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河北风云(1/1)

河北道,

河间府。

华北大地,土地平旷,一望无际,乃天下粮仓之地。

这是一处无名的平原地带,两支数千人的军队,在此扎营,等待数日了。

此地为安庆所选,之所以是这片平原,

因为楚军曾经在此跟高句丽决战过。

巡卫大将军安庆,对此地了如指掌。

平原地带,一览无遗,也不可能有军队能偷袭。

此刻,河间府一路楚军营墙高耸,望楼林立,旗帜飘飘。

数千人的军营里,巡卫大将军安庆,站在东辕门楼上,

这是一座巨大的辕门连廊,

在西侧是易州巡卫,在东边则是幽州玄卫。

楚圣德元年,驻扎在河北的两支楚国北伐大军,被楚国跟赵国,一件件大事情给搞懵了。

安庆跟夏侯杰,还兢兢业业的等待北伐。

沉寂在他们只是楚国的一方将领里,根本没反应过来,

从中原出现三个皇帝开始,他们就已经成为一方诸侯了。

辕门连廊上,巡卫大将军安庆眉头紧皱,望眼欲穿。

第五天了,

等了五天,丁肆业还是没来!

武卫大将军丁肆业,没有理会安庆跟夏侯杰的书信,选择了不来河间府。

“丁肆业这个王八蛋,当年不过是代郡的小小客将,如今不管昔日皇帝死活了。”

“狗日的,他哥丁撼山就不是东西。早就看出这对兄弟都是脑生反骨之人。”

安庆身后,河内郡安家村的几个族人,对丁肆业怨气很大。

在他们看来,这些后面才追随项济的人,都是沾了他们的光。

如今一个个当上高位大将了,就忘了项家的本。

楚军辕门,

北风呼啸,旗帜潇潇。

身覆玄甲的安庆,扶着辕门楼栏杆,心里感慨万千。

他觉得这一刻,是从军十年来,最孤独的时候。

曾经,在安家村的田埂上,

那个顶着雨水抢收麦子的七皇子,原来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当然,曾经在田梗村头,笑呵呵背麦子,偷祖父浊酒喝的农家汉,也已经离他好远好远。

如今,安庆的身份已然改变,

无论他愿不愿意,作为最初五百护卫兵,仅次于孟百川的人物。

他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项济河内郡人的领袖。

包括曾经崔浩、江禄这些人,都是以安庆马首是瞻。

天下大乱,巡卫大将军安庆,几乎全盘接受了河北楚军的遗产,

他麾下有巡卫精兵两万余,各地郡兵六万,良家子五万。

原本只是盘踞彰武大营,雄踞易州。

但随着乱局发生,周边的真定郡、高阳郡、中山县,还有邺城,

各方宗族都急需安庆,这支纪律相对严明的楚军进驻。

于是乎,在安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巡卫顺势占据了河北幽州以西的广大地盘。

成了雄踞易州、真定州、高阳郡,中山县、邺城,

幅员千里,人口数百万的强大割据势力。

而这些州郡的各家宗族人才,也争相进入巡卫体系,

成为了一个个文官,将河北道西五郡,牢牢的连成了一个强大的集团。

几个月前,安庆还在为战事担忧,

易州兵马,虽然还算不错,

但跟赵国大军对战,还是差很远的。

可楚圣德元年之后,安庆不用再考虑这些了,

因为有情报显示,赵王周云,举国四十余万大军东征高句丽,

现在应该在辽阳一带跟高句丽打上了。

先不说高句丽兵强马壮,主力军十几万,兵马二十多万,赵军能不能打赢。

就但凡通晓兵事的将领都明白,

高句丽那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又臭又硬。

当年,圣元皇帝百万大军都没拿下,赵王周云竟然放着中原不取,选择跟高句丽死磕?

到底是赵王太自信,还是赵军太自信。

他们就一点也不担心,在赵军进攻高句丽的这段时间,楚国圣德皇帝一统江山,重现圣武王朝吗?

河间府,楚军大营。

正当巡卫大将军安庆,还在思索赵王东征之事的可行性时,

一队兵卒甲胄响动的声音传来,

辕门被铁靴踩踏,幽州玄卫大将军,夏侯杰来了。

“安大将军,丁肆业不用等了,他不会来的。”

辕门长廊,听着夏侯杰略带叹息的言语,

安庆脸色难看,渐渐低下了头颅。

玄卫得到了准确消息,丁肆业在丁撼山的劝降下,

已经接受了梁光武皇帝邯郸王的册封,萧梁允许丁肆业永镇黄河三镇,世袭罔替。

这也是之前,丁肆业将圣德母子送去开封郡的原因。

人各有志!

安庆知道不能勉强。

只是辕门楼的旗帜下,他的眼里,闪过异色。

既是在怀念昔日兄弟齐心的日子,也是在担忧未来的抉择。

当上主公,才知道什么叫压力。

在易州府衙,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事关兄弟们的未来,事关数郡百姓的生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几个月,安庆几乎没怎么睡踏实。他深知自己才华有限,只希望勤能补拙。

每每四处巡视,对于军中、郡县里的害群之马,他手起刀落,绝不姑息。

“中原即将剧变,某已经接到了萧梁幽州王的册封,相信不久,将军也能接到信件。”

“呵呵……”闻言,安庆扶着辕门栏杆,讥讽的笑道,

“萧梁的人被我砍了,忠臣岂可事逆贼。倒是高句丽的河北王,不知道夏侯将军接到没有。”

“哈哈哈!!”木质长廊之上,夏侯杰笑了,

一身狂暴的气血之力,奔腾而出,目光炯炯,冷哼道,

“我中原天朝上国,岂能被小小异族册封?桂娄部高氏当真不知尊卑!”

“使者的首级,就在玄卫的旗杆上挂着。安将军可以差人去观摩。”

河间府,楚军连营的辕门长廊,

两大十二卫将军,安庆与夏侯杰相谈甚欢,

在安庆的固有印象里,夏侯杰是天下成名已久的英雄,

坐镇幽州,抵御异族,是楚国的定海神针,

他小小安庆,岂能跟夏侯杰比?

可在夏侯杰看来,安庆不愧是北疆武川出来的大将,

他忠义过人,对待百姓秋毫无犯,

也愿意将权力分给各州郡的宗族,对他们的要求也只是善待佃农而已。

长此以往,河北道将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安庆必然会成为河北恐怖的存在。

且安庆看不到,他身上有一份巨大的政治资源,

无论是赵国,或者是中原、邯郸、蜀中等地,这些割据势力,都出自建安军体系,

同宗同源,打断骨头连着筋,他们天然有归属感。

安庆今后如果得天时,极有可能征服各方,

因为巡卫征讨天下的阻力非常小。

而幽州夏侯氏则不行,他是圣昌皇帝时期的亲信,跟建安军不在一个体系。

某一刻,两人聊得兴起时,夏侯杰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安庆将军,洛阳动乱,你的家眷现在何处?”

“说来惭愧,听说都已被黄九所杀,洛阳各豪族皆是血流成河,皇族更是举族老幼皆杀。”

“就是不知道,安某的子嗣,有没有被家将带出来。”

闻言,夏侯杰拍了拍安庆的肩甲,

说了一些节哀的场面话后,带出了自己的目的,

“安庆,孤身在河北,岂可没有妻女。”

“我本家有一女子,豆蔻年华,美艳动人。若不嫌弃,就送于你了。”

安庆就算再愚,也知道,这是幽州提出的联姻。

夏侯杰送来的女子,不是嫡女也是旁支,必然是举足轻重的人。

甚至如果没猜错,必然是夏侯瑶。

此女号称幽州美人,将门虎女。没想到,有一天竟然会是他的妻子。

长廊里,安庆脸色沉重,他低头思索,还没有说明意向,

在他身后,就有一文史,行楚礼,急切的朗声道,

“今天下形势已变,主公当为百姓考虑,何牺此身!”

“易州与幽州同盟,退可以保一方平安,进可以窥视天下,乃上上之举啊……”

楚军辕门之上,所有人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安庆,

可只有安庆自己,心如死灰,

他的糟糠之妻,可是庶民时期,在安家村的农妇,

那是一段相濡以沫的岁月,安庆如何能舍弃那段情感?

“行吧,多谢夏侯将军。”几番天人交战,巡卫大将军安庆,听从了几个谋士的建议,

跟夏侯杰行礼后,转头对着亲兵道,

“传令,点铁骑一千,随夏侯将军去一趟沱河。”

“记住,聘礼要带足,别辱没了小姐的面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