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六州歌头(1/1)
升龙,越王行邸。
脱不花看着手中东部元帅府送来的加急塘报,眉头紧锁,看这架势,伪陈在南部至少动员了12万之众,难道真是主攻南路,起码是西路和南路平分兵力一起进攻,但他又摇了摇头,伪陈诸人都善于用兵,而且本来兵力也不足,还要这样平分兵力,不大可能。
”长史“脱不花喊了一句,”千岁,你叫小人“一个高大的蒙古汉子跑了过来,脱不花一下愣住了,这才想起乌马尔早被他派去云南边境了,”巴特“,”小人在“汉子恭敬地弯腰道。
”你去传令,东部元帅府那边,塘报必须3日一报,寡人要搞清楚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脱不花道,”遵千岁令“,巴特刚要走,脱不花又叫道“3万湖广汉军都到达归化、宣光了吗”,“回千岁,2日前已经赶到了”巴特回道。
脱不花点点头道“你再传令,让原驻守归化、宣光的3万多东部元帅府的驻军移驻澜沧国,寡人要他们监督并带领从澜沧征召的3万签军”,“遵千岁令”。
3日后,行宫,脱不花拿着东部元帅府的又一封加急塘报,站在沙盘前,皱着眉头,久久不语。
周围前来参加军议的西部元帅府元帅、黎朝枢密使、议政王长史、侍从长、参军、总管等等,都是一声不吭,数十人站或坐着,大气不敢出,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良久,这位年轻的越王叹了口气,道“看今日这份塘报,伪陈至少动员了15万大军在南路,而且还从占城借到了至少3万水军,依伪陈能动员的总兵力看,其主攻方向定是南路无疑,那个容侍御史,算对了,唉”
“千岁不必忧虑,依老臣看,奥鲁赤元帅和阿里海牙副元帅,还有容侍御史,定能守住南路,他们不是已经放弃无险可守的演州路和清化路南部了吗”西部元帅府元帅、陇右王汪世显边说边走到沙盘前,把元军的旗帜往后移了移。
“唉,老王爷有所不知,伪陈突然在雨夜奇袭,原先布防在演州路的2总管损失惨重,我余将士撤回的不足半数,而在清化中南部修筑的城寨,据说是在盐碱沙滩上,不知道容侍御史怎么想的,那俩元帅好像也完全不知情,这能守得住吗”脱不花满是愁苦的叹了口气道。
“容玄风不知兵,好大喜功,欺瞒千岁,应赶紧革职拿问”张亲随义愤填膺道。
“此时此刻,怎可随意逮拿正领军在前线作战之人,何况,容侍御史也并无大错,他已经准确庙算出伪陈主攻方向,这就已经是大功一件,至于领军筑城之类,非他所长,该问的,也是东部的元帅”汪世显有些不服气道,彭成龙毕竟是他推荐的。
脱不花点了点头,看都没看向张亲随,说道“老王爷此言甚是,寡人今日不是要追责,要说有责,寡人也没预判伪陈主攻方向,是不是也要担责,只是,如今伪陈主攻南路,我军应如何应对呢“。
”千岁,老臣以为,奥鲁赤、阿里海牙和容玄风等人,若能退至这里,尚能持久待援,伪陈很难一时攻破“汪世显将元军旗帜移到清化北部与新兴府路和谅山路3路交汇之处,这正是现在彭成龙等人驻守的最后一道城寨的位置。
脱不花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此地地势和位置倒是极好,只是兵力相差太悬殊,我军先前已损失不下之众,在清化中南部的这个城寨,估计至少损失(脱不花并不知道,彭成龙等人在清化中南部城寨的防守和撤离中,损失并没那么大);
然后弃此城寨再转往老王爷所说之地,怕又要损失至少万余众,如此一来,整个东部元帅府可战之兵不足半数,而伪陈损失微乎其微,还有15万大军和3万水军,奥鲁赤、阿里海牙和容玄风等人,能守得住否,能守多久呢“。
没有人能回答越王的这个问题,脱不花也知道没人能回答,他缓缓走到厅前,看着外面滂沱的大雨,幽幽地说道”希望长生天保佑他们“。
不过,越王的多愁善感马上就打住了,他只望了大雨片刻,便回头问长史“巴特,西部我军准备得如何了”。
巴特连忙回道“禀千岁,西路我军现今布防如下:
北面:千岁留在边境的5万精锐并4万6000川军共近10万大军,另3万多东部元帅府新年时调来协防粮道的援军,不算原先驻防粮道的4万签军,可出击13万人马,由乌马尔统一指挥;
东面:千岁带来留守升龙与北部宣光路粮道之间北江路的2万精锐,朝廷增援的侍卫亲军铁骑,容侍御史带走3000,现还有7000铁骑,另外西路元帅府6万汉军在容侍御史和李侍从带走后,尚有5万汉军,加上黎朝的5万归元军,不算留守升龙的2万汉军和5万归元军,我军可出击兵力余,由西路元帅府元帅、陇右王汪公统一指挥;
西面:3万湖广汉军并3万澜沧军共6万人,由西路元帅府副元帅、前汉军都元帅董文礼董公统一指挥。
巴特也是用了心,一个月不到,各军人数和布防情况便了如指掌。
脱不花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道“寡人记得,湖广的3万汉军前几日才进至归光路,这么快就到澜沧了,董超董文礼也过去了吗”。
长史还没开口,汪世显回道“董文礼董元帅听闻湖广汉军已经从云南进军安南,三日前便兼程赶往归化路,以便统一指挥湖广各部,进军澜沧,现在想必已经接手湖广汉军了”。
脱不花点了点头“董元帅也是汉军宿将,寡人是放心的,只是澜沧军不知我中土军制阵型,要加快整编,留给董元帅的时间不多,马上飞马传信,让他赶紧昼夜兼驰,尽快带兵到澜沧”。
汪世显连忙拱手道“遵千岁令”。
脱不花又像想起了什么,问在座的几个参军“你们谁知道江西的兵马到哪里了”,几个参军面面相觑,良久,一个亲随参军回道“禀千岁,数日前,有消息说他们已进入广西境,这几日想必会横穿广西,前往云南,然后按千岁的意思南下安南太原路…”
“不用去太原路了,给达斡尔发出塘报,让他带江西兵马直接从广西南下,归属东部元帅府指挥”脱不花想了一下道,“遵千岁令”。
“张少傅的水军到哪里了”脱不花又问道,一名比较熟悉水军的参军连忙回道“禀千岁,一月前张少传就已率军到了广西东部海面,眼下应该在南下千里石塘途中,虽然此时南海仍时有飓风,但张少傅久习水军,对海象天文都很精通,想必最多一个月,少傅水军就可兵临宾童龙“。
脱不花满意地点了点头“海上时有飓风,军报传之不及,寡人不闻张少傅之踪已近一月,你能对水军作出如此准确判断,很好,寡人甚慰”,那参军听闻越王夸赞,得意地站到了一旁。
如果这时空的后人来评价此战,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什么越王“英明神武”之类,但其实,他更多地是占有了比对手多几倍的兵力和资源。
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个军事战略天才,同时大朝初创之时,能人众多,军队也算精锐,但以此说他高过陈兴道,则是未必。
更何况,陈兴道的一众兄弟子侄,也都是善于用兵、雄才大略之人,但力量弱小、时运不济,又过于相信以往的经验,最终只能让安南的英雄们遗憾千古了。
二日后,达斡尔的加急塘报到了,因为是在脱不花改变行军路线的塘报到达之前拟定的,因此塘报中只说已进广西,正加紧横穿,估计半月后可到云南,塘报中还说到江西军逃亡严重,眼下只有人不到了。
“啪”脱不花脸色铁青,一掌打在桌案上,旁边侍立的参军、侍从都吓得不敢吭声,“传长史过来”良久,脱不花下令道。
“巴特,看来达斡尔还没收到寡人前日发出的塘报,你直接派出王府传令队,持寡人严令并令箭前往,让达斡尔率军昼夜南下,三日内必须到达清化府路北部城寨,就是这里”脱不花指了指沙盘上的位置。
接着又道“雨季行军于山岭丛林之间,寡人也知道十分艰难,但此时十万火急,寡人也不能过于体恤将士,你要跟传令队说清楚,达斡尔可代寡人行军令,凡违令者,万户以下,行什杀令,万户以上,先斩后奏,行军居然迟误一月之久,按军令,千户以下行什杀令,千户以上,统统问斩,寡人已经很仁慈了”说罢又把桌案猛拍了一下,“遵千岁令”巴特头都不敢抬,颤抖着回道。
习日,安南军的西路进军终于开始了,陈兴理、陈国瓒经过周密分析和准备,先是兵指归化路,忽然南下北江路,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升龙城。
脱不花听闻安南军发起进攻,考虑各军还未全部到位,秘令隐忍不发,先行撤退。
北江路原有2万精锐驻扎,作为可南援升龙、北助粮道的预备军的,现因越王调整部署,乌马尔已率近10万大军进入归化、宣光,2万精锐遂撤回了升龙,由西路元帅汪世显统一指挥,北江路实际已无元军驻防。
脱不花见东南部安南军集中全力攻清化城寨,料想陈兴道无力再从东面威胁升龙,遂将驻防东面国威路的2万汉军和5万归元军大部撤回了升龙,让2万汉军和1万归元军到升龙西面作抵抗状,实际却在城中集结大军,由汪世显统一指挥,随时准备与从北面南下的乌马尔和澜沧东进的董超一起,聚歼安南军于升龙城下。
不过陈兴理和陈国瓒等人也感觉情况不对,从黎朝内应那里知道升龙的情况后,他们紧急带兵后撤,准备向北面归化路展开攻势。
但乌马尔的大军已在归化站稳了脚跟,并整编了3万多新年时抽调到归化协防的东部元帅府的精锐,共13万大军,呈扇形向安南军压来。
就在陈兴理、陈国瓒感觉大事不妙,飞马传信陈兴道时,感觉诸事齐备的脱不花亲自率军前往北江路,他要巡阅并鼓舞即将在这里汇合,然后分两路包围安南军的乌马尔和汪世显大军。
“明日看来是个晴天,天气不错,寡人明日出行不穿文士冠服了,把先帝御赐的金罗圈甲拿出来”脱不花吩咐近侍道,“遵千岁命”。
次日晨,果真晴空万里,脱不花身着珍贵的金罗圈甲,戴上金盔,熠熠闪光,阳光下,尤如一个金人一般,他带上8000亲卫和文官,向西进发。
路上,这位年轻的越王兴致很高,索性在马上高声吟诵起张孝祥的《六州歌头》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