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高挂免战牌(1/1)

别看现在好像没多少王朝刻意针对大明王朝,都在各自混战。

但这只是因为各自地盘、距离的问题,先解决彼此的矛盾。

佛门打压道门的整体大方向是没有变的。

等淘汰一批实力弱或运气实在不好的王朝、邦国,势力格局初步成型之后,各大王朝都会有默契地围攻大明王朝。

另外大明王朝如果前期发展太迅猛,各大王朝也会搁置矛盾,优先处理大明王朝。

运朝虽有部分独立性,但背后始终是站着各大修士势力的国教的。

很多时候哪怕是损害运朝利益,也得维护国教修士的利益。

大明王朝现在闪电出击,其实也是在抢时间,打时间差。

之前的百国争霸,大明王朝也基本都是快速积累前期优势,获得战略纵深,然后扛过中后期的重围鏖战。

但这次大明王朝却是有更深层的目标,哪怕执行换家战略也在所不惜。

……

姜应麟继续叫阵,剑门关上却是直接挂起了免战牌。

这免战牌可不是一块简单表示停战的牌子,而是实实在在的天地秘宝。

由天地之力融合人道气运而成,一旦使用便会有近乎天地法则一般的效果,强行止战。

进入免战牌范围之内,战意化消,军煞之气无法动用,两军想打都打不起来。

倒是有些像领域禁器。

不过免战牌只能用于止战,但效果持续时间会更长一些。

领域禁器的效果就多种多样了,有些效果非常BUG,有些则非常奇葩,领域持续时间没有免战牌长。

另外免战牌的止战效果其实也是可以破除的,只不过代价很大。

需要耗费免战牌中数倍的王朝气运,将免战牌强行消耗磨灭,使其失效。

一看你进百国战场之前有没有多备份王朝气运,要是没有,那也只能干瞪眼。

二看主帅对战局的判断,这个代价值不值得。

大明王朝这次是有多备份王朝气运的,但不在戚平波身上,而在监军锦衣卫指挥使身上。

此刻,戚平波也只能鸣金收兵,返回军营。

……

高峰之上,风若琴也收起了四病船琴,但玉藏锋的疗伤还没结束。

这次使用浴火重生的时间也比以往更长呢。

剑门关内,凌云五女已然各自服下疗伤灵丹,望向高峰上的目光颇为复杂。

身为峨眉山圣女及核心真传弟子,五打二居然没胜过姜应麟和风若琴,实在是让人备受打击。

上古世家的行走代表居然如此强大?

她们之前虽在关下战斗,但对高峰之上的战斗也有感受,那两人战力更是超绝。

不愧是与武当道子并称道门双秀的道狂玉藏锋啊!

凌云圣女收回目光,又看看手里断裂的峨嵋刺,心中已有觉悟。

“师叔,此次争霸结束,回山之后,我欲闭死关继承天雷双剑!”

风陵师太闻言微微一顿,随后默默点头。

……

蜀山有紫青双剑,峨眉山亦有神兵天雷双剑。

说起来二者还是有些渊源的。

峨眉创派祖师飞升之后,从仙界赐下天击剑、雷炎剑,合称天雷双剑,威力无穷。

而蜀山白眉老祖机缘获得两柄先天剑胚,在峨眉金顶之上引一点天雷剑意、一缕天雷剑气,开炉铸成紫郢剑、青索剑,合称紫青双剑。

彼时峨眉和蜀山皆是道门势力,双方关系不错,方有此举。

后生变故,一夕天倾,蜀山分裂成蜀山剑派和蜀山道派,青索剑为蜀山剑派所有。

但紫郢剑却非由蜀山道派继承,而是由曾经的蜀山弟子自立门户创建的南海剑派所得。

至于天雷双剑,峨眉山羽士绝踪,独尊普贤,由佛替道之后,被新峨眉派据有。

但神器自有灵性,神物自晦,不再认主。

不是没有新峨眉弟子不死心,自命不凡,想继承天雷双剑,但不是神兵毫无反应,就是被反伤神魂。

曾经的镇派之宝,现在也只能被封锁在峨眉山宝库中吃灰。

此番凌云圣女受挫,尤其是见识了玉藏锋和柳生剑影一战之后,更受震撼。

天骄和天骄之间的差距,居然也能大到这般地步!

自己若再不奋起直追,只怕终生难以望其项背,泯然众人矣。

要继承天雷双剑,更言闭死关,便是觉悟在心,不成功便成仁!

而风陵师太点头,一是感受到了凌云的决然之心,二来也是惊觉自家圣女与别家天骄的差距。

不行非常手段,恐难有超越之机会。

……

玉藏锋身上火焰渐熄,恢复了九成状态,起身向风若琴微微点头,一起返回军营。

和柳生剑影的证剑之战,虽然凶险艰辛,但此时的玉藏锋可说是获益匪浅。

在战斗中剑意悄然突破至二转三阶只是其一,待事后消化所得,剑道境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是水到渠成。

军营主帐之中,戚平波简要关怀众人几句,又确认柳生剑影的出现只是意外,便说起蜀军姜老元帅高挂免战牌之事。

“兵贵神速,我军若被牵制拖延,恐被十面埋伏。诸位可有速破蜀军之法?”

“免战牌之奇效难破,不若请锦衣卫指挥使速携王朝气运前来相助。”有戚家军将领建言道。

“或可效仿卧龙旧事,送蜀军妇人衣物激将出战,总不能谁都似那司马老贼吧。”

姜应麟盯着面前沙盘,虚化路线,开口道:“分兵绕道,翻越悬崖峭壁之绝险,奇袭广元郡腹地,断绝剑门关蜀军后路,当能破局。”

……

玉藏锋听着众人讨论,心中暗思。

既是卧龙旧事,有先例在前,用到卧龙传人弟子身上,恐怕难有成效。

至于等锦衣卫指挥使来援,或是分兵奇袭,实则都需要时间,做不到立竿见影的‘速破’。

但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攻打城池关隘本就不是易事,己方兵力又少于蜀军,太过追求速破,反倒有可能欲速则不达。

要知道自古坚城险关,多是由内部而破,而非从外部攻破。

戚平波也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终采取了姜应麟的分兵奇袭之策,同时又补充了围点打援之策,两相配合。

与剑门关蜀军对峙,并围点打援之事,自然是由戚平波主持。

至于分兵奇袭的领军之人,戚平波的目光在姜应麟和玉藏锋身上来回流转,最终注视向玉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