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道歉(1/1)

幸姐清澈的眼中染上些许怨恨之色,大哭着指责:“你怎么舍得杀他呢?他落了水也比我恢复得好,你还要拿了救命药先给他吃,还是从娘那里拿的救命药。我不是你们的女儿吗?他朱翊显的命,难道就比我贵吗?!”

“不是这样的,”绍桢再也忍不住,将女儿一把抱进了怀里,“不是这样的。娘不知道你也落水了。娘要是知道,绝对不会把药送出去。幸姐,不要这么想,娘怎么会疼别人胜过疼你呢……”

她从来不知道,她精心呵护的女儿,竟然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爹,”幸姐仍旧盯着父亲,质问道,“朱翊显的命就比我的命更贵吗?”

绍桢转过头,看见皇帝难堪的脸色,心里忽然一突,立刻转了语气,紧紧搂着女儿的肩膀告诉她:“你爹是有苦衷的!朱翊显那时状况更好,把药给他,他肯定能活下来,把药给你,朱翊显活不下来,你也不一定能保住。就算最后娘带着你寻到了神医,可当时谁能未卜先知?你爹总不能一下子失去两个孩子吧!”

幸姐面露不忿之色,张嘴要反驳,绍桢心中焦急,大声地打断她:“幸姐!你要懂点事!”

幸姐呆住了。

“不用这样,”皇帝语气晦涩,将绍桢拉起来,又看着一脸阴郁的女儿,艰难道,“爹是做错了,爹向你道歉,以后绝不会发生这种事。你是你娘的女儿,是我最珍视的长女,你比朱翊显更重要。”

幸姐眉宇一松,嚎啕大哭:“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你一直都对他更好!”

“那是以前,”皇帝解释着,“你如今哪样不比他过得好?我们看以后。”

幸姐哭了半晌才打住。

绍桢心里也是一松,脸色复又转为严肃,语气一扫方才的柔和,沉声道:“就事论事,你还不认为这次做错了吗?再讨厌朱翊显,也不该是你亲自动手。你落水时能把他扯下去,万一他坠楼也将你扯了下去呢?你让娘怎么办?就算不愿意和你爹说,那为什么不来告诉我?难道也不相信娘会给你做主吗?”

幸姐嘴唇翕动,大气不敢喘地跪在她跟前。

绍桢严厉道:“小小年纪便喊打喊杀,以后是不是要杀人如麻?你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公主,不是什么地痞无赖!不说让你以德报怨,但也不该用这么危险的法子报复。你自己说说,你有没有做错!”

幸姐嗫嚅着点头。

“错了就要受罚,”绍桢板着脸,“去领一百个手板子,让宫正司的人来打。今天打不完就延到明天,明天打不完就延到后天,打完为止。再有下一次,我让你跟三皇子一样去昌平行宫呆着,什么时候我气消了,什么时候再接你回来。听见没有?”

幸姐点头如捣蒜:“我再也不敢了。”

绍桢便大声地喊横山进来:“公主犯了错,带她去宫正司领罚。就说是我的吩咐,不准放水!”

横山瞄了眼夫妻两个的脸色,赶紧领着公主出去。

刚刚踏出外间的门槛,便听见内室传来“哐当”一声。

……

女儿出了屋子,绍桢再也抑不住心中怒火,抬手便将炕桌上的东西一扫而空,花觚、茗盒、茶盘,各种杂器碎了一地。

皇帝被她吓了一跳:“你……”

“你什么你!”绍桢眼底怒火翻腾,整个人都要炸开了,“朱载诜,看看你跟叶氏生的好儿子!我说幸姐一向乖巧,怎么忽然做出这等偏激之事。原来是你们的孽障害人在先!”

皇帝有口难言:“我不知道……”

“那你知道什么!”绍桢再次打断,万分厌恶地看着他,“要你这个当爹的有什么用啊!”

她转头便要出去。

皇帝赶紧拉住:“你上哪儿去!”

“我去宰了那个小畜生!”绍桢奋力挣开他的手臂,阴狠道,“敢动我女儿,幸姐能忍到今天,我可没这么好的性子!还能让他好药好汤地养在床上?白瞎了我的血莲!我非整死他不可!”

皇帝死死摁着她:“你消消气、消消气,冷静点行不行?我才将事情压下来,翊显若真没了,外头书生定然闹大。马上要亲征,你若是被人扣个戕害废后之子的名声,这官司什么时候是个头?你怎么在朝臣面前立足?难道让宝哥一个小娃娃来监国?”

“那你把他打发走!”绍桢狠狠甩开他的手,“滚得远远的,扔去昌平行宫圈禁,不准人探视,管他是死是活,我要他到死不得出行宫半步!”

“行!”皇帝咬咬牙,“只要你不再追究,我马上送他去昌平。”

绍桢横眉冷目地瞪着他,良久才卸了劲。

……

大皇子坠楼无疑给举子联名上书求另立太子之事添了一把火。虽然大皇子已经废了,但皇后有戕害皇子之嫌,不配为国母,她生的皇子又怎么能为储君。

然而不管朝野如何议论,皇上是铁了心了,大皇子之事以皇子本人贪玩、随侍宫人玩忽职守的结果草草了之,宫人肯定是活不成,大皇子也将被送去昌平行宫休养身体。

恰逢浙江总兵傅成穆八百里加急送来麒麟祥瑞以贺小太子满月,虽说迟了几日,但却如及时雨浇在举子的万言书上,举子气焰一弱,皇上立刻将此事以妄言立储的罪名摁了下去。

带头闹事的举子下狱没几日,张阁老被都察院弹劾收受考生贿赂,皇上虽然宽容相待,张阁老却受不了同僚的冷眼,随后乞骸骨致仕,不同于往常君主多番挽回的惯例,皇上爽快地准许了他乞退的奏折。

张阁老告老还乡,这群举子的处置也出来了。领头的终生禁考,其余人等一律禁考三年。

原左春坊汪大学士擢升为翰林院学士,同吏部尚书薛汝霖,还有新晋的内阁首辅方阁老等人,一起坚决支持皇上亲征,此事成为定局。粮草安排、将士人选、出征期间的政事部署紧锣密鼓地进行起来,将举子上万言书、大皇子坠楼、张阁老致仕等事造成的涟漪飞快抹去。

然而大皇子要被送去昌平行宫时却出了些意外。

“皇上、娘娘,明静仙师拦在大皇子屋里,怎么也不肯让侍卫们送他出宫。明静仙师说,想求见皇后娘娘。”宝华寺的住持师太为难地前来回禀。

明静仙师便是叶废妃出家后的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