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新的奖励(1/1)

“所以你才会不留余地处置外族和如此痛恨士族?”

曹操目光炯炯看向他。

“其实人死之后不过一抔黄土,千古流芳也好遗臭万年也罢,你还能看的见吗?”

杨震说到这里莫名有些心虚,他的“穿越”本身就是打破规则之举。

他能穿越到过去,怎么确定三国时期的人不能穿越到未来。

不过这都是小概率事件,不能以常规对待。

听他这么说,曹操也有些意兴阑珊。

“就以曹公举例,会给后世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汉室忠臣!”

曹操沉吟半晌,方才说出四个字。

“卧槽!真不要脸!”

杨震无论如何都没有料到曹操竟会给出这样的话,后世都是以“汉贼”称呼他,怎敢自称忠臣。

“我估计还是盗墓或者好人妻更加深入人心。”

“杨震,你——”

听到他的话,曹操霍然起身,脸色都变的黑红,显然是气到了极点。

要知道杨震可是未来新朝之主,必然要修撰前朝史书,如果想要诚心恶心他,必定会给后世留下骂名。

“曹公,稍安勿躁,人都死了,所有都是身外之物,名声有这么重要吗?”

方才不是还超凡脱俗吗,怎么这会儿又变的锱铢必较。

“老夫没有你这般洒脱。”

曹操原本打算高声喝骂,可是想到杨震日后将决定他名声走向,便把难听话重新咽了回去。

刚才还有些佩服杨震的格局,此时也全都烟消云散。

其实邀请曹操饮酒,纯粹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执念。

那可是深藏多年的渴望,不知道多少次午夜梦回,都能让他兴奋不已,如今梦想成真,心中喜悦不足外人道。

惹曹老板生气的感觉真好!

杨震和曹操的交谈有真有假,穿越这么多年,他早已经学会隐藏心事。

“我会如曹公所愿,将你安置在吴郡。”

说完杨震便起身离去。

连续多场战斗失利,曹操和一众文武被生擒,各地曹军都没了抵抗意志,纷纷选择投降。

果然如同荀攸所料,得知曹操战败的第一时间,于禁便选择主动投降,杨忠顺利进入壶关。

这其中最为尴尬的就属曹仁,接到曹操军令之后,他便马不停蹄赶往壶关,终于到了新郑,却听到曹操兵败被俘的消息。

并且此时乾军和他只有一河之隔。

虽然坐拥黄河天险,却苦于无兵可用。

曹操几乎倾巢而出,带走了所有主力,留在许昌的都是老弱病残,即便这样加起来还不到三千人。

面对如此局面,曹仁也无力回天,并且曹操公开发表文书,表示为了天下百姓,愿意投效乾王,这么一来,各地曹军纷纷选择投降。

杨震率军进入许昌,汉献帝早早在皇宫门前等候。

“拜见乾王。”

虽然知道汉献帝此人十分“识时务”,杨震也没有料到他能做到如此程度。

汉献帝卸下龙袍,一副百姓装扮,并且毫无压力主动向杨震行礼。

杨震亲自上前将他扶起。

“不必如此。”

“我已经封禁皇宫,等待乾王清点。”

汉献帝满脸轻松的样子,反而令杨震有些不好意思。

“忍辱偷生二十余载,被人当作傀儡一般操控,真的累了。”

刘协颇有解脱意味。

“乾王不必怀疑,我之所以选择这种屈辱的生活,就是为了能够延续汉室江山,可如今······”

听到这里,杨震也是心中恍然。

刘协是个可怜人同样也是聪明人。

他清楚曹操碍于汉臣身份,多半不敢取而代之,汉朝才有苟延残喘的机会。

杨震完全不同,他同刘氏没有半点儿联系,既然没了“香火情”,哪里还会在意“庙宇”的感受。

所以改朝换代已经无法避免,他也终于可以结束痛苦的煎熬。

不过现在却轮到杨震有些手足无措,他还从来没有遇过这种情况,刘协不仅没有抵抗甚至连吵闹都没有,还主动封禁皇宫,等待他接手。

“你带着家人暂住驿馆,等过些时日,自有封赏。”

听到杨震这么说,刘协心中一块大石方才彻底落地。

毕竟前者可是“土匪”起家,就算他百般配合,还是有可能会遭遇不测。

如今不仅保住性命还会得到封赏,他已经十分知足。

秦锐士、魏武卒早已经接管皇宫防务,其他各部也开始陆续进驻。

杨震也清楚此番不称帝都不行了,就在此时,系统操作界面突然出现。

“宿主建立新朝,奖励五万次召唤士兵机会。”

“卧槽!竟然奖励五万次召唤机会!”

杨震再次核实之后,方才确定没有看错。

“早知道奖励如此丰厚,还何必如此费事,先称帝,再横扫天下。”

五万次召唤机会相当于二十五万名士兵,他之前所有奖励加在一起也不如此次丰厚。

“奖励三省六部制中央朝廷官员一万两千八百名。”

杨震还没有从上一条信息中缓过神来,第二条奖励差点儿让他幸福晕厥过去。

他最担心的就是处理朝政,可惜“领地”功能只奖励地方官员。

没有想到现在中央官员也已经准备齐全。

“上朝?老子上不了半点儿。”

看到“三省六部制”的配置,杨震重新变的“骄狂”。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可以说事无巨细处理天下政务。

“可以指定地方官员降临地点,不再需要宿主亲身到达。”

第三条奖励更是令杨震心潮澎湃。

他现在暂缓开疆拓土的原因就是如何治理,而治理核心就在于地方官员的配置。杨震虽然不怕辛苦,但三国时期的道路实在不咋地,他终日奔波耗时耗力,关键还苦不堪言。

现在好了,只要打下新的领土,他不必亲自到场,就能够制定官员“降临”,看来不拓展“大乾”版图都对不起系统的奖励。

“是时候要好好计划一下了。”

华夏的前路只能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