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1章 第三次人虫大战(1/1)
就像你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长方形,无论你将纸张怎么揉把,长方形之内都不会察觉到任何的变化,只有在长方形之外才能真实地看到长方形的变化。
这是引力弹的第一阶段,被称为捕获。
一般来说比引力弹范围小的物体会跟着空间的扭曲折叠一起跌入磁场的中心位置,比引力弹范围大的物体则会出现部分的扭曲,就像是在物体的身上突然凹进去一块。
这个阶段下大部分的物质都不会收到什么伤害,因为是顺着空间进行的扭曲。
磁场生成器大约能持续一分钟左右,在主动终止或者是时间耗尽之后,磁场生成器停止工作,极度扭曲的空间会发生反弹。
这种空间自我修复性质的反弹十分剧烈且混乱,剧烈的反弹现象会将其中包含的物质喷发出去,就像是随身空间仓被破坏后里面储存的物品会被抛散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一样。
这同样不会对物质本身造成什么伤害。
但是其中混乱无序的重组过程则会对物质造成空间切割效果。
引力弹的磁场不仅会扭曲空间,同时还会对空间进行一定比例的压缩。
这种压缩是一种随机的无序压缩,恢复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引导完全依靠空间自主的修复能力。
这就会导致磁场中心被压缩的空间在恢复的过程中会随机重组。
这就像你把积木拆了装进桶里,当你再次组合的时候,这些积木完全是随机重组成原本的造型,每一块积木的位置有可能不变,也有可能发生变动。
对于积木的基数来说,不变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有实验证明压缩空间在进行随机恢复的时候,重组的空间单位是边长一毫米的立方体。
换言之,处于压缩空间中的物质只要是超过1毫米的,在空间随机恢复的过程中都会被切割成边长一毫米的立方体,随机出现在整片恢复的空间内。
这才是引力弹的杀伤模式。
因为是借助空间之力产生的杀伤,基本没得防御。
能防御的仅仅只是引力弹本身。
可问题是当引力弹内部装置启动之后,其本体因为空间的扭曲和压缩也将变得非常小,小到肉眼无法观测的地步。
唯一能够确定引力弹方位的只有磁场引发的变化。
人类科技可以轻易锁定引力弹的位置,但是虫族就没有这样的本事了,至少在实验阶段测试的虫族单位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一枚引力弹最大的波及半径在百米左右,皎月三号一口气连续发射了上百枚引力弹,经过十几米的电磁轨道加速,这些引力弹以极高的速度射向了远处的虫族部队。
每一枚引力弹在发射出去之后都进行跟踪,舰载AI会追踪引力弹的飞行轨迹,时刻进行调整躲避虫族空中部队的攻击拦截。
当引力弹飞抵5秒区域时,内部的磁场装置将被启动,以引力弹的飞行速度计算,大约800米深度的虫族会被引力卷入磁场中心。
上百枚引力弹可以在虫族队伍中清理出很大一片空白面积。
引力弹的飞行速度肯定是赶不上粒子束的,这百枚引力弹足足飞行了一个小时后才进入攻击范围,当内部磁场装置开启后的瞬间,引力弹立刻消失在视野之内。
打开磁场扫描后,屏幕上出现上百个高亮的磁力点,叠加空间扫描图层后会发现上百个巨大的漏洞正在一个飞快地速度进入虫族部队。
沿途只要被漏洞波及到的虫族都被拉向了漏洞的中心,因为存在空间压缩,漏洞中心比看到的要能装得多。
这是对虫族部队的清理,指挥官没有设置手动终止磁场的程序,任由引力弹的能量耗尽中被动终止。
结果发现启动大约40秒后,引力弹形成空间漏斗中心区域就被虫族填满,以至于让虫族用数量提前结束了引力弹「捕获」的效果。
20秒后,磁场效果消失,空间开始强制恢复。
相当大一片区域的虫族队伍被迅速恢复的空间推开,随着空间的恢复一大片肉粒形成沙滩出现在太空当中。
上百个沙滩让虫族部队中出现大片的空白,密集的攻击一瞬间就减少许多。
联合舰队的护盾负载立马就会落。
几艘战舰抓紧时间发射主炮进一步清理虫族队伍。
三艘皎月战舰也发射了自己的主炮:阳电子炮。
阳电子炮类似于反物质炮,炮弹为阳电子,与目标内的电子发生湮灭反应释放高剂量的伽马射线对生物体具有极大的杀伤性。
攻击非生物体则效果要弱许多。
不如粒子武器、激光武器和反物质武器的破坏力大。
因为伽马射线具有极强的穿透性,阳电子炮对生物体的杀伤能力要高于前几种武器。
一般来说阳电子炮不太具备成为舰载主炮的特性,但是因为皎月面对的是虫族部队,以阳电子炮作为主炮反而能够提供最大的杀伤力。
皎月的舰首处,长度在20米,炮管口径达到夸张的十米的阳电子炮平台缓缓升起。
十米口径的炮管并不是说射出的阳电子团直径能达到十米,而是内部螺旋加速器的直径在这个范围,最终发射出来的阳电子束的直径也就是在一米左右。
同时阳电子炮开始进行充能,皎月战舰舰首位置出现一片护盾,这是为了防止伽马射线对战舰和内部人员造成伤害。
随着阳电子炮的充能完毕,三艘皎月战舰几乎同时进行了发射。
三艘皎月战舰的炮管几乎看不见什么动静,在距离炮管大约10米的位置,一道亮光突然出现,阳电子束以水滴状光速射向前方的虫族部队。
于此同时,舰首处的护盾出现剧烈的抖动,很明显在抵御强烈的伽马射线。
阳电子本身是不发光的,能看到光亮是因为阳电子束和太空中微小物质中的电子发生湮灭释放出光子和伽马射线才让电子束变得可见。
如果是在大气层环境中使用,阳电子束会与空气中的电子发生反应形成一道明亮的光线,同时也会因为阳电子的大量消耗,导致远距离攻击伤害不足的情况出现。
在皎月战舰的控制中心,最终阳电子束路径的扫描设备依靠肯定不是可见光,而是高能伽马射线。
整个阳电子束在飞行过程中就是一个强烈的伽马射线源,在专业设备上可比它释放的可见光要好辨认的多。
三道亮光眨眼间就撞入虫族队伍。
阳电子和虫族单位体内的电子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光和伽马射线,每一个被直接击中的单位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明亮的光源,然后高剂量的伽马射线无死角地向周围扩散。
被直接击中的虫族单位自然是飞灰湮灭,那些被高剂量伽马射线击中的单位则是在零点几秒内就变成了死尸。
乍一眼看过去虫族部队似乎没有什么变化,顶多就是队伍中出现三条细不可察的线条。可实际上在线条周围10公里范围内的虫族单位都变成了尸体,没有任何的活性。
阳电子炮的杀伤力由此可见。
可能有人这时候就要问了,虫族不是对辐射的抗性特别高吗?
宇宙辐射中也包含了伽马射线啊,怎么阳电子炮爆发的伽马射线就让虫族单位死得这么彻底呢?
这里只能说有抗性不代表免疫。
虫族只是对辐射的接受下限高一些而已,但是只要是超过了上限还是能够对他们造成伤害的。
就比如你去拍胸片,会照一下X射线。
对于人体来说几秒钟的低剂量照射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可是同样的剂量对于比人体要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生物呢?
相对于这些生物而言,人类对辐射的抗性是不是也挺高的?那么人类就能免疫辐射伤害了吗?
阳电子炮弹击中虫族单位后,本身单位时间里阳电子湮灭时产生的伽马射线剂量已经超过了虫族的安全剂量,又是那么多阳电子先后湮灭造成持续性的释放。周围的虫族单位自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死亡。
这三发阳电子炮是真的压住了虫族的攻势,也给皎月三号迎来了修理的时间。
当虫族重整旗鼓再次压上来的时候,皎月三号不仅得到了修复,而且还有一队舰队赶过来支援,这一侧的防线算是彻底稳住了。
开战第一天,不到20个小时的时间,人类各个防区就差不多消灭了近一亿数量的虫族单位。
听着这个数字很多,实际上再侦查卫星返回的情报里,虫族队伍看不出来有一点变化。
十几个星系内的虫巢新孵化出的单位就已经弥补了损失的数量。
这还是在虫巢全部在孵化适合太空作战的中级单位的速度,如果是地面低级单位,这么多虫巢一个小时就能孵化出一亿的部队。
根据各防区卫星反馈的信息估算,一轮虫族至少出动了百亿数量的部队对人类防区全线发起了进攻。
因为东方帝国先手将虫族的补给线给端了,百亿规模部队的补给就成了大问题,虫族的进攻持续了24小时之后不得不退回占领星系进行休整。
联军战舰趁此机会全面追击,这又给虫族带来了近一个亿的伤亡。
不过舰队也没敢追得太深入,有了差不多收获后也就撤回了各自的基地进行补给。
不仅是虫族物资消耗离谱,人类这边的物资消耗同样离谱。
用于运送粮食和蓝晶的飞船从来就停止过,一艘载货量在十万吨的飞船装载满满一船的蓝晶到了前线都都没有机会卸货到基地,直接就和一艘艘战舰对接将蓝晶补充到战舰的货舱里。
采用核燃料供应的飞船同样如此。
东方帝国的核燃料采集飞船几乎全都动了起来,提取工厂也是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为前线提供氦三燃料。
如果以经济价值算,人类第一天用到的经费就已经达到了好几万亿的水准,而这么多钱花下去其实并没有给虫族带来实质性伤害。
当然了,四大军区这么多年的储备也不是开玩笑的,至少现在还能有足够的底气支撑战争的继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如最近一次的会议上唐军所说的,人类其实没有退路了,前线一旦失守,人类文明能退到哪里去?偌大的银河系将没有人类的容身之所。
死战到底还有一线生机,懦弱怯战只会自取灭亡。
和虫族的第一轮交手结束后,前线防区进入了休整阶段,作为基地的星系内来来往往都是补充物资的战舰,或者是需要维修的战舰。
尽管是大部分的星系都是不适合人类定居的恒星系,却有着从未有过的热闹。
一线的指挥官们抓紧时间休息,可是联军高层却没有时间休息。
关于在防区外围设置半固定式太空武器的讨论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
固定式的空间站级武器威力可以做到极大,是对付像虫族部队这样以数量级压制对手的利器。
每一个空间站级武器都拥有强于战舰主炮的威力,足够数量的空间站级武器完全就可以将虫族拦截在火线之外。
空间站级武器的缺点很明显,因为惯性的存在,空间站级武器面对运动目标不太容易瞄准锁定,所以机动性能强的战舰通常都是空间站级武器的克星。
对于虫族部队的密度来说,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尽管空间站级武器的威力巨大,可是如果数量不够多也是无法形成有效压制的,所以需要尽可能多的在同一个区域布置空间站级武器。
这一轮的会议就确定建造空间站级武器的为位置,确认位置后接下来的防守也要兼顾这边尽量保证武器的建设期不会被打断。
这里面少不得一大堆专业的计算和分析,复杂程度足以让人昏昏欲睡。
谁也不可能在这样的会议上打瞌睡的。
所以会议进行到后来几乎都是比拼如何在别人发现不了的情况下提神抵抗睡意。
有采用刺大腿方式提神的官员一场会议下来双腿都是鲜血淋淋的,需要动用治疗仪来恢复的程度。
喝咖啡的硬是差点喝吐了,感觉最后一口咖啡就在嗓子眼里根本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