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杨震反击 白袍军再立新功(1/1)

“将军,要不要联系其他部队。”

“来不及了,况且杨震素来狡猾,我们能够发现其粮草辎重多少有运气成分。”

“传令下去,等下随本将军冲营,杀敌在其次,主要是烧毁敌军粮草。”

虽然和杨震有杀父之仇,此时凌统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并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

一刻钟后,随着一阵密集的战鼓声,凌统率军直扑荆南军大营。

对方似乎已经习惯了吴军的袭扰,营寨中“箭楼”羽箭倾泻而下,不少吴军都倒在冲锋路上。

但这次却和以往不同,明明对方已经发现他们的行踪,吴军还是冒着“箭雨”拼命冲锋。

荆南军士兵也发现情况不同寻常,密集的锣声响彻营地,但为时已晚。

凌统一马当先挑开“鹿角”冲到营寨之中。

“速速点燃粮草辎重。”

他清楚荆南军的救援很快就到,只凭他身边的这点兵力,根本无法拦住对方。

就在此时忽听一声梆子响,无数羽箭从四面八方射来,吴军士兵根本没有躲藏之地。

过了不到一刻钟,所有人全部倒在血泊中,身上插满了羽箭,凌统更是被射成了刺猬。

杨震很快便收到系统提示,得到200次召唤机会。

“江表十二虎臣没剩下几个了。”

这是杨震看到凌统名字的第一反应。

虽然将军难免阵上亡,但自从和江东交锋以来,伤亡大多出自这个“组合”。

“羊毛也不能总从一只身上薅啊!”

杨震这副杀人诛心模样幸亏没有被东吴诸将看到,否则就算违背军令也要和他拼命。

凌统身死让其他各部变的更加谨慎,不管杨震再抛出多诱人的诱饵,吴军就是不上当。

哪怕夜里寨门大开,周边也没有巡逻队伍,吴军也只是在外围“袭扰”,坚决不越雷池半步。

“好家伙,这属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啊!”

明明是你死我活的战斗,竟然演变成道德素质最高的社会形态,去哪儿说理去。“主公,白袍军请求出战。”

白袍军“司马”主动求见杨震。

“你部才有五百余人,吴军总兵力却不下五千人,每一股都有千人规模,如何对战?”

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杨震自然舍不得牺牲白袍军。

“主公,以少胜多是我部特长,白袍军从来没有打过数量相等的战斗。”

“卧槽!牛逼!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嚣张之人。”

对于白袍军司马的这番操作,杨震给予满分。

关键是人家真有这个实力和底气。

“主公放心,我部定能完成任务。”

“具体说说战法。”

杨震还是有些不放心。

“我军现在的劣势在于,敌在暗我在明,随时都能成为吴军偷袭的目标。”

“我部隐秘脱离主力,成为暗中杀手,伺机偷袭吴军,予以敌人杀伤。”

“并且我部不会脱离主力太远,两者之间能够密切互动,可以最大程度解决安全隐患。”

“以偷袭对偷袭。”

听完之后,杨震觉得此法可行。

白袍军同样采用偷袭战术,但骑兵机动性强,他们的威慑力远在吴军之上。

“好,主力是你们最大的后盾,只要事不可为,回归大营即可。”

“谢主公!”

杨震衡量得失之后,批准了白袍军的作战请求。

没有想到第二天白袍军就立下奇功。

贺齐率领队伍“正常”袭扰荆南军,他为人素来谨慎,之前便已经规划好了撤退路线。

当荆南军骑兵出动时,他们迅速撤退到不远处的河套当中,乘坐乌蓬船消失在荆南军视线中。

正是依靠江东特殊地形,才让他们一次次成功躲避荆南军的追杀。

当船靠岸后,除了留下少量军士看管船只,贺齐率领大部人马前往早就准备好的营地。

只有充分休息,才能有精力同荆南军周旋。

所以吴军大部分时间还是在陆地上度过。

不过他们大都会选择远离荆南军主力的方向。

贺齐选择的营地,四周视野开阔,距离存放乌篷船的地点不过十里距离,如果有突发事件发生,可以随时选择撤离。

吃过晚饭后,士兵们全部都蒙头大睡,毕竟连日来的奔波让士兵们十分疲劳。

贺齐的队伍现在是白天执行任务,晚上正常休息。

吴军共分为两组,每五天进行一次轮换。

贺齐、周泰、凌统为一组,凌统出事之后,前两人的担子变的更加沉重。

正是因为频繁出击,麾下士兵才会如此疲惫,几乎都是倒头就睡。

贺齐同样卸下盔甲早早休息,由于荆南军并不熟悉周边地形,他才能安心睡觉。

子时,白袍军人衔枚马裹蹄,悄无声息接近吴军营寨,随着无数火箭划过夜空,落入营地之中,吴军方才反应过来。

只是已经身陷火海之中,有侥幸逃出营地的士兵,也被守在外围的白袍军射杀。

把守乌篷船的吴军此时也不敢上岸,只能焦急看向远处的火光,没有任何办法。

等到天色大亮,发现没了动静,几名士兵方才小心翼翼上岸,还没走到营地,就闻到空气中烧烤的香味。

等走到近前,发现营地已经被夷为平地,到处都是烧焦的尸体,只有少数人逃出火海,却全部被弓箭射杀,这其中便有他们的将军——贺齐。

“贺齐?”

杨震疑惑看向系统操作界面。

“竟然是一流豪杰,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他又获得300次召唤机会,贺齐的名字也出现在一流豪杰的下方,但杨震却有些发懵。

搜肠刮肚也没能想起贺齐是谁?

不过带来的好处却很实在。

连续损失凌统、贺齐两员大将,吴军也发现了白袍军的存在,他们再也不敢分散行动,而是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现在该怎么办?”

蒋钦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我军目的已经达到,可以撤回丹阳了。”

太史慈首先给出回应。

“你要跑?”

甘宁不满的看向他。

“跑?我们已经连续作战二十余天,成功拖住了敌军,说是功成身退才对。”

太史慈并不生气,而是略带调侃的回应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