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绝密消息(1/1)
“哎,田大志,你狗日的,别抢东西啊。”
“快拿,等会陛下来了,想拿都拿不了了。”
清河郡。
五龙山。
时别数月,赵军又回来了。
城墙上,深蓝龙旗被赵国的山川朱红金边旗取代。
梁国原本的守军,在投降之后,除了极少部分,其他都被派去驻守安福寺一带。
过几天,赵国文官来了,就会对他们进行甄别。
李义觉得,他们大概率会是成为一支援助关中的兵马。
因为这三千水寨兵,无论军心还是训练,都挺强的。
老实说,不是有田大志在。
五龙山要是硬打,赵军损失肯定不小。
五龙山大营,当时赵军就造的不错,城防布置,相当到位。
当然,梁军北伐仓库不出意外,也设在了此处。
田大志,或者可以叫李大志。
这个狗东西,趁着陛下还没来,打算弄一批银子带走。
他说中原的田亩、宅子都没了,要赵人给他补上。
“行了,行了。拿一千多两就算了,陛下真来,老子还要遭殃。”李义焦急的四下看了看,皱眉道。
他最后见李大志,还是八九年前,孟津渡水寨的时候。
那会定王跟二当家,刚刚回洛阳不久,后来听说了大皇子媳妇的事有变。
大娘子来了洛阳,之后李义就再也没有见过李大志了。
“我还以为你死了,为你还伤心了一段时间。”
“切,老子李大志会轻易死。咱可是武川镇的老贼寇,九条命。”
忽然,就在李太志吹牛打屁的时候,
他远远的看见了一道英俊的身影,
那是山寨中,最有书生气的人,
因为山寨只有他一个书生。
李大志一股强烈的委屈感,忽然喷涌而出。
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这都就九年了!
他李大志,终于回来了。
“二当,不,陛下,陛下。我呀,李大志啊。”
河北五龙山奇袭,
在周云看来,可以说是一次教科书式的军事行动。
综合软条件和大环境后,赵军果断出击,
完成了急行军、沿途补给、突破防线、内应攻城,做到了一连串军事胜利。
周云这一次回归,占据清河郡,跟上次的情况完全不同。
五龙山一带,赵军没废多少力气,几乎传檄而定。
赵国和梁国,在清河郡的统治根基,明显拉开了。
首先在民众基础上,赵跟梁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赵国虽然没有给世家大族便利,但赵人也没有压榨大族。
赵法严苛,但却是相对公平的法度。
只要这些清河郡的族裔遵循赵法,便可相安无事。
甚至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寻找赵国官吏,予以帮助。
比如在产婆、郎中等事,又比如农桑、沟渠、种植之事,
赵人都会予以适当的支援,至少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可梁人就不同了,
杨重楼此刻,还没有取得梁国的绝对政权。
他必须先打赢赵国,才能建立无上威望。
为了笼络手下的大将,梁国高层对河北的抢劫事宜,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兵卒打仗,不可能靠那点军功赏赐发财。
银钱、玉器、珠宝、女人……等等,都是当兵者攻城略地的福利。
至于事后治理,关他们鸟事,那是梁国文官的麻烦。
因此,当赵帝旗帜,重新出现在五龙山时,
各部梁军据点,都出现了河北之民作乱。
梁国此刻,军事本在崩溃的边缘,
自然是一片糜烂,被摧枯拉朽的拿下。
至于此刻叫喊的田大志,
就是周云天威上将军时期,李娘子在孟津渡水寨的人。
当初还跟大孝子、二孝子一起,演过长坂坡赵子龙。
他是老武川人,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干斥候,
当时影卫初创,他意志坚决,要去潜伏关中。
没想到,机缘巧合,成了梁国将领之一。
李大志在五龙山,这也是周云选择突袭的一个重要原因。
库房夯土城池,赵国辅兵、后营人来人往,
不少人都看见了一个哭泣的老头,拼命奔向皇帝,随后跪地不起。
此情此景,周云刀削似的脸颊上,全是嫌弃,
赵帝眉头紧皱,别过头去,无奈的道,
“哎呀!李大志啊,李大志。你让朕说什么好?朕都假装没看见你了,你还过来叫唤。”
说完这些,周云不顾哭哭啼啼的李大志,对着李义,朗声道,
“所有财物入国库,任何人不得动用,违令者,军法从事。”
“陛下,陛下啊!老臣苦啊,中原的田地没了,今后家小如何养啊?”
五龙山。
北风萧萧,旗帜招展,
朱红金边大纛,耸立城头,猎猎作响。
夯土库房前面,李大志声泪俱下,
说着这些年当卧底不容易,这次五龙山多么困难。
“行了,行了。田地朕这里有数字,阳城郡三百亩吗?你自己赵国定个地方,政司会给你办好。”
闻言,李大志喜笑颜开,
眼睛一溜,毫不客气道,“咱吃点亏,北疆不要了,要关中。长安田三百亩吧。”
望着李大志,为老不尊的模样,赵帝周云怒极反笑,
“朕明白了。李义,记,李大志田地不要,等军功赏赐吧。”
“陛……陛下,要不河北田也可以。”
长安田?!
长安田现在最低涨了几十倍,
最膏腴的白鹿原、龙首原,更是有价无市。
不单单是北疆的银钱疯狂涌入,全天下所有豪族的钱,都在往长安走。
这次河北大胜,赵军要是成了一统天下之势,
长安的田地,还得涨。
-------------------
五龙山的城墙上,赵军兵卒三三两两,在撤换旗帜。
一万多骑兵,不少主力兵马都进入营房休息了。
几万匹战马,也由马官、马奴在处理甄别,
这次急行军,马匹损耗肯定不小,估摸着八瞎子又要骂娘了。
其实这一刻,五龙山赵军,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
因为兵马散了,后续战力没有跟上,
偌大的五龙山,一万多兵马撒出去,其实局部力量很差。
但此刻,五龙山夯土城道上,
行步而走的周云,心中自有乾坤。
对于杨重楼,他并不害怕。
因为对方是天谋,大都督越是谋略高,周云就越能猜到他在干什么。
这会,武川雄主真正怕的是愣头青。
这种战场幸运儿,往往气运加身,三五千兵马莽过来,恰恰就能打中这个关键时刻。
城墙上,
贞贵妃来了,李定也来了。
贞丫头身覆黑色精甲,披了件褐色凤绣锦袍,一身贵气,身姿也衬托的刚刚好。
此刻,两母子又置气了,
李定一身金甲,背着大弓,低头脑袋,跟在后面踢石头。
要说前几天,贞丫头可是高兴坏了。
自从她见到定儿战场纵横,侧马弩射,
一路所过,被千骑簇拥,高声欢呼的景象后。
她再也没有说过定儿是逆子了,
现在宝贝的不行,捧在手心都怕化了。
西域果、马乳葡萄,都是五龙山冰库里剩的,周云还没吃呢,就亲自端到李定面前。
只是李贞忽然这样转变,搞的李定眼里全是害怕,以为母亲又要憋个大的。
李定三推四阻的态度,结合李定对上官若雪、李万,热情似火的对比。
这让强势的贞娘子有些吃醋了,
一股无名怒火,在她心头燃起,嘴巴总是挂着,
‘定儿,你不亲母亲。你知道母亲为你受了多少苦……’
五龙山城楼,旗帜潇潇,
周云瞧着英姿飒爽的贞儿,气上心头的表情,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东也不行,西也不行。朕搞不明白,你到底要定儿干嘛?”
“周郎,那……那可是贞儿身上的一块肉啊。”
说到定儿亲别的妃子,李贞美眸忽然红了,委屈的想要掉眼泪,
可正当她想要继续在周云面前撒娇时,
忽然眼神一冷,想到了一件事情,四下看了看。
李贞面色凝重,来到了周云身前,附耳道,
“周郎,暗卫绝密消息,梁军要从东南突围。”
东南?!
李贞的话一出口,周云便眉头紧皱,本能觉得不对。
与此同时,脑海中兵神系统,已经在自动分析了。
得出的结论是,梁军东南突围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二十五。
“细作准确吗?”周云疑惑。
城楼上,北风吹拂赵旗。
李定走在后面踢石头,贞贵妃搂着周云的臂甲,肯定道,
“绝对可靠,这个人在梁军中,地位很高。之前传递的消息,都是准确的。”
“而且,这一次,为了传递这个绝密,他好像已经死了。”
“很高?有多高。”周云愣了愣。
如果是别人问,李贞连眼皮都懒得抬,
可周郎开口,她就必须要说了。
夯土城门楼上,李定怒踢石子,嫌弃的看了一眼母亲。
气呼呼的冷哼一声,变脸婆。
“竟然是郭孝恪?”周云心里一阵惊呼。
没想到李贞暗卫埋的细作如此深,
郭孝恪可是梁军除杨重楼以外,赵军最重视的对手。
这样的情况,那这个消息就要慎重考虑了。
说到细作,暗卫可是在雪林时代,就交给李贞。
城墙上,周云刮了一下贞儿的弯眉,冷不丁来了一句,
“你不会在朕的身边,也埋了暗桩吧。”
“说什么呢?周郎。贞儿命都可以给你,岂会做这种事。”
“哼哼,你不敢?你胆子大着呢。”
------------------
黑夜。
寒风。
五龙山赵军大营,长夜寂静,篝火多如繁星。
赵帝周云的夯土营房中,
武川卧龙对白天的消息,始终抱有怀疑。
就在周云眉头紧皱,在巨大的舆图前方踱步时,
一道黑色的身影,忽然出现,来到皇帝身前,几番言语后便离开了。
影卫的消息来了,
同样是绝密,同样是东南。
暗影双卫的消息都指向东南,可见这个事情,必然是有谱的。
营房里,周云也觉得自己多疑了,
遂命令李义,前去准备,
几天之后,五龙山将有三万兵马,
若是用的好,力量很大,赵人必须早做打算。
夜风习习,
十一月过后,天气渐渐凉了。
帅营烛火,龙台舆图。
赵帝周云怔怔的望着杨重楼突围的路线出神。
某一刻,武川卧龙双手抱肘,
托着下巴,呢喃自语道,
“不可能啊。梁军并没有溃败,他们的实力还在。赵军吃下他们,可能都要不短的时间。”
“杨重楼只是战略转移,辎重、武备不要了?”
“没了这些重甲、弓弩,梁军就没战斗力了。走东南,怎么看都是下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