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寒门状元的反派侄子一(1/1)
正月底,距离县试仅余半月。
杏花村,农家小院。
时景醒来,脑子混沌,全身难受。
【景哥,你发烧了,赶紧吃退烧药。】
十筒提醒后,时景立刻吃药,然后沉沉地睡过去。
院外,许家人纷纷叹息。
“没多少时间了,时景偏偏感染风寒。”
“三天了,一直高热不退,恐怕要错过今年的考试。”
“这些年花费他身上的银子算是打水漂了。”
闻言,许家长媳窦氏立刻反驳,“什么叫打水漂?”
“我儿子只是暂时生病,又不是马上见祖宗?”
“错过这次考试还有下次!”
“这些年的书总不会白读。”
“不会说话就闭嘴,再诅咒我儿子,嘴给你撕烂!”
说着,扔下手中的正在洗的衣服,一个纵步过去,啪啪赏长舌妇两巴掌。
“别以为我男人不在了就任你欺负?”
“老娘这支才是长房,我男人死了,我儿子这个长孙照样拿家产大头。”
“下次再敢蹦跶,老娘拉着你去找族长!”
说完,她漫不经心地瞥一眼冷眼旁观的公婆。
似警告,又似提醒。
“够了,老大媳妇。”
老太太贾氏不轻不重剜大儿媳一眼,非常不满。
“老三媳妇口无遮拦,你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这件事就揭过去了。”
“以后谁都不许再提!”
窦氏很生气。
她男人已经没了,就剩一个儿子,还被人咒死。
还没把这口气发泄出来,就被婆婆压下去。
受不了这口气。
窦氏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张开嘴巴,正准备撒泼。
突然,东厢房一道威严的男声响起。
“大嫂,时景生病,正是积德福报之时。”
“莫要无状行事,损害他的福气。”
儿子是死穴,听到这话后,窦氏立刻用最快的速度从地上爬起来。
“且等着看。”
“我儿子若是能好就算了,真有个三长两短,别怪我闹的全家鸡飞狗跳。”
“谁再咒我儿子死,我就去祖坟哭你全家断子绝孙!”
疯妇!
听完,许家老爷子沉着脸开口,“老大媳妇,你担心时景的心情我能理解。”
“但是,个人有个人的造化。”
“家里供他读了五年书,也给他请了大夫看病。”
“他不退烧,是天命如此,莫要无端迁怒别人。”
“否则,别怪老头子眼里容不下沙子。”
正说着,院外突然传来呼声。
“这里是许家吗?”
“老夫德馨堂的夫子,姓王字伯兮,听闻景之身体抱恙,特来瞧瞧情况。”
学堂夫子怎么会过来?
时景竟然这么如此受重视?
许老爷子心思翻涌,余光暼过西厢房,亮光又一点点沉下去。
不能科举,再受夫子重视也没用。
光宗耀祖,鱼跃龙门的重任,终归还是得落在小儿子身上。
摇摇头,他快步开门。
“王夫子,快,里面请。”
“时景在西厢房,我这就带您去。”
王伯兮点点头,跟在老爷子的身后进门。
“王夫子。”
听到动静后,正在东厢房温书的许擢文快步过来行礼。
“多日不见,您老近来还好?”
“老夫很好,擢文,你继续温书,我去看看景之。”
简单的寒暄一句,王夫子快步走入西厢。
看到床上虚弱苍白,嘴唇干裂的学生后,他眼睛都微微泛红。
“无论如何,景之都是我王伯兮最骄傲的学生。”
许老爷子不服气,“王夫子,我家擢文也不差的。”
“记性好,学什么都很快,四书五经也都背熟。”
“上次县试没取中只是时运不济,这次下场,他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不一样,”王夫子摇头,“景之之才犹如皓月,莹火之光,如何与皓月争辉?”
“有道是智多易夭,慧极必伤,此乃天妒!”
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许老爷子听的也很心动。
但是,长孙没这个运道,才高八斗又有什么用?
“多谢夫子抬爱,时景到底没这个福分。”
“大夫说他伤了心肺,就算熬过这场病,身体的根基也已经动摇,根本不可能熬过考试。”
“他这辈子,哎,只能这样了。”
“你若是惋惜,不妨多看顾一些我家小子,擢文优秀又有孝心,不会让您失望。”
王夫子没答应,“景之的身体可以慢慢调养,此事不急。”
许老爷子有些为幺子继续争取,察觉到王夫子表情不愉之后,才悻悻地摸摸鼻子放下这个打算。
“王夫子来一趟不容易,留在家里吃饭吧。”
“我让老婆子炖鸡。”
“自家养的鸡又胖又肥,特别补,您一定要多吃点。”
“老夫还有事,不能多留,鸡你们就留着自家吃吧。”
王夫子轻柔认真地帮时景掖被子,怅然一叹,“景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些许挫折而已,你可一定要熬过来,别让为师失望啊。”
说完,点点头离开。
许老爷子连忙跟上去送人,一路上都在为小儿子说好话。
“擢文读书真的很刻苦,三更睡五更起,我和老婆子心疼,劝他别那么用功,没一点用。”
“他经常说寒门学子读书不易,要比别人更加珍惜光阴,比别人更加刻苦。”
“怎么劝都不听,硬生生把自己身子骨都给熬坏了,瘦骨嶙峋的,摸起来扎手,把老婆子心疼的直抹泪。”
“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说着,许老爷子忍不住笑着摇头,“这孩子,心心念念光宗耀祖,给我和老婆子争一口气呢。”
王夫子全程都没接话。
走到门口分别之际,突然问出一个毫无关系的问题。
“许家鸡甚是肥美,不知景之病重之期食之否?”
“这……”
许老爷子愣住,支支吾吾半天,不敢回答。
王夫子并不意外。
深深地看他一眼后,一言不发离开杏花村。
人情淡薄!
长孙到底隔着一辈,许家更重视幼子他能理解。
但是,自己学生病重,却连鸡汤都喝不上一口,王夫子怎么想怎么都不是滋味。
回到家,立刻让人送来十只老母鸡到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