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6章 伴君如伴虎(1/1)

《庆余年》的成年版范闲,由于哲饰演的版本亮相时,还有一些人诟病于对方的长相,对比起扮演幼年时期范闲的小演员,丢失了些许灵性。

可从牛栏街刺杀的剧情达到顶峰的时候,叶桓丘特意挑选的于哲,虽说他按照娱乐圈的标准,也是个小鲜肉。

但相比于娘娘腔装硬汉来说,一开始范闲的扮相,就是往俊美、漂亮的方向发展。

最开始征选时的于哲,真的是在那么多人当中,并不是令叶桓丘最满意的人选,哪怕他最后被选上了,叶桓丘对他打分的话,也只会给一个75分。

离优秀的评级差了一截,但也不至于说一无是处。

经过在剧组的打磨,长时间的美容院的调理,以及形体管理团队,对于哲的个人改造。

他这种气质的演员,放在如今的娱乐圈里边属于独一份。

以前这类的演员有不少,但如今确实是不多见了,尤其是年轻一类的演员更是绝无仅有。

他的走红,是圈内所有人都不意外的一件事,但相对应的,一些经纪公司,看到这种类型的演员,所获得的市场反馈居然这么棒。

这当中不少有点小聪明的公司,专门找到之前应试范闲这个角色,之后被淘汰的另外几位,他们当中也不是能力逊色,比拼到最后,叶桓丘因为眼缘和观感的问题,挑中了于哲。

至于另外一些也已经受过一段时间训练教导的人,他们看似只能回剧团里继续当个戏曲演员。

但现在不同了,于哲的成功,让这些经纪公司开始疯抢这些落选的人。

开出的价格,不亚于一些二线的演员签署的合同。

这可就挺离谱的,甚至于不少在圈内经纪公司上班的人,都已经在私底下吐槽。

说这段时间,光是忙着替公司签下这些落选的人员,那是绞尽脑汁,什么方法都用上了。

爱传播八卦新闻的一些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也趁着《庆余年》的火爆,再蹭上一波热度。

消息捅出去后,不少网民都笑话这帮经纪公司,你说拾人牙慧倒也罢了,怎么连人家没选上的人,居然还加价要签约,真以为是个人捧出来就能红?

再说了,得看谁来捧才是关键!

尽管如此,但这帮经纪公司了雷厉风行的手段,还是签下了其中的落选的演员。

直接丢到短剧的大染缸里,开启了一比一的复刻内容,做一些无脑的古装短剧,只要剧情内容不抄,人物角色形象气质模仿了也不会怎么样的。

详情可参照《你礼貌吗》的二人组,就恶搞成那样子了,被正主告上法庭,也依然没有吃败诉。

当然了,也许是那位正主的法务团队不够给力。

这些扔短剧里的演员只要不恶搞、丑化形象即可。

就这种看似非常拙劣的办法,炮制的短剧能行吗?

很快的短剧市场就给出了答案:

行!相当的行!

那些粗制滥造的短剧,启用的这些“克隆人”,只是稍微跟于哲的古装扮相沾点边,在同为短剧的产品里边开始大杀四方。

市场的魔幻,真不是常人可以预见的。

分析成功背后的原因,结论就是,市场上人无我有的新演员掺和进来以后,给短剧的下沉市场受众,带去新鲜的观感。

横竖剧情都是一样的质量,那拼到最后也只能看演员本身的水平了。

被打脸的网民,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叹一句世风日下,这种跟风都能赚钱的模式,迟早会让这帮经纪公司自取灭亡。

这个道理说得很对,但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对绝大多数经纪公司而言,目前的市场环境就是,它们的公司迟早要完蛋,那么在完蛋之前狠狠地捞一笔,至于以后公司倒不倒的,对于更多人而言他们并不在乎,老板自己都坚定的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他们打工人也没必要为大老板操这份心。

至于公司没了,他们无非是另寻工作。反正给出正确的建议,也不会被公司高层所采纳,为什么要自找麻烦?

《庆余年》除了范闲的角色爆火之外,陆续亮相的角色,也在剧情内容的推进下,各自的扮演者名气大振。

庆帝的扮演者陈到明老师,他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的,时隔多年,出演一部年轻受众比较多的影视剧,他所受到的欢迎,是不亚于男主角的。

看似没什么架子的外表下,隐藏着一头封建社会下,名为帝王的怪物。

庆帝的复杂,在于他多重矛盾的性格,有时候像慈父,有时候是冷酷的帝王,他可以为了钻研某种事物,专注到让自己看起来很纯粹,但一切表象的包装下,是他对于帝王权术的可怕掌控欲。

他需要范闲这颗棋子搅动混水时,他可以放掉帝王架子,仿佛对一个臣子推心置腹。

可在范闲以为,封建帝王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时候,在他偷袭郭宝坤,进而想要赖掉跟林相之女的婚约时,在京兆府尹的审理中,因为太子和二皇子的搅局,这场判决的过程中,梅执礼明显站队于太子。

判决结束后,梅执礼就被庆帝召入宫中。

此时这位笑面虎,就用最平和的语气,给这位在京兆府尹位置上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老伙计判了死刑。

他会死不是因为抓了范闲或者对谁动了大刑,甚至于他在这场案件里对太子明显偏袒也不是最主要的。

梅执礼身为京兆府尹,出了那么大一件事,谁不知道范闲入京都后,在庆帝这边是入了眼的人物,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没在开庭审理之前向庆帝禀报。

可以说只要他多了这么一个步骤,庆帝本身也会偏向于维护太子,但他维护太子是树立自己帝王册封储君,要彰显的权威。

梅执礼这位京兆府尹,在陛下还春秋鼎盛之时,就居然敢越过自己,直接向未来的储君投诚,这对于庆帝而言不亚于背叛。

所以他必须死,只是庆帝不乐意背这个骂名,安排了两手准备来确保自己名声无虞。

他在梅执礼告老还乡时,说过别起太早,晚一点动身。

同时又特意安排了所谓的马匪,在他回老家的路上等着。

这其实就是一个阳谋,梅执礼他在之前所表现的就是自作聪明揣摩上意,而现在庆帝告诉他不要起太早晚点走,梅执礼会怎么做呢?

他举家提前收拾出了京都,这一下就跟安排好的马匪撞上了,全家死光!

太子那边一大早就被长公主派来的婢女通知,说梅执礼回乡路上遭遇马匪截杀死了。

庆帝说了让他晚点走是说了实话,但梅执礼自作聪明死了,这与他没有半点关系,属于杀了你还得让你念着对方的好。

也是从这一刻起,范闲那边才真正体会到伴君如伴虎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