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奏折(1/1)

京城。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斑驳晃动。

叶君临身着明黄色龙袍,身姿笔挺地正伏案审阅着案桌上的奏章。

那略显花白的头发被整齐地束在脑后,修长却不再年轻的手指不时轻轻翻动着奏章。

景王叶昭珩侍立在一旁,正轻声向叶君临汇报着近日巡查京城防务的情况。

“父皇,京城周边的防务经过此番整顿,已大有改观。”

“不过,儿臣在巡查时发现,部分戍卫士兵的训练强度仍有待加强,器械装备也需进一步更新……”

忽然,一份来自临安府知府的奏折吸引了叶君临的目光。

他微微挑眉,伸手拿起这份奏折,展开之后,“筒车”的相关事宜以及“刘耕书”这个熟悉的名字瞬间映入眼帘。

叶君临看着手中的奏折,眼神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紧接着那光芒愈发耀眼。

随着目光移动,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流露出一抹难掩的欣喜。

当看完最后一行字,他猛地站起身来。

叶君临双手重重地拍在桌案之上,震得桌上的笔墨纸砚都跟着晃动起来。

那砚台里的墨汁险些溅出,毛笔也滚落了些许。

这突如其来的响动,把候在身边伺候的大太监安福给惊了一跳。

安福手中正捧着的一盏新沏好的茶差点洒出。

他忙不迭地稳住身形,脸上露出惶恐之色。

叶昭珩也吃了一惊,“父皇,可是这奏折中有何要紧之事?”

叶君临却仿若未闻,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

“此等奇思妙想,实乃国之幸事!这刘耕书,果真是个人才!”

说罢,他微微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感慨。

“朕在位数十载,日夜忧思国计民生,如今暮年,还能得此良才,实乃上天眷顾我朝。”

叶昭珩微微皱眉,心中好奇这奏折内容,却也不敢贸然发问。

安福微微抬起头,偷瞄了一眼皇上,心中暗自揣测这奏折里到底写了什么,能让皇上如此欣喜若狂。

但他也深知规矩,不该问的绝不多问,只是静静地候在一旁,随时准备听候差遣。

叶君临突然停下脚步,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断。

“昭珩,你过来看看这奏折。”

说着,他便将奏折递给了二儿子。

叶昭珩连忙双手接过奏折,好奇的打开一看,脸上渐渐浮现出难以掩饰的惊叹之色。

“父皇,此筒车若真能如奏折中所言,那对我朝农事发展定是大有裨益!”

叶昭珩抬起头,目光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而后他微微皱眉,若有所思地喃喃道,“刘耕书,好熟悉的名字……”

稍作停顿,叶昭珩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恍然,急切地说道。

“父皇,这人该不会是周学政上次在院试中破例把试卷呈上来的那位考生,刘耕书吧?”

他微微眯起眼睛,努力回忆着当时的情形。

“儿臣记得,当时周学政对他的才学赞赏有加,称其见解独到、思维敏捷,远超同年龄段的学子。”

说到此处,叶昭珩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巧的是,沐儿还是这位刘耕书的同门师弟呢,没想到这孩子在农事发明上会展现出如此卓越的才能。”

叶君临听闻,微微颔首,“没错,正是他。”

“当时朕看了他的院试试卷,那文章针砭时弊、言辞恳切,且文采斐然,朕便想着好好培养,让他为朝廷效力,所以才想送他去国子监,可惜……”

说到此处,叶君临轻轻叹了口气。

叶昭珩接着说道,“儿臣还记得,当时礼部好像因为什么事情往后推迟了考察这孩子。”

“没想到,这孩子即便没进国子监,依旧能潜心钻研出这等利国利民的物件,实在是难得。”

叶君临听的目光中满是欣慰。

“这孩子确实是个可造之材,不依赖于国子监的培养,能在民间凭借自己的智慧琢磨出筒车,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和过人的才智可见一斑。”

叶昭珩抬头望了眼自己的父皇,随后接着说道,“父皇,这孩子乃国之栋梁、民间奇才!”

“三两银子成本的筒车,竟能如此巧妙地解决农田灌溉难题,提升粮食产量,这可是关乎天下百姓生计的大事啊!”

叶君临连连点头,“正是如此,安福,即刻传朕旨意,宣工部侍郎、户部尚书进宫面圣,朕要与他们商议这筒车之事。”

“嗻!”

安福连忙应下,微微躬身,准备退下前去传旨。

“且慢!”

叶君临又叫住了他,目光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再派人快马加鞭前往临安府,传朕口谕,让刘耕书即刻进京,朕要亲自见他!”

“遵旨!”

安福不敢有丝毫耽搁,匆匆退出御书房,脚步声在寂静的长廊中渐行渐远。

叶君临望着安福离去的方向,眼中满是期待。

叶昭珩上前一步,恭敬地说着,“父皇心怀天下,有此等为国为民之心,实乃我朝百姓之福。”

“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全力协助父皇促成此事。”

叶君临欣慰地看着自己的老二儿子,拍了拍他的肩膀。

“有你相助,朕便放心了,此事关乎国本,切不可有半点疏忽。”

叶昭珩郑重地点点头,“儿臣定当竭尽全力。”

父子俩正在御书房说着什么,安福匆匆走进来。

“陛下,工部侍郎李大人和户部尚书王大人已在宫外候着,请求觐见。”安福躬身说道。

叶君临神色一正,“宣他们进来。”

片刻后,工部侍郎李大人和户部尚书王大人快步走进御书房。

他们向叶君临和叶昭珩行礼后,恭敬地站在一旁。

“二位爱卿,看看这个。”

叶君临的目光从手中的奏折上抬起,看向工部侍郎与户部尚书。

“这是临安府知府呈上来的关于筒车的奏折,此发明若能推广,于我朝农事大有裨益。”

“朕想听听你们对于推广筒车一事的看法。”

说罢,叶君临将奏折递给一旁候着的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