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能干了(1/1)
果不其然,江晚一出现在集市,买过她酸梅汤的就来了。
看见旁边的酒酿很是新奇:“你这又是啥新玩意?”
江晚这次用木板,让宋鹤卿帮忙在上面了个招牌,品名处写着桂花酸梅汤、酒酿酸梅汤。
客人照着念道:“酒酿酸梅汤?”
江晚打开罐子,酒酿的香甜酒气扑面而来,客人们都伸长了脖子闻起来:
“哟!真香啊,好像还有酒味!”
也有人疑惑:“这两个能混在一起喝吗?”
还有人寻思:“这个单独能吃吗?”
江晚都一一回应:“酒酿是发酵而来的,会有一点酒气,像咱这天气,热着喝驱寒,和酸梅汤一起,酸酸甜甜很好喝的。”
围观的人因为都喜欢喝酸梅汤,所以对江晚的酒酿也就有所期望,于是问道:“那啥价呢?”
江晚回道:“酸梅汤还是老价格,3文一筒,加了酒酿是5文。”
“5文好像也不贵,那就来一杯尝尝!”
“好嘞!”江晚先舀了三分之一的酒酿而后加满酸梅汤递给客人。
那人尝了一口,原本还有点酸的酸梅汤被酒酿的香甜所中和,还带了一点酒味,很是好喝,不一会,他就喝完了。
“味道不错,再给我来一杯,我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那人也算江晚的老客户,所以对价格很熟悉:“两杯酸梅汤是5文,这个两杯是不是就是9文?”
江晚一边舀一边同那人说:“这糯米价格大哥也知道,比米都贵,我做生意也都是诚信为本,用的都是好料,所以不能优惠了。”
那人听了就想放弃再次购买。
江晚见状指着招牌下方的一行字说道:“不过今天新品试饮,买三杯酒酿酸梅汤可以免费再给一杯桂花酸梅汤。”
“免费?那人一下又觉得划算了,”好!那就再来一杯!”
有人买,其他人自然也都想试试。
有的只买一杯尝尝鲜的,有图活动买了几杯带去醉逢楼喝的,江晚忙得不亦乐乎。
刚有点空闲,就看见陈掌柜从千味楼走来,他老远就同江晚打招呼:“听说夫人今天出新品了?”
江晚直接舀了一杯送给陈掌柜:“您尝尝,给评评?”
陈掌柜又如上次细细品味,在尝到酒酿时眼神透露出惊喜:“这糯米经过发酵,竟会有如此风味,不错不错。”
陈掌柜对酒酿的兴趣比酸梅汤浓厚多了,他见招牌上并未写酒酿于是问道:“单买一份酒酿可行?”
江晚笑着回道:“当然可以,不过价格会贵一点。”
因为价格贵,所以江晚将酒酿只作为点缀,不进行单独售卖。
陈掌柜倒不甚在意:“无妨,我就是想尝尝夫人这手艺。”
“那就7文吧。”
陈掌柜闻言数了12个铜板给江晚:“两种各来一个。”
江晚装好后,陈掌柜便端起走了。
肖棋在旁看着陈掌柜背影同江晚悄悄说道:“姐,我刚刚就注意到,那掌柜盯着你这摊子看了好久了,你说他.....”
肖棋做买卖有些日子了,对生意场上那些竞争手段自然也略有所知,他担心陈掌柜要算计江晚。
江晚淡然的说道:“没事的,他就是想研究我的方子。”
江晚知道,只要自己进了这场局,早晚都会面临各种竞争对手,所以她做好了准备。
无论是酒酿还是酸梅汤,迟早会被人模仿,所以防止别人抄袭并不是出路,自我创新才是。
因为有了香甜的酒酿,今天来喝的姑娘也多了起来,加了酒酿的酸梅汤香甜不少,所以很多姑娘
都只想买酒酿,但听了价格都放弃了,唯有一个姑娘买了。
江晚也不知道她长啥样,因为她是坐轿子里的,来买的是她差遣来的丫鬟。
肖棋却知道,他在轿子走后激动地同江晚说道:“那是秦家!”
“秦家?”江晚对县城的人情世故完全不了解,只知道那个纨绔子弟的谢家。
从小生活在清河县的肖棋自然很了解:“这清河县最大的两家就是秦家和谢家,这轿子里坐的应该是秦家千金秦知遥,听说长的可美了!”
江晚随口问道:“你见过?”
肖棋摇摇头:“秦家是书香门第,府里规矩可多了,尤其对女的,平日都不让出门,要是外出,必需坐轿子,所以没人能知道这姑娘到底长啥样,秦家小姐是美人也是她家下人口里传出来的。”
都是口口相传,谁知道这姑娘到底长啥样。
江晚不知道,也没空知道,因为又来了生意。
这次她一直忙到了下午,到最后只剩一点酒酿了。
她是算好比例的,若是都按酒酿酸梅汤来卖,是刚刚好能卖完,如若有赠送或者纯买酸梅汤的,酒酿自然就会多出来。
肖棋今天摊子生意全靠江晚,竹筒都卖空了。
他也一直馋那口酒酿,见江晚最后剩了些就道:“要不,姐就卖给我吧,该多钱就多钱,直接减竹筒钱就行。”
江晚却将剩下的酒酿倒出一半送给了肖棋,搞的肖棋不好意思:“姐,你这....我怎么好意思.....”
“客气了。”江晚又叮嘱肖棋,“这天也冷了,回去热着喝了暖身子。”
肖棋高高兴兴地应了下来。
江晚刚收了摊,杨大郎驾着牛车来了:“我娘说,你们拿着两罐子肯定不方便,叫我一定要接你们。”
江晚心里暖暖的,将两个陶罐放上了车:“你去老地方等我吧,我去找了宋鹤卿就来。”
杨大郎于是驾起牛车走了,而江晚去了书店。
她走在路上边走边算,她今天卖下来,从原来的42杯升到63杯,最后竟赚了300文!抛去酸梅汤成本28文和糯米成本66文,自己还赚了160文,比之前翻了一倍多!
照这样下去,宋鹤卿的药钱就能赚出来了!
江晚摸着兜里鼓囊囊的钱袋子,兴冲冲的去找宋鹤卿。
到了店门口,江晚刚欲迈进去却听见宋鹤卿同书店掌柜说话。
那掌柜说道:“宋公子,虽然我这不能干了,但我听说衙门要招录书吏,你要不要.....”
不能干了?
江晚闻言缩回了迈进书店的步子。
宋鹤卿却摇摇头:“算了,我这腿脚是去不了的。”
掌柜一声叹息。
他看着宋鹤卿从一个小小少年慢慢长成如今的端正男儿,虽然命运多舛,但从未放弃,他挺欣赏的,可惜被老板的女儿看上,唉......
成也因此,败也因此。
宋鹤卿反过来宽慰掌柜:“王掌柜不用为我担心,我自有打算,也承蒙您这些年的照拂。”
王掌柜还想说什么,可宋鹤卿已经走去自己的书案收拾起自己的笔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