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虎父无犬子(宁儿篇)(1/1)

幼时的仰望

作为秦家的长子,宁儿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

五岁那年,他趴在二姨父白萧的书房里,看着墙上那幅《南疆战图》,指着画中那个一骑当千的银甲将军问:"二姨父,这是谁?"

白萧放下手中的兵书,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宁儿猜猜?”

“大将军!”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的,瞪着一双大眼喊道。

“啊,那时候你爹带着二百轻骑,直闯敌营……"

"二百人?"宁儿睁大了眼睛,"可是画上有好多敌人......"

"所以你爹厉害啊。"白萧指着画中一处,"你看,这里这些你爹爹带的人,你的爹爹是个大英雄,是我们大商的英雄。"

白萧看着和大哥长得七分像的宁儿心中感慨万千。

宁儿的小手轻轻抚过画卷,仿佛能感受到画中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那一刻,他小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习武的执念

七岁开始,宁儿就缠着父亲学剑。

每日天不亮,他就抱着小木剑站在院子里等。秦陌川起初觉得孩子太小,只教些基本功,没想到宁儿一板一眼练得格外认真。

"爹爹,为什么你的剑比别人的快?"一次练剑时,宁儿气喘吁吁地问。

秦陌川收剑入鞘,蹲下身与儿子平视:"因为爹知道为什么出剑。"

"什么意思?"

"剑不是用来炫耀的。"秦陌川指了指宁儿的心口,"要知道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这样剑才有灵魂。"

宁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晚睡前,他在小本子上歪歪扭扭写下:"要成为爹这样的大英雄"。

军营初体验

十二岁那年,秦陌川带宁儿去了趟军营。

校场上,士兵们正在操练。宁儿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整齐划一的动作,听着震天的喊杀声,小手不自觉地跟着比划。

"大公子要不要来试试?"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校尉笑着递过木枪。

宁儿接过枪,回忆着父亲教的动作,一板一眼地演练起来。周围渐渐聚拢了看热闹的士兵,有人开始喝彩。

"好!有秦将军当年的影子!"

宁儿练完一套枪法,额头已经见汗。他忐忑地看向父亲,却见秦陌川眼中带着难得的赞许。

回家的马车上,宁儿鼓起勇气:"爹,我以后能去军营吗?"

秦陌川看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缓缓点头:"等你再大些。"

抉择时刻

宁儿十六岁那年,家里来了几位客人。

书房里,白萧、墨无邪和秦陌川正在议事。宁儿端着茶进来时,正听见白萧说:"北境又要起战事,朝廷在选将领。"

门外的宁儿手一抖,茶盏差点摔落。他敲了敲门轻轻放下茶盘,走进去看着爹爹他们:"爹,姨父,我想去,让我去吧。"

三个长辈同时转头。墨无邪挑眉:"小子,你知道打仗意味着什么吗?"

"知道。"宁儿站得笔直,"会受伤,会死人,但我想去。"

秦陌川深深看着儿子:"为什么想去?"

"因为......"宁儿深吸一口气,"我想成为像爹一样的人。不是为了一身武艺,是为了守护该守护的。"

书房里一时寂静。良久,秦陌川知道儿子一直想要去军营,可是他不放心,战争的残酷他比任何人都知道。

一将功成万骨枯,或许是他老了,他不想儿子去经历那些炼狱般的考验。

可是他知道宁儿长大了,他的路该由他自己去走,于是他松口了转身看着他轻声道:"先跟我去校场比试一场。"

父子试剑

校场上,父子二人持剑而立。

宁儿知道这是父亲在考验自己。他沉下心来,回忆着这些年学到的每一招每一式。

秦陌川的剑如游龙般袭来,宁儿仓促格挡,被震得连退三步。但他很快稳住身形,反手一记斜挑。

"不错。"秦陌川侧身避开,"但太刻意了。"

剑光交错间,宁儿渐渐找回了节奏。第一百招时,他抓住父亲一个细微的破绽,剑锋直指秦陌川咽喉——却在最后一寸硬生生停住。

"为什么收手?"秦陌川问。

宁儿收剑行礼:"因为您是我爹,不是我的敌人。"

秦陌川忽然笑了。他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明日去兵部报到吧。"

然后他第一离开家,不远千里来到了北境,这里的冬天格外寒冷。

他还记得离开青云秘境时,母亲眼中的泪意,他知道她的不舍,可是他毅然选择了离开。

他从一个新兵开始,一路拼杀,慢慢成长,他拒绝了姨父的保护,选择成为父亲那样顶天立地的人,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来。

他第一次成为千户,带着三千新兵驻守雁临关。第一场遭遇战来得猝不及防,斥候来报时,狄人骑兵已经逼近十里。

"千户,怎么办?"副手紧张地问。

宁儿望着远处扬起的烟尘,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为将者,当知如何调兵遣将,更要爱兵如子。 他要以最少的伤亡应对战争的胜利,每一次他都冲杀在前,他的兵都很敬重他。

"弓箭手准备。"他的声音出乎意料地沉稳,"派轻骑绕后,烧他们粮草。"

那一战,宁儿身中三箭仍坚守不退。当援军赶到时,看到的是他站在城头,背后猩红的披风猎猎作响。

"父亲,我守住了。"宁儿咧嘴一笑,随即因为失血过多晕了过去。

五年后,朝廷捷报频传。

"秦小将军又打胜仗了!"

"听说在陇西以少胜多,堪比当年传说中的那位战神秦将军啊!"

药谷里,黎清瑶念着战报,笑着对秦陌川说:"大姐夫,宁儿现在可是比你当年还威风。"

秦陌川望着北方的天空,眼中满是欣慰:"嗯,他比我强。"

此时的北境军营,宁儿正在擦拭佩剑。这把剑是临行前父亲所赠,剑柄上刻着四个小字:"为国为民"。

副将进来禀报:"将军,抓到几个狄人探子,他们说......北狄王想见您。"

宁儿挑眉:"见我?"

"说是敬佩将军为人,想议和。"

宁儿沉思片刻,忽然笑了:"告诉他们,要议和可以,先认清我大商的界碑。"

归程

又三年,北境平定。

宁儿回京那日,百姓夹道相迎。他骑着白马穿过长街,在宫门外看到了久违的父亲。

秦陌川扶着母亲,站在万千百姓之中,负手而立。宁儿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爹,我回来了。"

"起来。"秦陌川扶起儿子,仔细端详着他脸上的伤疤,"做得不错。"

就这简单的三个字,让宁儿瞬间红了眼眶。他知道,这是父亲最高的评价。

当晚家宴上,墨无邪打趣道:"咱们宁儿现在可是'小战神'了,比你爹当年还厉害。"

宁儿连忙摇头:"小姨父,我还差得远。"

白萧举杯:"敬我们的小将军,哈哈哈,果真是虎父无犬子。"

众人哄笑中,宁儿偷偷看向父亲。那个从小仰望的身影,如今终于能与他并肩而立了。

窗外,星月交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