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武川赵国李娘子(1/1)

“福叔,福叔!武川大山里,能征集多少粮食?”

“武川、河堡、谷粮口、老鹰山等地,最多四万石。”

“加上云都山城,罗浮山周家,一共只凑了五万多石。”

五万多石?!

只有五万石,根本不够啊。

武川镇。

内寨。

曾经武川最热闹的漆木三层小屋里,

李娘子跟周云的厅房,再次恢复了人气。

自从赵国建立,平城稳定后,

李娘子也就基本搬迁到了平城皇宫,武川镇内寨,沉寂两年多了。

但荣雍华贵的李家主一进屋子,就立刻感觉到了一种别样的温馨,

这里虽然不及平城华贵,但李娘子似乎更喜欢此地。

当年从李家堡初来清水河,得知草包相公,带着宗族兵马北征,

竟然打下一个偌大的清水河谷,足足二万多亩地,还有一座边镇。

那年的喜悦,是任何珍宝也比不了的。

何况,这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有相公周云跟她的记忆。

李家堡陈旧的红皮甲,还挂在墙壁上,李娘子说要扔了,

可周云却一直说不许,那是当年娘子野蛮抢夺的证据。

大屋内厅里,还有相公跟她和贞丫头疯狂的记忆,

而外面的厅房,好像还回荡着铁坨子跟八瞎子的争吵。

那时候还有一些人也在,

丁至孝总是笑着做事,也不跟人急眼。

王武坦荡大气,孟百川总跟李保过不去。

如今,时光飞逝,

原以为那时候是烦恼,但其实大伙都齐心的日子,还挺不错。

要是后面没有圣昌皇帝针对北疆的事,

李娘子想着,一辈子待在武川,相夫教子,也挺好的。

武川内寨,黑漆木大厅里,

无论地板还是观台,都被丫鬟们打扫的一尘不染。

周云当皇帝了,

李娘子自然就成了皇后,

此刻,大屋之中,赵国皇后端坐于观景台主位之上,

武川镇最开始的内寨族人,基本都开枝散叶,成了的各方宗族,

他们的宗族子侄,充斥武川赵国各军嫡系,是皇帝跟各大将领的中坚力量。

此刻,这些武川军事勋贵,于下方两侧,板板正正的坐好。

今日皇后亲至武川,邀请他们前来,只有一件事,

各家各户除了口粮,其他全部拿出来,

皇帝东征急需粮草,大伙必须咬牙共渡难关。

“启禀大娘子,这……这皇帝也没下圣旨,甚至找太原借粮都只是丁贵妃去,也没下国书啊。”

“对啊,陛下才智天下第一,真要是急了,他肯定会来旨意的。”

“今年武川称帝,大伙本以为有好日子。可先征辽粮,又征关中粮,现在还要征一次辽粮。大娘子,咱们族人也不是这样被欺负的吧。”

黑漆木大屋里,观台上,李娘子跟小绿互视一眼,

两人无奈叹息,皆是露出了为难之色。

这些老族人说的也没错,四年辛苦积攒,先前征辽粮何等庞大,

四十万军队一年的粮草啊!

他们这些龙兴之地的族人也不含糊,周云有令,他们出的是赵国其他地域的两倍,甚至三倍。

三月又征关中粮,差不多六十万石,

现在赵国皇家,还要征九十万石的辽粮,确实有些穷兵黩武了。

但这个事实,只是他们发牢骚的其一,

更重要的是,由于赵国大量需求粮草,加之天下各势力都在打仗。

现在粮食的价钱,已经从圣武七年的一贯五,涨到了九贯。

听说在中原的粮价更高,已经超过十贯了。

不少赵国的外来宗族,凭借着这次粮食大涨,挣得盆满钵满。

而自己这些元老嫡系,却一个个将粮食交了出去,基本都没什么收益。

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

哪有自家人吃亏,别人占便宜的道理?

武川内寨,周云的漆木屋里。

此刻,也就是爱搞事的铁坨子不在,被李娘子叫去马邑、雁门收粮了,

否则,有三当家,这会已经吼上了。

以李娘子的权威,说征粮可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这些过去的老族人,也就是看大娘子好说话,才敢出言。

黑漆木大屋,坐在首位右侧的,是曾经的李家堡管家刘福,

他也是个苦命人,自幼读书,可书生该经历的苦难,他都经历过,

妻子留下野猪就跑了,自幼两父子相依为命。

来山寨后,干活做事一丝不苟,其实比铁坨子等人靠谱很多。

加之是李氏同族,刘父和李岗的父亲是兄弟,只不过后者过继给了刘家。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才是青山寨李岗之下的二号人物。

当年周云等人出征,留他在雁门守家,足见其地位。

但这位同族管事,如今很尴尬,他在武川赵国的地位不上不下。

铁驼子、八瞎子、全爷,还有老当家,

他们跟随周云,打过雪林战、打过阿骨部、还打过浑部。

在这个过程中,李家堡的山匪,经历了最辉煌的创业。

他们从最初三十几人的小势力,迅速壮大成人口三四千,兵力两千多的边镇豪强力量。

而这个周云崛起的过程中,刘福错过了。

要知道后来的赵阿四、梁三、梁大眼等等,都成了赵军赫赫人物。

那个时期不在,这之后不管老当家、李娘子怎么给刘叔叔补,

都不可能成为铁驼子、八瞎子那样的国之柱石了。

此刻,刘福见到场面有些暗淡,

当即对脸颊干瘦的梁老头,使了几个眼色。

梁家主嘴巴一砸摸,眼睛斜了斜,嫌弃的鄙夷了刘福:狗日的,又要老子得罪人。

可福爷是李娘子的叔叔,又掌管军饷发放,

五兽将之一的野猪,更是他的儿子,

听说这会独掌一军,征伐室韦,算是晋升为元帅主将了。

如此人物,梁家老族长,也不好敷了他的面子。

梁老头长叹一声,转头对着武川族人,

‘砰砰’敲棍子,怒吼道,

“你们是什么东西?敢跟皇后讨价还价?没大娘子,没皇帝,能有你们今天?”

“程棺材,你特么以前泥巴都挖不动。今个六十了,还纳一房小妾?我就问你粮食该不该给。回答我!”

梁老头地位很高,除了是元老人物,更重要是实力跟战功。

其一,梁家势大,在商界、军界,族人都不少。

其二,梁老头打浑部,雪夜打鼓,乃是为武川效死之人。

四当家的远亲,程棺材虽武功不足,但经营家业还是勤奋的。

他如今很富有,穿的是幞头赵装不假,

但料子确是桑锦的,比梁老头跟刘福还精神。

此刻被点名,他悻悻的低下了头,不再乱说话了。

雕兽棍子,立在漆木大屋中,‘砰砰’响动,

梁老头怒目踱步,环视众人,来到了一个桌子前,

他指着谷粮口的程胖子,恶狠狠的道,“你谷粮口没粮食了?你说老子信吗?你特么也不害臊。”

“狗日的,咱们这么多地方,才五万石!五万石?你们知道上官贵妃多少吗?”

干瘦的梁老头,半蹲着身子,

扫视屋内族人,手骨敲在宴台上,怒喝道,“十一万石!”

“李家堡熟不熟悉啊?驼子说,上官家一户十一万石,人家后来户比咱们更关心皇帝?”

“你们还说是族人,是生死同在的武川人,就一个个看上那点银钱了?”

程胖子以前也打过仗,受伤之后,就退了。

如今他儿子在东征军,就是步一营的程庆。

作为老卒,被梁老头指着鼻子骂,他面上有些过不去,

肥胖的身躯一下站起,指了指梁老头跟刘福,委屈的对李娘子哭诉道,

“就知道欺负我,就知道欺负我!谷粮口那点好地,也是我们父子用命换的。”

程胖子激动的跳脚,眼泪汪汪的说起以前打仗的事,

他扒开身上的衣服,露出伤疤,呼吸粗重的落下一句狠话,

“你们去我地方搜好了,有多少拿多少。口粮不留也行,饿死我得了。”

“程公留步!”喧嚣的大厅里,李娘子见程胖子要被气走,当即开口挽留。

只见赵国皇后,头戴凤冠,身覆赵国百花锦,端庄的下了阶梯。

她莲步走到程胖子面前,给四当家的同族行了一礼,随后带着威严道,

“陛下说,赵国的北方有一只狼,东方也有一只狼。这两只狼,让赵人寝食难安,束手束脚。”

“拔除恶狼,既是皇家的责任,也是大伙的责任。这次是借粮,皇家保证,来年秋收必然还清。”

来年秋收?来年秋收的粮食,哪有这国难财的价钱啊。

可尽管要吃亏,但李娘子贵为皇后,如此说话,还是让程胖子十分羞愧。

其实他家还有几千石粮食,但家中婆娘吵着要卖个好价钱,值几万贯呢。

还说辽东粮食的那些事,自有皇帝会想办法,别傻乎乎的。

程胖子看着不聪明,但其实,他知道赵帝周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赵国好。

武川雄主的眼光,一直在他人前面,

赵帝周云曾经当着群臣的面说过,

如果武川人人自私自利,他们的孩子,将会生存在一个没有力量的国家,一个随时会被异族践踏的国家。

难道他们愿意自己膝下,讨人喜爱的小孙儿,最后活在地狱中吗?

赵国崩塌的时候,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没有了赵国,财富是没用的。

“有些事你们不知道。”漆木大屋里,说到此处,李娘子都忍不住哽咽了。

“影卫李昂说,皇帝在鞍州郡大营里,已经在喝粥了。”

“保爷在辽东带着各族耕田,亲自耕犁,人都瘦的不像样了。”

皇帝喝粥?

朱雀将军耕地?辽东之战打的这么苦了?

这些话一说出来,简直就是在用刀子,捅这些老臣的心窝。

其实有些旷古烁今的大事,说难很难,

但说简单,它又很简单。

要是皇帝带头,所有人都齐心协力,共度难关,那基本没有攻克不了的东西。

可赵国高层就怕皇家把他们当傻子,

危难是他们扛,但好处却是皇帝跟大权贵们拿。

那这种傻子事,没几个愿意干。

可如今,听说皇帝都喝粥了,这些老族人哪里熬的住啊。

武川内寨,漆木大厅。

程棺材脸色铁青,自宴台后走出,

他来到皇后身前,行了一礼,闭口不言的走了。

随着程棺材起来,越来越多的老臣都到了李娘子面前,行君臣之礼,默默离开。

梁老头眼睛那么一砸摸,有些急了。

他杵着拐杖,快步追上程棺材,询问道,“你……你这是去干嘛?”

“干嘛?砸锅卖铁,买粮食,给二当家送去辽东。”程棺材斩钉截铁道。

“程……程棺材,现在到处都打仗,粮食很贵啊。这样不划算。”梁老头拉着程棺材,掏心窝子道,

“你反正要贱卖,不如给我梁家。买粮也可以找我,梁家子弟在太原、离石郡等地,有不少陈粮,便宜点给你。”

程棺材,“(O_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