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十三营英雄伍刚(1/1)

烽火营台连六月,

赵旗压城城欲摧。

赵元始元年,

鞍州郡今年夏季格外炎热。

晨阳洒向大地时,伍刚手持武川阴木铆接的大盾,穿着的扎甲里,汗水湿透了单衣。

但此刻,朱雀军十三营英雄旅将,没空理会这些细枝末节。

今日,数千赵兵,目光炙热,士气大振。

因为野狐关下,敢于硬刚重骑兵,以步克骑的铁血英雄伍刚,将披坚执锐,带头登城。

上阵同生死,主将持盾破坚城。

如此豪迈雄武之将,令赵国兵卒,无论是主力、郡兵,甚至是杂兵,都斗志燃烧了起来,

“将军威武!!”

“将军威武!!”

“将军威武!!”

赵兵声嘶力竭的呐喊,响彻安市山城。

数万大军,关注着那道英雄般的身影。

就像狼群将希望寄托于狼王,此刻,赵国大军将希望寄托在了传说中的英雄头上。

无论是从荣誉还是利益,他们太渴望攻下此座要塞了。

远方,天穹灰蒙蒙的,

到处是烟柱,火灰漫天,如鹅毛般飘落。

安市山城尽管内中火焰不断,但依旧如巨兽矗立。

足足四个月了。

朱雀军攻打安市山城足足四个月。

十几万军队,将这座高句丽要塞,围得水泄不通。

这其中,赵国消耗的人力物力,都是恐怖的数字。

此刻,战鼓如雷,声震千山。

朱雀军伍刚,身躯凛凛,他立在土台之上,拔出武川短剑,

在队伍前方,他高举利器,脖筋暴起的怒吼道,

“弟兄们!陛下跟大将军,在后方看着我们呢。”

“这半个月,每天都说要破城了。捷报快马,足足压了半个月。”

“今天,本将军在!尔等记住,不破此城,决不鸣金!”

远方,高句丽城头的旌旗,虽然残破,

但山风之中,依旧随风招展,弥漫着一片肃杀之气。

扶余人弓箭手的身影,躲在汝墙、墩台等后方。

此刻,数万头发打结、黝黑垢面的高句丽兵卒,眼里闪过不安。

下方,赵军兵马如海,被那个叫伍刚的大将带领,声震九天。

伍刚?!赵军英雄?

数万大军如此崇拜,这人得多恐怖。

--------------

“不破此城,决不鸣金。”

“不破此城,决不鸣金。”

“不破此城,决不鸣金。”

杨万春看见,安市山城下,数万赵兵声嘶力竭的呐喊。

他心里清楚,今日就是决战了。

某一刻,高句丽杨老将军跟儿子杨斐,都是眼神凝重。

远方山道,有一兵卒,快步去了那个什么伍刚面前。

平城来的郡兵统领,目光炙热,

他行军礼后,向十三营伍刚通报了情况。

“伍将军,各队已经冲锋,十三营随时可以出战。”

可以出战了!?

赵军精锐出战,可不是蒙头就上,

掩护、清路、牵制,都由别的部队完成。

现在,一切准备完毕,就是十三营这支精锐,上场的时候了。

生死当前。

享受万人荣光的雄壮将军伍刚,眼里竟然闪过一丝迟疑。

天地之间,举目而去,

赵军高耸的土台,一路推进,

此刻火油罐在咆哮,它们带着滚滚黑烟,打进安市山城的深处。

西面山道,地域狭小,但却传来了山呼海啸的呐喊。

安市山城下,宛如末日,

赵军旗帜就似稻草,到处在冲锋。无数赵军前赴后继,踏上了攻城之路。

朱雀军巢车之上,

梁大眼已经急了,挥旗催促。

今日总攻,不死不休。

土台上,听见号角,伍刚没有回头,

他从腰间拿出了平安符,挂在自己的脖子上。

小儿子才刚两岁,伍刚答应他们,秋收一定要回去,吃他们做的麦饼。

安市山城,前方兵马已经打上了,战况非常激烈。

此刻,无数各郡汉子,接连失去生命。

他们化作了冰冷的数字,在迅速消亡。

“嗡!嗡!嗡!!”

第三次催促的号角响了,

伍刚仰头叹息,前方人山人海,安市山城好远啊。

但下一刻,

伍刚眼眸一寒,心中燃起了一股怒火。

仿佛那个被金狼卫冲垮,还要挂在敌军马背上的男人又回来了。

山那边浓烟滚滚,漫天火灰中,

他铁靴踏泥,手持大盾,于土坡上,右手拔刀高举。

身后,数千赵军猛士,呼吸仿佛在这一刻停滞。

忽然,伍刚怒吼着,挥下手臂,“十三营,随本将破城!”

下一刻,战鼓声骤然急促如雷鸣,

整个安市山城,仿佛都被十三营的怒吼所惊动。

“杀!杀!杀!!”

“冲上去,冲上去啊,破城。”

“跟着伍将军上,破高句丽。”

一时间,就似烈火烹油,大地因赵军而震颤。

五十多架投石机,同时发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燃烧的火球,带着浓烟,划破长空,

掉入城池深处,炸出一朵朵火莲。

双方箭矢如蝗,高句丽与赵军对射,

他们皆知今日是决战,因此根本没有留下什么预备兵力,

数里山地,只有血拼,只有血战。

山下赵军,铁靴踏泥,顶着各种不利条件,

旗帜遮天蔽日,兵卒淹没了大坡,疯狂扑向高句丽城头。

冲车、云梯在步兵方阵的掩护下,如同巨兽般向城墙推进。

惨叫声、哀嚎声,甚至还有哭泣声,不绝于耳。

兵卒掉落城下的闷响,骨头碎裂的声音,在残肢断臂乱飞的城墙兵海处,成了最普通的现象。

元始元年六月,

平城的农家父母,也许才刚刚完成田间的除草吧。

中原洛阳、开封的达官贵人,

也许还沉浸在柳楼花魁娘子的歌舞里。

而在那万里之外,遥远的辽东,

安市山城下,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已经打到了白热化阶段。

赵军的旗帜在狂风中烈烈作响,

伍刚大盾长刀,宛如虎狼,一路冲锋。

赵军就似一片黑色的怒海,誓要将安市山城淹没。

一架架巨大的攻城车,在数千兵卒齐心协力下,

“咚咚”声不断,震的城楼沙土飞溅,攻城车上城道,轰鸣压下。

随着伍刚一声军令,赵军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咆哮,蜂拥上城。

攻城车是最大的攻城器械,能容纳五人并排,冲锋上城。

整个山道,只能架起六座,

而这六座城道,就成了双方兵卒的绞肉机。

两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立场,

让无数精锐兵卒在这一丈道前,上演血与火的搏杀。

伍刚身处第一线,怒吼咆哮,大盾冲击,

带着千钧之力,砸向山城高句丽守军。

身后,是长矛兵不要命的突刺,

再往后,弓箭已经管不了掩护了,拉开阵势,用命跟高句丽的兵马对射。

“噗-噗-噗……”

“咚-咚-咚……”

一时间,城墙上鲜血飞溅,弓箭入肉的声音,此起彼伏。

大盾对撞之间,是数量庞大的长矛乱捅。

残肢断臂乱飞,兵卒不停从城墙掉落。

高句丽守军的呐喊声与赵军猛烈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

整个十几万赵军,经过了四个月的血肉磨坊,为的就是这一刻。

双方将领斗智斗勇,赵军作为征伐者,天然处于劣势。

他们必须用两倍、三倍,甚至十倍的力量,才能破开守卫坚城的敌人。

十几万赵军,终于迎来了最后一战。

但这一刻,对兵卒来说,每一息似乎都很漫长。

羽箭收割生命,长矛收割生命,

远方高句丽投下的石块,也在收割生命。

这个时候,就看各家谁的祖坟好,能不能活,全看命硬不硬。

兵卒声嘶力竭,口沫横飞,闭眼咆哮,不要命的搏杀。

时间一息一息,长矛如林的战场,似乎静止了一样。

每一下撞击的声音,都如此清晰。每一个兵卒的怒吼,都震耳欲聋。

安市山城,一个干瘦的高句丽兵卒,咬紧牙关,肩膀顶着的大盾,

可在赵军十三营强大的节奏中,他渐渐呕血,脚步止不住了。

忽然,前方有一股巨力传来,那力量就似一头耕牛。

那是一个身材雄健的赵国大盾兵,深棕色的高句丽兵卒,猛然被撞飞。

“嗡……”

时间仿佛过得很慢,城楼好像耳鸣声不断,

远方是铺天盖地的赵军,木屑在空气中飞舞,城道所有人都瞪大双眼,震惊不已。

赵军兵卒是狂喜,高句丽兵卒则是恐惧。

下一刻,这个兵卒倒飞而出,呐喊声、咆哮声猛然清晰,

伍刚木讷的看了一眼,这个瘦弱的兵卒,被他撞死了。

只是一瞬间的愣神,十三营英雄旅将,挥刀怒吼,

“弟兄们,缺口打出来了,杀进去!”

这就是精锐,

这就是一锤定音的铁军。

十三营在攻山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阵型,他们不骄不躁,尽可能减少伤亡,

但到最关键的对拼时期,在英雄的带领下,他们却一个个不要命了。

大盾在寻求突破,长矛兵在找机会,弓弩手以命压制。

城头拉锯战,是可怕的,

这既是兵备、武备的考验,也是意志跟身体的煎熬,看的就是谁先崩溃。

若是赵军崩了,攻城车被毁掉,短时间内,他们就再难登上城头。

可现在是,高句丽军队被强行突破了,

步兵对战中,一旦那方阵型被突破,出现混乱,后面的基本就是兵败如山倒了。

“咚-咚-咚-咚咚咚……”

安市山城,赵军巢车上,

大旗疯狂挥舞,赵军的鼓声越来越密集。

随着十三营精锐的突破,不停有兵卒攻上城头。

城楼墩台,野战无敌的赵军杀了上来。

这些步卒极为善用阵型的力量,

多则七八人,甚至最少两个人可以完成配合。

刀盾防御,长矛刺杀,如此局部作战,高句丽兵卒根本不是对手。

箭楼、墩台渐渐失去作用后,

以点盖面,疯狂咆哮的箭雨雷石,慢慢停了下来。

失去了压制,无数简易的攻城梯子,搭上了城墙,

几乎就是一瞬间,整个高句丽安市山城的南边跟西边,

赵军宛如蚂蚁一般,冲了进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市山城渐渐被朱红甲兵淹没,

高句丽的声音越来越弱,摇摇欲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