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不急报喜(1/1)

东家有喜。

半夜那些男人们也听到了徐蓉的喊声,知道她要生孩子了,因为异性不方便,他们谁也没有过来。

直到天亮后,男人们起床洗漱,邹子义这才询问曹婆。

“东家是生了吗?”

“生了!”曹婆满脸喜色:“东家生了个五斤的大闺女。”

听到是女孩,邹子义下意识皱了皱眉,不过东家生男生女与他何关,于是他喜笑颜开道:“她们母女俩现在都好吧?”

“好!挺好的。”

徐家一大群有生育经验的女人,她们围着徐蓉,告诉她要这样那样,经验简直不要太丰富!

之前徐蓉想过,生下孩子后要依靠宋嬷嬷了,结果现在根本不用。

原本周水荷要去卖豆腐的,东家有喜,此时去卖豆腐似乎有点不太好。徐蓉让她去,同时也让小五一块儿去县城,告诉刘氏一声,她生了。

闻言叔祖母赶忙道:“不能说。报喜要等再过些日子。”

“为何?”徐蓉不解。

叔祖母嚅了嚅嘴,有些话不便说出口。

古代新生儿夭折是很常见的事,她们这一群女人中,半数以上都有孩子夭折过。

叔祖母道:“现在才刚生,等再过些日子,你也好好保养一下。”

徐蓉生产完,身子很疲惫,但心情有些兴奋。一个从未有过的小生命诞生,她创造了这个人,看着小婴儿红通通的身体和小脸,她好想告诉亲人:这是我生的。

周水荷道:“是,我们一般刚生完都不说。至少要三天后才说。”

她们知道刘氏是她继母,但也知道继母与徐蓉的关系不好。

不好不是徐蓉说的,是大家看出来的。因为从她们来到这里之后,只听说过徐蓉有个继母,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们住在县城。县城离岩脚村也不是太远,可是这么长时间,那氏族人从未见过徐蓉的继母和弟弟。包括比她们早来的草花、曹婆,她们也没见过。

一家人,疏离到这个程度,还能说是关系好吗?

徐蓉想想也是,刘氏知道自己生了,不来又不好,来了也只是看她一眼。曾经徐蓉还担心过如何带孩子,现在有那么多人在,她一点不担心。

“好吧,那就等过些天再说。”

……

几天后,邹子义去县城送货。他们做的柔纸、以及徐蓉印的日历,统统送去荣顺号售卖。

关于日历,邹子义他们知道这个东西要如何使用,售卖时要注意些什么。因为拓跋于荣带了一套“毛板”去京城,去之前徐蓉详细讲解过。

至于她说的“画一个做示范”,给拓跋于荣带去时她就画过。在岩脚村印刷时,她教了几个小朋友画画。

你问她“示范”画的是什么?——简笔画。

她的画风,以古代风雅书画来说,显得有些幼稚,但是,画面表达的意思很明确,有的画上还带了点小幽默。

总之,第一眼让人觉得幼稚;第二眼,让人觉得有意思。这么简单的画,感觉自己也能画。

到了县城,邹子义跟伙计们讲解,这“日历”要如何卖?叮嘱他们,一定要告诉客人,这些诗总共有二十四首,因为装订时弄乱了,所以它被装订在不同的日历中。

叮嘱的事情说完,邹子义问阔昆:徐蓉要的乳牛和乳羊何时能到?

早在三个月前,徐蓉说她想要一头奶牛,希望拓跋于荣能帮她弄来。

问她为何要乳牛?她说她想喝牛奶,同时也担心孩子母乳不够,她想用牛乳来补充。

说到动物奶喂孩子,夏国人有经验,不过他们一般用羊奶。

乳牛也好、乳羊也好,它并不是生来就会产奶,而是要在生下小崽子之后,处于哺乳期才会产奶。

别说,这个“常识”徐蓉以前还真不知道,她以为奶牛天生会产奶。

拓跋于荣无情耻笑:哪头乳牛不产奶?只不过有的牛产奶多,有的产奶少。就算是头水牛,生下小牛犊后它也产奶。(乳牛,处于哺乳期的牛)

徐蓉被一个古代人科普了。照这么说,家里不能只养一头牛,得要养一群,一头牛哺乳期结束,另一头牛开始哺乳,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牛奶。

想想那个场面:为了一杯牛奶,结果养了一群牛。不过牛肉可以吃,羊肉也可以吃。于是徐蓉让拓跋于荣还是去帮她弄。

乳羊好找,乳牛不太好找,因为夏国也没有徐蓉描述的、那种特别能产奶的牛。

阔昆道:“羊可能已经在路上了,牛不知道。”

邹子义也明白徐蓉要的牛不好找,说道:“徐玉蓉已经生了,她现在需要啊!”

“生了?”阔昆意外:“什么时候生的?”

“前几天,十月二十日的早晨。”

“男孩女孩?”

“女孩。”

阔昆替少华感到有点遗憾,不过,这才第一个,后面还会再生,哪家不是两三个、五六个孩子。

邹子义道:“对了,徐蓉让我去告诉她娘一声。我先走了。”

“她娘还不知道?”阔昆意外。

他俩都认识徐玉蓉的继母和兄弟,有时阔昆还会在县城遇到他们。

邹子义道:“不知道。当时徐玉蓉说,让人去告诉她娘。那群女人说不行,说刚生下来不能讲。”

邹子义无家无室,阔昆有妻室,他道:“刚出生是不能讲,因为不知道孩子能不能活下来。万一讲了没几天,孩子没了呢。”

“呸呸呸!”邹子义瞅他一眼:“别乌鸦嘴。”

阔昆笑笑,他也知道这话不合适。不过事实就是这样,他夭折过孩子,出生当天晚上就没气了。

阔昆问:“徐家那边还需要什么吗?”

“目前暂时不需要。哦,对了,如果棉花到了,你立即送到岩脚村。”

阔昆点点头,他知道徐蓉一直盼着棉花快到。另外他们客房的毛巾,出奇受欢迎,好多客户询问,能不能多生产一些,他们要买。

当初免费提供毛巾,目的就是为了推广。如今效果不错,等的就是棉花到了批量生产。

邹子义去找刘氏,告诉她徐蓉生了。

刘氏听到后,想了想,说等过几天她回岩脚村看看。

邹子义还以为刘氏会跟他一起坐车回去,没想到要过几天啊!不愧只是继母,不是亲娘。

别人家的事情不掺和,话带到了,邹子义回村。

……

几天后,十月二十九日。

刘氏没来,却等来了风尘仆仆的少华。

“你不是说十一月回来吗?”徐蓉意外又惊喜。

少华望着床上闭眼酣睡的小婴儿,心中说不出的喜悦和内疚。

“对不起,我以为今天到家算是提前了,没想到,还是来迟了。”

“没事啊,我早说过你在不在我都一样生。”徐蓉望着少华脸上的尘土,半开玩笑。

少华刚一到家,听说徐蓉已经生了,扔下马就赶忙跑进屋里。

徐蓉道:“你去洗一洗,换身衣服。”

少华是骑马回来的,一路上尘土飞扬,身上有些脏。

“好。”少华盯着小婴儿,想上前亲亲抱抱,但他知道自己身上脏。

徐蓉少华爱干净是统一的一致。他俩最早就是因为都爱干净,对彼此有了第一丝好感。

少华去洗澡,那氏家的人没有见过少华,今天第一次见,感觉与想象中有点差异。

差异在哪儿?

她们以为徐蓉的丈夫是个温和恭顺的人,毕竟是上门女婿嘛,如果是个很强硬的人,估计不会做上门女婿。

可是今天见到,他外表粗犷、身材魁梧,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场。

当然,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少华的络腮胡。

他的胡子掩盖了他的表情。

此时少华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