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出家(1/1)
慕婉音正在品茶,见女儿进来,立刻放下茶盏,她年近五十却风韵犹存,眉眼间与江云染有七分相似,只是多了几分凌厉。
“云染,你脸色怎么这么差?”慕婉音起身拉住女儿的手,触到一片冰凉。
“出什么事了?”
江云染屏退左右,将今日遇袭之事简略告知,却隐去了谢景辞可能还活着的线索。
慕婉音听完,保养得宜的脸上浮现出罕见的怒色。
“好个慕天权,竟敢对我女儿下手”"她咬牙切齿,“我这就进宫找你皇舅……”
“母亲不可!”江云染急忙阻拦,“无凭无据,贸然指控太子只会打草惊蛇。况且……”她抚上小腹。
“我现在最需要的是平安生下这个孩子。”
慕婉音冷静下来,眼中精光闪烁,“你说得对。我会派几个得力的人手暗中保护你。至于慕天权……”她冷笑一声。
“来日方长。”
江云染犹豫片刻,突然跪了下来,“母亲,女儿有一事相求。”
“这是做什么?快起来!”慕婉音连忙搀扶。
“女儿想出家为尼。”
“什么?!”慕婉音惊得倒退一步,“你胡说什么!你还这么年轻,又有身孕,就算阿辞……就算阿辞没了,你也不能……”
江云染抬头,眼中含泪却坚定,“母亲,王爷已经没了,我肚子里的孩子是他唯一的血脉,我要远离这是非之地,今日他们敢当街行刺,明日就敢入府杀人,唯有佛门清净的,或可保我母子平安。”
“不行!”慕婉音断然拒绝,“我这就去求皇上,让你搬回公主府住。看谁敢动我慕婉音的女儿!”
“母亲……”江云染轻声道,“您能护我一时,能护我一世吗?慕天权既然敢对景辞下手,迟早也会对付其他威胁,我若出家,断了与朝堂的牵连,或许还能让他放松警惕。”
慕婉音定定地看着女儿,忽然眯起眼睛。
“云染,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江云染心跳加速,面上却不显,“女儿只知道,王爷之死绝非意外。而凶手,很可能就在那金銮殿上。”
慕婉音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
“你既已决定,为娘也不勉强。但出家之事非同小可,需得皇上应允。”
“女儿明白。”
三日后,江云染一身素服跪在御书房外,手捧《请出家表》。
元稹帝命人传她进去,面色复杂地看着这个外甥女。
“云染,你当真想好了?”元稹帝声音低沉,”景辞刚走,你又有身孕,朕如何向你母亲交代?”
江云染叩首,“臣妾心意已决,王爷去世后,臣妾看破红尘,只愿伴着青灯古佛了此残生。求陛下成全。”
“胡闹!”元稹帝拍案而起。
“你腹中可是景辞的骨血,若有什么闪失……”
“大相国寺乃皇家寺院,守卫森严,比臣妾独自在景王府更安全。”江云染意有所指地说。
元稹帝目光一凝:“有人威胁你?”
江云染低头不语,却将袖口微微拉起,露出手腕上被萧焕刀锋划出的伤痕。
元稹帝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朕知道了。”他坐回龙椅,疲惫地揉着眉心,“准你所请,但不得剃度,只带发修行。待孩儿出生后,若你仍执意出家,再行剃度不迟。”
“谢陛下恩典。”江云染深深叩拜,嘴角浮现出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
消息传出,朝野哗然。
景王妃在丈夫死后不足一月就请求出家,引得流言四起,有人说她情深义重,愿随夫君而去,也有人猜测她是受不了守寡的寂寞,借出家逃避。
慕天权听闻此事,亲自登门劝解。
“表妹何必如此?”他假惺惺地说,“小皇叔在天之灵,必不希望你如此自苦。”
江云染垂眸,“多谢表哥关心。但云染心意已决。”
慕天权盯着她看了许久,忽然压低声音,“那日茶肆之事,表妹没受惊吧?”
江云染心头一跳,面上却不露分毫,“殿下何出此言?”
慕天权轻笑一声:“没什么,随口一问。”
他起身告辞,临走时意味深长地说,“大相国寺是个好地方,清静。表妹在那里,想必能安心修行。”
江云染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攥紧了手中的佛珠。
慕天权的态度很奇怪,似乎对她的决定既意外又满意。
难道他真的相信她会就此退出争斗?
次日清晨,江云染只带了镜花和两名老仆,轻车简从前往大相国寺。
她换上了一袭灰色僧袍,头发用木簪松松挽起,不施粉黛,却依然美得惊人。
大相国寺方丈亲自迎她入寺,安排她住在后山一处僻静的禅院中。这里远离香客往来之处,四周古木参天,清幽异常。
“王妃尽管安心住下。”老方丈慈眉善目,“老衲已吩咐弟子们不得打扰。”
江云染合十行礼,“多谢大师。弟子既入佛门,当遵佛门规矩。请大师不吝教诲。”
待方丈离去,江云染立刻检查了整个禅院。
禅院不大,一明两暗三间房,围成一个小院。
院中有口古井,井旁一株老梅,此时已结了青涩的果子。
最妙的是,禅院后门有一条隐蔽的小路直通山下。
“镜花,你每日下山采买时,留意这个记号。”江云染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案——一朵五瓣梅花,花蕊处有个小小的"永"字。
“若有带这个记号的人或物,务必告知我。”江云染叮嘱,“但要小心,慕天权的人肯定在监视我们。”
镜花郑重点头,“王妃放心,奴婢省得。”
安顿下来的头几日,江云染严格遵守寺规,早晚课从不缺席,整日里不是诵经就是抄写佛经,安静得像个真正的修行人。
寺中僧众起初对她这个贵妇出家颇有微词,见她如此虔诚,也都渐渐接受了。
第九日夜里,江云染等镜花睡熟后,悄悄起身。
她换上一身夜行衣,从后门溜出禅院,沿着小路下山。
月光如水,照得山间小路清晰可见,她小心前行,每走一段就停下来倾听周围的动静。
西角门是京城最偏僻的城门,入夜后便少有人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