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新犁具(1/1)

“这是啥玩意儿?看着怪特别的。”

几人都被被这阵仗吸引,凑到牛车旁好奇的打量。

“看起来和咱们犁地的怪像的嘞。”

刘老栓和王铁头仔细打量着面前的东西。

不得不说他们是老把式了,一看就知道这东西像是用来犁地的。

“这是改良后的犁具,用它耕地,可比咱们之前的犁轻松多了。”

“又快又省力,还能把地耕得更平整,更利于庄稼扎根生长。”

刘耕书给讲解着这个东西的用处。

左大挠挠头,一脸疑惑,“能有啥不一样啊?看着不都是犁地的嘛。”

刘耕书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不同,走进院子把老式的梨具拿了出来。

“你们看,这样对比是不是很不一样。”刘耕书比划着。

“嗯,确实不同,这东西看起来更轻巧一些。”

一些过来凑热闹的村人过来,边摸边点头。

“你们看这旧犁,辕是直的,又长又笨重。”

“耕起地来,转弯特别费劲,而且需要的牲畜也多。”

“一般得怎么也要两头牛拉着,很费力气。”

接着,刘耕书又指向新的犁具。

“再瞧瞧这个新犁,辕是弯曲的,还短了不少 ,犁架也变小变轻啦。”

“这样一来,操作就灵活多了,一头牛就能拉得动,不仅省了牲畜,人也轻松不少。”

王铁头凑上前,仔细打量着曲辕犁,“就这弯弯的辕,能有这么大作用?”

“王爷爷,这还不止呢。”

“这个新犁具还多了个犁平,咱们可以通过调整犁平的位置,就能控制犁铧入土的深浅。”

刘耕书给拿着新犁具指着位置告诉众人。

“要是种浅根的作物,就把犁评往上调,犁铧入土浅些。”

“要是种深根的,就往下调,保证庄稼扎根稳。”

“以前咱们耕地,深浅全凭经验,很难摸透,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了。”

刘老栓摸着胡须,点了点头。

“听起来确实是个好东西,不过这用起来真有这么好使?”

“刘爷爷,我都研究好久了,肯定好使。”

“而且它还有个犁壁,耕起地来,土垡能被犁壁翻得又碎又整齐。”

“不像以前翻的土,有的大有的小,还不规整。”

“等咱们用它耕地的时候,就知道效果有多好了。

刘耕书自信满满的说着。

这可是一代人又一代人研发出来的,他这算是借花献佛了。

本来他是想把后世的-双轮双铧犁制作出来。

相比传统木犁等,双轮双铧犁完全用铁制成,更加坚固和耐用。

不过这个双轮双铧犁,在古代制作出来难度太大,便放弃了。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

左小凑近,摸了摸曲辕犁的犁铧。

“这犁铧看着也和旧的不同,有啥讲究?”

“旧犁铧入土角度相对固定,碰上不同土质就有些力不从心。”

“咱们这个新犁的犁铧角度可以调整,黏的土地、沙地都能找到最适配的入土角度,翻耕更彻底。”

刘耕书解释道。

这时,王铁头敲了敲旧犁的木架,又敲敲新犁,发出“咚咚”声。

“感觉新犁的材质更扎实,这有啥好处?”

他有些惊讶,木材都换了,莫非有什么讲究。

“王爷爷好眼力!”

“新犁在关键部位用了更坚韧的枣木,还加了加固结构,耐用性更强。”

“以往旧犁用个一两年,木架就容易松动、开裂,维修频繁。”

“咱们这个新犁保养得当,用上三五年不成问题,能省下不少维修的工夫和成本。”

刘耕书说着木材的区别,这也是他特意在图纸上要求的。

“那这新犁的成本会不会比旧犁高很多啊?”

“要是太贵,咱普通人家可买不起。”

一直没吭声的左大突然大问。

他和阿弟本来就不富裕,若是这个太贵了,也只能忍痛不换了。

刘耕书笑着摆摆手。

“左大哥,你放心。”

“这新犁用的枣木虽说比普通木材贵些,但因为耐用,算下来长期成本并不高。”

“而且,这犁具也是木家制作出来的,我们都商量过,制作的时候尽量优化工艺,把成本控制在大家能接受的范围内。”

“要是大规模制作,成本还能再降一降。”

“耕儿啊,之前那筒车可帮了咱们的大忙。”

“这新犁要是也这么管用,咱村可就真有大变化了!”

刘老栓满是感慨,眼中透着对未来的憧憬。

“是啊,那筒车一用,村里壮劳力都能腾出来干别的活。”

“这新犁要是能省更多力,往后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咱们跟着耕儿准没错,之前筒车让咱们的家地浇得又快又好,这新犁我也信!”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对新犁的热情愈发高涨 ,都盼着明日试用能带来惊喜。

“明天的事情明日再说,天都黑了,大家伙都快回家吃饭了啊。”

牛枝花一看事情也差不多了,赶紧出来大声嚷嚷着,

自家儿子从回来,还没吃过几顿安生的饭呢。

众人簇拥着将犁具小心从牛车上卸下,抬到院子里。

大齐氏招呼着去公田里帮忙的几人。

牛枝花拉着小儿子的手往屋里走。

其他从地里过来瞧热闹的村民,也不着急。

各自乐呵呵的,边说边往自家走去。

牛枝花和大齐氏招呼大家洗手吃饭。

可这几个人心思还全在犁具上,肚子都不太在意了。

刘耕书一边比划一边给他们详细讲解使用方法。

讲得人头头是道,听的人点着头,时不时再问上点新的问题。

“都先吃饭,吃饱了有力气,明天再好好研究。”

刘知农和刘大同招呼着几人。

他们这才恋恋不舍地移步到饭桌前。

“这就是和耕儿说的碎米荠吗?”

桌上,一盘碎米荠炒鸡蛋色泽诱人。

翠绿的碎米荠,星星点点地散布在金黄的炒蛋之间,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增。

“大家快尝尝,这就是耕儿说的碎米荠。”

刘大同笑呵呵的,率先动筷子。

他最先伸去的方向,就是那碟碎米荠炒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