼,杨广似乎有所触动,微微愣了一下,连忙摆手。

“宋壮士且慢,朕的话还有没说完。”

乘风停下了脚步,却并未回头,“皇帝,还有什么要交代乘风的?”

看着乘风那挺直的背影,杨广终于明白,有些人是无法驾驭的,若是真的放在身边,反而会令自己难堪。

他摇了摇头,终是放弃了当初的幻想,缓缓言道:

“据受伤刚回归的一名暗卫说,当时他倒在杜氏的旁边,隐隐听到她说了一个‘刁’字,便没了声息,这或许是一个线索。”

一个字,极轻,却像一道无声的惊雷,炸得乘风托棺的身影猛然一僵。

那字像淬了冰的针,猝不及防扎进心口,呼吸骤然滞涩。

地宫的寒气顺着衣领往骨头缝里钻,可后背却渗出了一层冷汗,烫得像火。

‘貂’字,除了貂蝉还会有谁?

除了她,又有谁会去杀害杜秀娘?

“貂?” 乘风的声音带着一种被信任之人从背后捅刀的剧痛。

寒意,并非来自地宫的冰,是从心底最深处汹涌而出,瞬间席卷四肢百骸,比这冰窖更冷上百倍千倍。

貂蝉那双曾经充满深情的眼神,在记忆中变得无比清晰。

三百年的真情守望,北海畔的相互厮守,曾以为最了解她,曾以为她是一个心软善良之人。

然老母宫的几次碰壁,岐山城的避而不见,都在证明自己错了,而且错的离谱。

原来恨的种子早已深埋,妒忌的毒藤早已在她心中缠绕,扭曲成了致命的剑刃。

“貂……蝉……”

这一次,不再是呼唤,不再是确认,而是裹挟着痛楚与愤怒的火焰。

他缓缓转过身,望着杨广,脸上没什么表情,可眼底却像翻涌着墨色的浪。

“那暗卫……确定了是‘貂’字?”

杨广被他看得有些发怵,点头道:“他说得清楚,就是‘刁’,绝不会错。只是朕实在想不明白,这字能有什么头绪……”

“多谢告知,愿皇上保重!”

乘风没有再看杨广,也没有看任何人,托着楠木棺转身,仿佛托着整个世界的重量,朝地宫入口走去。

那脚步声在死寂的冰窖中回荡,沉重得如同丧钟敲响,踏在每一个人的心尖上。

青衫的背影,依旧孤绝, 很快便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