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论道论心论迹(1/1)

一个和尚,一个道士,还有一个白发小生。

坐在一起,倒是别有一番韵味。

四目道长随手折下根枯枝,在青石板上画出太极鱼眼:

"依我看,修行如赶尸 —— 得把精气神儿捆成串儿,一步一步走得踏实实的。

你那套 ' 须弥藏芥子 ',听起来玄乎,说白了不就是把佛法揣兜里?"

“揣在兜里的东西,着实不显眼。”

一休大师指尖抚过佛珠,忽然将木珠撒向空中:

"施主看这佛珠,散落时各有轨迹,聚合时方成念珠。

贫僧眼中的修行,恰如百川归海,看似分散,实则同趋涅盘。"

“揣在兜里,伟力归身,又何来不显眼?”

刘青望着空中旋转的佛珠,抬手轻挥,一道微风托住即将落地的木珠,排列成北斗形状:

"两位所言,恰似阴阳两极。茅山重术法,佛门重修心,但若执着于术或心,反成桎梏。"

“我从来不把修行当作单一的存在,在我看来,修行便是修行。”

“无论手段都是渡人之扁舟都修仙了,何必拘泥于单一?”

四目道长猛地一拍膝盖,震得石桌上的茶盏跳起:

"阿青这话对!就像老子说的 '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管他黑猫白猫,能抓鬼的就是好猫!"

“不过,阿青你不懂,不是什么人都和你一般,有这悟性机缘。”

一休大师摇头轻笑:

"贫道虽不懂抓鬼,却知执念即魔障。刘施主的 ' 敛息藏元 ',看似藏气于内,实则是与天地灵气共呼吸,此等境界,已暗合 ' 无我 ' 之道。"

“我看施主骨龄,也不是很大,当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刘青望向远处,只见云雾正顺着山势流转。

"大师说得是。我修行的 ' 道种 ',

最初只求统一修行理念,

后来才发现,当气血与草木同频,

内炁与风雨共振,

反而暗合天道。"

刘青抬手轻拂鬓角白发,

"这满头银丝,看似是寿元枯竭功法瑕疵,实则是在打磨心性,若连这点执念都放不下,谈何窥破大道?"

刘青又怎么知道,自己已经修行到了有心魔的阶段,意志力何其坚固,坚持的心,长生的渴望不是一般人可以撼动的了的。

四目道长忽然抓起石桌上的茶壶,将滚烫的茶水浇在紫藤根部:

"你瞧这花,没日没夜地开,累不累?可它要是歇了,咱们上哪儿闻香去?修行跟这花儿似的,该开就开,该歇就歇,别给自己找不痛快。"

一休大师俯身拾起一片落花,夹入佛珠之中:"四目道友这话倒有几分禅意。贫僧曾见山民酿酒,初时需密封坛口,待酒香溢出,反要留条缝儿。修行亦然,太执着于藏或露,都难成气候。"

刘青闭目沉思,只觉体内道种轻轻震颤,仿佛有清泉注入。

"两位看这院子," 刘青睁眼望向晨雾中的道场,"行尸、符纸、木鱼、桂花粥,看似乱七八糟,实则各有其位。

就像茅山术与佛法,看似不同,实则都是渡人渡己的舟筏。"

四目道长忽然从怀里掏出半块发霉的糯米糕,掰成三段分给众人:

"管他什么舟筏,先填肚子要紧!阿青你说的对,修行不是端着架子喝露水,是该蹲在墙根儿啃糖糕 —— 秃驴,接着!"

一休大师接过糯米糕,认真蘸了蘸茶盏里的桂花蜜:

"阿弥陀佛,施主这 ' 红尘即道场 ' 的见解,贫僧受教了。"

“可贫僧却还有些疑问,想趁机请教。”

“哦?”

四目听见一休如此,也是来了兴趣,刘青同样想着帮忙看看能否解决。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我......”

一休大师望着掌心的落花,忽然长叹一声:

"贫僧前日途经牛家村,遇一孩童夜啼,其母言房内常有异响。

贫僧夜探宅第,见一女鬼附于房梁,便以佛珠镇之。"

他指尖轻轻摩挲佛珠,声音渐沉,"却见那鬼临终前垂泪,指向墙下 —— 竟有具孩童骸骨,颈间系着仇家商号的玉牌。"

四目道长闻言挑眉,枯枝在青石板上划出刺耳声响:

"又是桩人害鬼、鬼吓人的破事儿?"

"施主可知最痛处?" 一休大师抬头望向天际,

"贫僧寻到那仇家,却见其已病入膏肓,见了骸骨竟哈哈大笑,道 ' 死得好 '。

原来二十年前,两家因盐井之争,他设计活埋幼童,不想孩童化为厉鬼索命。贫

僧灭了鬼,却让恶人得享天年,这...... 究竟是渡了人,还是纵了恶?"

石桌上的茶盏泛起涟漪,家乐正端着粥碗路过,闻言手一抖,粥汤洒在青石板上。

菁菁慌忙掏出手帕擦拭,却见刘青闭目沉思,鬓角白发在风中轻颤。

"大师可曾听过 ' 因果循环 '?"

四目忽然开口,指尖捏起一片落花,

"这花今日谢了,来年春天仍会再开。

可人心之恶,却似腐肉生蛆,难有穷尽。"

四目抬头望向一休,目光如深潭映月,

"但鬼若害人,便是鬼;

人若向善,便是人。

秃驴你灭的是害人之鬼,而非可怜之魂,又何愧之有?"

四目道长将枯枝折成两段,扔进紫藤花丛:

"老秃驴,你整日念 ' 众生平等 ',却忘了这世上最狠的鬼,从来都在人心里。你灭了厉鬼,至少让牛家村的孩子能睡个安稳觉 —— 至于那恶人,自有阎王老子收拾他!"

一休大师摇头苦笑:"话虽如此,贫僧却忍不住想:若早知真相,是否该留那鬼继续索命?"

“牵扯他人因果本就艰难,

鬼索命,是因怨气;

人纵恶,是因贪念。

但若以恶制恶,与恶人何异?”

四目遵从的正邪搏斗,对立众生,了却的是过,不问因,自然而然只是杀鬼。

道心坚定。

但是一休自我怀疑,人性发力,也是常情。

“' 宁斩十只鬼,不伤一个人 '—— 人再坏,自有王法;鬼再可怜,犯了忌讳就得收拾。老秃驴,你要是总这么优柔寡断,迟早被恶鬼啃了木鱼!”

四目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一休最后将目光放在了一言不发的刘青身上。

期盼着刘青的回答。

众人也同样如此,想要知道刘青的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