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疟疾(1/1)

保母见她精神不好,一边哄小祖宗一边道:“奴婢抱哥儿出去吧,省得娘娘受累。”

耳朵被吵得嗡嗡作响,绍桢便点点头。

谁料,保母还没起身,宝哥却像是听懂了似的,哭得更厉害了,小脸都憋得通红,不停地朝母亲伸手,哇哇大哭的小嘴里忽然冒出一个模糊的音节。

绍桢怀疑自己听错了,小家伙紧接着又喊了个“么么”。

她惊呆了,立刻制止保母,左思右想,让她将孩子抱到自己膝盖上来。

宝哥刚凑近,小手便迫不及待地揪住她的衣服,像只小松鼠似的往她怀里爬。

绍桢亲了亲他挂着泪水的小脸蛋,哄道:“宝哥会喊妈妈啦?再喊一句听听?”

宝哥睁着水洗过的大眼睛望着她,小脸上满是濡慕懵懂,像没听懂她的话。

保母扶着他的小身子以免摔下来,笑着逗趣:“哥儿聪明呢,想是平日被奴婢们随口教了几句,哥儿也学会了。”

绍桢心里一片柔软,又哄了他几次,小家伙死活不喊,反而咧着小嘴咔咔笑起来。

她喜欢得不行,在他额头狠狠亲了一下:“小机灵鬼。”

……

按图索骥,丽正门纵火案水落石出,主使诚意伯府从封后大典便开始布局,一直到皇后授意户部追缴欠款,往死里得罪了一票公卿勋贵,诚意伯府抓住机会,说服了因吕惠妃之死而对皇后积怨深重的永城侯府,以及欠款最多的武定侯府,三家一共出动近百名身手高超的死士,又成功说通了私下对皇后作风不满的刘阁老,这才在丽正门外布下天罗地网。

若非诚意伯府贪心不足,背地里勾结反王,欲以皇后为质,在战场上牵制亲征大军,绍桢当真难逃一死。

她遭了这么大的罪,也不是白折腾的,至少内阁里头出了个犯官,先矮了一头,她要收拾起这三家来,内阁一点脾气也没有。

三府全部抄家下狱,监狱一时人满为患,挤得水泄不通。虽然这些人的性命要留着皇帝回来处理,她不好直接下斩立决的旨意,但是监狱里死个把人再稀奇不过,尸体一担一担地往外抬,乱葬岗附近的野狗被养得膘肥体壮,条条油光水滑。

江西赈灾之事也瞬间迎刃而解。抄家抄出的钱财全部充公当做赈灾钱粮。当初一众公卿不肯交钱,如今都得上赶着花钱买命。

叶家通敌的详细罪证被一点点查出来。私自偷盗工部新型火铳研制图纸;和京卫指挥使攀交情,打探京城防卫部署;帮晋王联络京中重臣,刘阁老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尚未答应便胎死腹中;还有煽动朝堂舆论抹黑皇室,当初的举子联合闹事,未尝没有晋王的手笔。

种种事宜,全部八百里加急送往陕西。

皇帝那边兴许还不知道皇后被掳一事。原本出事后,内阁便头大如斗不知如何交代,找了三日不见皇后踪迹,这才写了陈情折子发去陕西。鲍五娘进宫犹如及时雨,内阁飞快追回了折子。

如今正好全盘告知。

……

绍桢让人推着自己的轮椅回同和堂,隔着几间屋子都听见宝哥的大哭声,不由微微疑惑。

她回宫也有些时日了,这孩子的起居也恢复正常,平时这个时辰,他应该在睡上午觉的,今日怎么醒得这般早。

进了同和堂一瞧,陶保母正抱着孩子心急如焚地哄,见她进来,顿时像见着救星一般地匆匆上前:“娘娘!哥儿似乎发热了……”

绍桢一边打发人请太医,一边让陶保母将宝哥放进她怀里,见孩子哭得可怜,果然是小脸潮红,贴了贴额头也是微微发烫,又是心疼又是愠怒,沉声道:“何时起的热,怎么不早来回我?”

陶保母有苦难言:“哥儿这热起得快,一炷香的工夫便烧起来了,奴婢还来不及回话……”

多说无益,绍桢忍下脾气,一边亲着宝哥的小脸安抚,一边再次派了人去催太医。

政治意义上,太子比皇后更加重要,太医飞奔着进了同和堂,匆匆行礼便开始给宝哥检查。

绍桢见他们眉心褶皱越来越深,心里生了种不详的预感,下意识催促:“如何?”

太医汗如雨下,却不敢回话,飞快地换了只手诊脉,半天才嗫嚅道:“微臣……微臣学艺不精,恐怕要请黄太医!”

黄太医是院使。

绍桢沉下脸:“黄太医要请,你也别打哑谜!老实回话,太子究竟如何?诊得什么便说什么!”

“娘娘……”太医白着脸喃喃道,“太子之症,似是疟疾!”

疟疾!

这两个字像晴天霹雳,绍桢脑子里嗡嗡作响,不敢置信:“你没诊错?他好端端待在乾清宫,怎么会得疟疾!”指责他:“定然是你看错了!”几乎尖叫着喊起来:“快请黄太医!”

太医跪在地上不住磕头:“微臣死罪,微臣死罪……”

绍桢一个字也听不进去,脑子里飞快地闪过医书上关于疟疾的记载。

疟疾分间日疟、三日疟、恶疟等,发病症状包括畏寒发冷、高热出汗,还有浑身发抖,因此也有个俗称“打摆子”,潜伏期长,发病快,极凶险,也极易传染,当中又以恶疟最易致死。

有人惊慌失措地低呼出声:“哥儿打摆子了……”

“闭嘴!”绍桢厉喝,却制止不住孩子在她怀里发颤,她忽然回过神来,惊慌道:“去上书房嘱咐一声,不准让幸姐回来!”

静嶷立刻转身,即刻便要去上书房。

“等等!”绍桢闭了闭眼,尽量冷静下来,一字一句叮嘱,“烧了艾再去,隔着屋子吩咐便是,不要近公主身。”

静嶷领命去了。

屋子里鸦雀无声,陶保母勉强安慰:“兴许是误诊了……”

对,兴许是误诊。绍桢像溺水之人抓住浮木,猛地燃起希望。

黄太医从宫外的家里被揪了过来。

几个太医共同会诊,再无悬念,确实是疟疾。

有人低低地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