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赵国高氏(1/1)
“弟兄们,营房在十五里外,大伙加把劲,去营地休息。”
“皇帝陛下还在河北等我们呢!梁狗欺人太甚,大伙咬紧牙关,去中原打梁狗。”
“前朝余孽,乱臣贼子。岂能跟力挽狂澜,攻灭异族的赵人相比。尔等奋力,莫要让贼子猖狂。”
辽阳官道,吼声不绝,
征东军的弟兄们,士气旺盛。
蜿蜒的十几里队伍,某处官道几十步外,有一间五房的大院子。
篱笆围墙,左有一间灶房,右为一间马房,正中还有三间大屋居住。
院子里种了两棵槐树,等十几年,这些槐树就能成天然遮蔽房屋了。
高家猎户的婆娘们,是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能有这样的住所。
这几日大军归来,她们日日在门口望眼欲穿。
高家婆子担忧舍鸡、舍鸭。
这孩儿打仗,哪有母亲不心疼的。
至于高家大郎,让他死去,
一辈子都是个猎户,屁本事没有,害得老娘跟他遭罪。
可这雄壮的赵人兵马一过再过,高家爷们却迟迟没来。
如此情况,一些可怕的想法,渐渐出现在高家妇人们心头。
就在不少契丹人、锡林人,家中挂起白帆,高家婆娘都忍不住哭泣时,
五个身躯凛凛,穿着赵装戎衣的大汉,风尘仆仆,有说有笑的回来了。
高舍鸭长大了!
高舍鸡也长大了,如今七尺男儿,目光炯炯,哪里还像个小鬼?
至于高家大郎,几个妇人,尤其是他婆娘,冷哼一声,不闻不问。
人好好的,也不知道差人报个平安,害的她们担心。
就在高家婆娘,对大郎爱搭不理时,
五个爷们,一人一个袋子,在高家几个妇人面前,‘砰砰’落地。
铁?!五袋铁应该能卖些钱吧。
高家婆娘一时没反应过来,
因为她做梦都不敢想,里面是铜板。
更别说,是银子了。
这五袋银子,足足有几千两。
试问一个活着都难的猎户婆子,连娶儿媳妇二十贯都拿不出的山野之人,敢想这个?
高家大郎,挺胸叉腰,威风凛凛,
二十年来,第一次在婆娘面前如此硬气。
院子里,他趾高气昂,态度嚣张,对着高家婆娘指手画脚。
今夜别说是骂,就是踹她,婆娘都会开心接着。
祖母很直接,带着妇人们,也不知哪来的力气,几千两硬是拿得走。
她们左想右想,总觉得藏哪都不安全,
不到一会,已经在商议建大宅子了。
古话说的好,
相聚总是短暂的!
赵军赶着南下,高家祖孙们提前报备,本来以为还可以在家里待一夜。
没想到,门口来了副将张小应的传令兵。
“高曲将,征东大将军有令。”
“征北军前锋正在过燕郡。咱们必须速度,别被骑三营等草原骑兵,把功劳抢光了。”
征北军?
负责剿灭室韦的五兽将刘谋。
那确实得快点,这些骑兵跟丸都山城的赵军一样,都憋了一肚子火气。
骑三营本就是赵军鼎鼎大名的铁军,
几万骑兵,若是冲的快,他们可能毛都拿不到了。
残月高悬。
篱笆院子里。
高家大郎跟祖父面面相觑,叹息两声,皆是无可奈何。
院子里,妇人们舍不得孩子,拉拉扯扯呢。
最多半个时辰,高家祖孙就要归队。
其实,高家祖孙五人,四个都是其次。
马桐最需要的,是猛将高舍鸡必须归队。
如今,高舍鸡已经成了定襄郡兵的一杆旗帜。
大雪覆长弓,一箭定丸都。
要是定襄郡兵打仗,看不见高舍鸡的大旗,那就会士气大减。
有时候,高舍猪不得不承认,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薛小将军,无论武艺、智谋,甚至箭术,都在舍鸡之上,
但论名声,似乎远不如高舍鸡。
“哎呀!你这婆娘,大包小包的干嘛呢?”
“吊一身行囊,咱们怎么打仗吗?军队里,什么东西没有。”
院子里,高家大郎很生气。
这些妇人们,将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米饼、胡饼,全部要他们背上。
本以为他身上算多了,没想到舍鸡、舍鸭两个孩子,
大包小包,都快吊不下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残月当空,小院官道,
旗帜如林,兵马萧瑟。
高家婆娘声泪俱下,抱着最小的高舍鸡,迟迟不愿意放手。
兵凶战危,没有那个母亲不担心,自己的孩儿上战场。
“行了,行了。别哭了,再哭不吉利了。”
祖父高舍猪轻轻一句,就拿捏了这些婆娘们。
她们强忍着眼泪,放开了两个孩子,让他们上路。
高舍猪一个眼神,阻止了大郎,后者也不再吵着将东西放下了。
反正去军营就丢,懒得跟婆娘们扯。
看得出,小院子是被精心修缮的,
高家婆娘们,将泥土夯的很平,还挖好了排水沟。
辽阳城外,五个大包小包的戎衣赵兵,一步三回头,挥别了院子里的亲人。
某一刻,高家祖父临别前,眉头紧皱,特意嘱咐了妇人们,
“银子去县衙登记,就报定襄军高舍鸡。县令自会处理。”
“另外,别买太多耕地,最多就五百亩,多的钱留下来。”
“为什么?”高家祖母不解。
封建时期,人们对土地的执念,是相当恐怖的。
若是能在她们手里,置办上千亩好地,
那就是高家祖祖辈辈,上香都要供着。
某某某祖母,何年何月,开家立业,置田地多少亩。
“哎呀,妇道人家,懒得跟你说。”
“咱们是定襄军的人,今后马将军在那里,咱们就在那里。”
“行了,老夫走了。在家好好待着,莫要乱置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