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康熙认错(1/1)

康熙来到慈宁宫门口,看着熟悉的门楣,眼底闪过一丝复杂。

他八岁之前都住在宫外,除了逢年过节,才能短暂地进宫见一面阿玛和额娘,那是他幼时为数不多开心的日子。

直到皇阿玛病危,他才被接回宫,几乎亲眼见证了他阿玛的死亡。

登上皇位一年之后,额娘离世。

年仅十岁,他便没了双亲。

只留下一个乌库玛嬷与他相依为命。

从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他是真的……把乌库玛嬷当成了额娘看待的。

所以胤礽将太后安置在慈宁宫,他才会这么生气。

他如今也算半只脚踏进棺材里了,尽管再不想承认,他心里对太后的羡慕也抹除不掉。

“微臣等,给太上皇请安……”

康熙闻言愣了一下,顺着声音的来源看过去,发现给他请安的是慈宁宫门口的小太监。

心里的异样一闪即逝。

胤礽不允许宫人自称奴才的事儿他也听说了,不过启祥宫没人敢把这规矩用在他面前。

哪怕逢年过节,所有人也都默契的避着他。

他曾是这宫里头最尊贵的人,如今却活成了旁人避之不及的存在。

若是没有昨夜那一遭,他心里肯定会更恨胤礽。

但现在,康熙却觉得无所谓了。

“起来吧。”

康熙抬脚走进了慈宁宫,发现那些被他拆掉的地方,都重新修缮好了。

他原本以为,太后还是住在慈宁宫的正殿,然而刚想往那边走,身边太监就提醒他道,

“上皇,太皇太后住在东偏殿……”

康熙脚步微顿,而后满心复杂的转了个方向。

按照辈分,胤礽登基之后,太后的地位确实要再往上提一级,但他听见这些奴才秧子改了称呼,心里还是有那么点不得劲儿。

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太后没住正殿颇为识趣。

这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让他心里五味杂陈。

他走到太后寝宫的时候,太后还躺在床榻上昏睡。

仔细问过太后的贴身嬷嬷才知道,这段时间,太后每日清醒的时间已经不足三个时辰了。

康熙清楚的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太后时日无多了……

康熙坐在太后的病榻前,拿起温热的帕子给她擦了擦手掌,轻声说道,

“皇额娘,玄烨来看您了。”

“还记得朕初登基的时候,玛嬷时常教导朕要对您孝顺,朕到底还是食言了,朕当时……是被逼到了死角,在这宫里唯一留下的念想就是这慈宁宫了……”

在康熙的记忆中,唯有孝庄是在他受了委屈呃时候,肯为他出头的人,康熙对孝庄的感情也格外深刻。

其实仔细想来,在孝庄临死前,他曾答应过的,要好好对待太后和胤礽,却都办得一塌糊涂。

康熙絮絮叨叨的说着这几年他的遭遇,最后泣不成声——

“朕如今知道错了,您能原谅朕吗?”

太后的手轻轻的动了动,在康熙的手背上拍了拍。

“皇额娘?”

康熙惊喜的抬头,看向太后的脸颊。

太后冲着康熙弯了弯眉毛,

“玄烨啊……你和胤礽……都是好孩子,要好好的……”

康熙忙点头,

“朕明白…”

康熙去瞧了太皇太后以后,像是卸下了一些枷锁,整个人都散发着一股子看淡世俗的味道,过得越发轻松。

胤礽去慈宁宫请安的时候,偶尔也能撞见康熙,父子两人依旧没有什么话题能聊,却不再像之前那样剑拔弩张了。

两个月后,太皇太后病逝。

胤礽心里极为悲痛。

只不过他的悲伤不像康熙那般能轻易的显露出来,只有极为亲近的人才能发觉他的情绪低落。

胤礽也没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伤春悲秋上,太皇太后的葬礼刚刚结束,胤礽就收到了老四的信件。

看过信件胤礽才知道,原来中东那块地如今还被一个强大的帝国控制着,且当地连年征战,两万水师根本不足以撼动那个帝国的根基。

所以两人就在那附近抢了两个荒岛,如今已经打算在上面建造军事基地了。

胤礽隐约想起中学历史书上好像记载过一个帝国,但无论如何都记不清那个帝国的名字,于是脚步匆匆的去扒拉了一下康熙与西方国家来往的信件,最终找到了那个名字——

澳司曼帝国。

要是他没记错的话,这个帝国好像也对老毛子的土地产生了一些想法。

两个国家打生打死,最后那些地方好像都成了洋人的殖民地……

如果是这样的话,胤礽捏着下巴,眼底闪动着贪婪的光芒,洋鬼子能把那地方发展成后花园,那他们为什么不行?

说不定被大清占领,当地土着的日子还会好过不少。

毕竟华夏从古至今都是礼仪之邦。

当然土着们要是不服,也可以邦邦邦邦……

胤礽立马将老大、老八和老九叫到了乾清宫议事。

几人窝在乾清宫商量了几天,最终达成共识。

老四和老十三既然已经在当地开始建造基地了,那就接着造。

他们先把十几年前淘汰下来的老式火铳,高价卖给那些还没被占领的小国。

先挣一波快钱,而后静待战局发展。

哪边势弱坑哪边,要不了多久,那地方的经济就会被战争拖垮,届时就是清军出动扫平障碍的时候了。

胤禔虽然失望不能直接参与进当地的战争当中,但还是主动请缨,要随着商队去中东瞧瞧。

胤礽当场便应了下来。

这日过后,胤礽直接给胤佑发了一道密旨,让他监督军工厂加紧生产初代火铳。

如今大清光是军工厂就有三处了,除了京郊火器营和威海卫之外,还有一个是最近才建成的赣南军工厂。

那地方距离福建水师不算太远,且在京城到两广一带火车的线路规划上。

他一开始属意的地方是甘省,然而派人过去考察之后,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那里大部分地区都缺水,他要是把工厂建在不缺水的地方,人口太密集,清场不划算。

要是建在缺水的地方,军工厂的职工生活又成了问题。

思来想去,胤礽还是把工厂建在了离福建水师比较近的地方。

当初,在胤礽圈定好军工厂的位置之后,十二身上堆积的差事在一夜之间又增加了不少,前两年除了过年,十二都在各地工地上转悠,基本没有空闲下来的时候。

也就是这两年被胤礽派去修官道,才轻松不少。

现在一年到头闲不下来的人换成了十四,希望他也要像十二一样任劳任怨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