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红楼36(1/1)
阿霜的确令人见之难忘,但她身后的权势,才是真正让蒋玉菡下定决心从忠顺王府离开的东西。
贾家堪堪与忠顺王府抗衡,能够在忠顺王的盛怒之下保下她。
她看见她的第一眼,就知道她并非不知世事,生在这富贵红尘窝里,她什么弯弯绕绕都见过。
然而她的心还是如此纯粹,为了所谓的美,为了一个戏子,甘愿与亲王为敌。
蒋玉菡被那些贵人捧着,捧到天下皆知,可她知道,只要那些人一不高兴,她就会被狠狠摔在地下,摔得粉碎。
可阿霜看她的眼神不一样,没有觊觎,只有欣喜与真诚。
她把她当成一个平等的人,珍视着她。
多么难得啊。
后来在紫檀堡,在她的刻意引诱下,阿霜沦陷了,但蒋玉菡心知,自己其实比她沦陷得要早。
可紫檀堡的日子并不长久,她们就如一张纸上的两条线,相交只是暂时的。
从此蒋玉菡只能远远地望着她了。
……
蒋玉菡前脚刚走,后脚忠顺王就到了。
她递了拜帖入贾府,只说闲来无事,前来拜会。
贾母不相信她的目的如此单纯。
忠顺王必又是为了拉拢贾家来的。
派谁去?
阿霜?
她接人待物八面玲珑,这次却不能让她去。因为争抢一个戏子,她早就和忠顺王早已有了龃龉。
让忠顺王见了,岂不迁怒?
贾政?她与忠顺王一同在朝为官,派她去,若是引起误会可就不好了。
而其它人身份不够。
只有她自己了。
她身份是高些,不过早已远离朝堂,清闲度日,又是长辈,去接见忠顺王倒也合适。
她将人请到正堂,看了茶,客客套套,纵有天子的耳目在侧,也摘不出什么错。
说了没几句,忠顺王便看向一旁,提高声量,“府上二小姐呢?”
阿霜刚见了蒋玉菡,心里正发虚,听闻忠顺王来了,吓得躲在暗处看她的动向,她自觉藏得隐秘,却不知为何忠顺王一眼从人群中看见了她。
此时众人都循声看了过来,阿霜只得迎着忠顺王的目光走上前去。
“你来做什么?”阿霜背对着贾母,小声问道,眸中隐隐有警惕。
“你别误会,我只是来见你祖母的。”忠顺王声音中含着笑意。
这个人,总令她念念不忘。
蒋玉菡被阿霜藏得紧密,自己怎么也找不到,只得派人看着贾府的动静,看阿霜什么时候出门,今日突然接了信,说蒋玉菡出现在贾府外,与她私会。
她怎么敢见她?
忠顺王不知道自己的愤怒究竟是因为自己的私有物被觊觎,还是那见不得光的不该有的私情。
总之她立马起身,要出府去。
侍从犹豫着问她,“殿下,我们去找蒋玉菡?”
“找她做什么?我们走。”
“去哪?”
“去贾府。”
她上次是说过,下一次见面一定会让阿霜主动求自己。
可这次不一样,是阿霜自己犯了错,要沾染她府上的人。
她必须出面。
忠顺王正想与阿霜再多说几句话,贾母上前挡在阿霜面前,“殿下有话就和我说吧。”
她又看向阿霜,“前日叫你解的策论做得怎么样了?”
阿霜将来会继承她的爵位,将来要做官,即使不科举,也可以荫封,不过即使可以荫封,作为贾家的家主,也得有真本事。
平日里,贾母对她礼乐射御书术各项功课都抓得极紧。这策论只是其中一项。
贾母推了一下阿霜的背,“你先去拿,等我与殿下说完话了,再拿给我看。”
阿霜本就有些坐立难安,如今得了机会,便顺势离开了。
忠顺王看着她的背影,不禁在心中埋怨,怎么这般严防死守,好像她要做什么似的。
贾母心中冷哼,王家和忠顺王都想拉拢她贾家,见她这个老人家难啃,便想从年轻的下手。
一个个都将眼睛放在阿霜身上,一个要将自家的男儿嫁给她,打算利诱,一个则试图接近拉拢。
对于王家,贾母暂且将它放在一边,与王家不远不近。
她贾府中已有了王氏的男儿在内,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暂时不需要再添一个王家人。
这样,若是王家好,贾家也不会有坏处,若是王家坏了事,贾家也不会被过度牵连。
忠顺王她也不会选。
忠顺王是宗室,身份敏感,若是出了与官员勾结之事,御史必然弹劾,陛下对宗室宽恕,对其它人却不会心慈手软。
贾家如今有不必选择的底气,她们家靠军功起家,如今虽弱了些,仍不可小觑。
破船尚有三千钉,只要这船能维持航行,就不会轻易做出选择。
她不站任何一派。
贾家出自金陵,这一朝,金陵乃是京城的陪都,贾家在金陵的势力盘根错节,是后来才赐居京城的。
她们这些人拉拢的哪里是贾府,而是以贾府为首的金陵旧贵族。
话不投机半句多,忠顺王此前也来过贾府,贾母都是这般不咸不淡油盐不进的模样。
她冷笑着道,“老太君当真以为,王家会赢?”
陛下在后宫偏宠元春,在前朝施恩王子腾,可也不过是拿王家当个棋子。
唯有她,才是陛下永远的盟友。
她是贾家最好的选择。
她虽身份高些,也不会薄待了阿霜,她会敬重她,不会让她入赘王府。
阿霜愿意怎样就怎样。
成了盟友,必要平等视之。
她庇护贾家,贾家支持她,她给阿霜权势,阿霜给她信任。
这还不够么?
“贾家现在不选,将来也是要选的。”
“那就等将来。”贾母笑道。
陛下偏爱信重军功起家的王子腾,对有血脉之亲的宗室也是宠爱有加,这正是制衡之道。
贾家只想走自己的路。
如今不是立国之初,朝中局势又有些乱,武功无用,偏重文治,她们一家子不想再出武将,而是想当文臣。
这一次自然又是不欢而散。
忠顺王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