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赵军铁骑(1/1)

圣武七年,

冬至。

广袤的东胡草原,一望无际。

荒凉的乌拉盖高壁,乱石嶙峋。

数日前,这里经历了一场决定,东胡大地的归属,

甚至决定天下东北疆土归属的战争。

时隔五十九年后,

南人的铁骑,再次来到了乌拉盖草原一带。

一个月前,赵王有令,

锡林、契丹、室韦……等等东方部落,尽数赶往库莫奚,会盟天可汗,违令者灭族。

北疆?赵王?算个啥玩意。

拥有两万控弦之士,占据呼伦湖的锡林部,岂会将此话放在眼里。

耶律契丹更是于西辽河上,举行了盛大的三部那慕大会,

室韦、锡林、契丹三部决定结为兄弟之盟,共同对赵国。

他们共计出动了八万骑兵,

誓要给这个志大才疏,的中原赵王看看,什么是草原勇士!

保家卫国的草原主场战争,他们很有信心。

历来,南国军队进入草原作战,有几个天堑一样的大麻烦。

第一,就是后勤压力太大,

草原地域辽阔,找军队都成问题,更别说打。

一旦遇到风雪,那就是损失惨重,轻则退兵,重则溃逃。

第二,就是骑兵战斗力不足,

草原人几岁就能马上玩弓箭,往往数千草原兵马,就能给中原军队毁灭性的打击。

而中原骑兵,普遍依赖后勤,加之各种大人物内耗的原因,他们的力量一直不强。

第三,就是得不偿失,

塞外土地贫瘠,不能种粮食,

即使耗费巨资打下来,也守不了多久,何不守着长城膏腴之地?

此种种情况,造成了中原王朝鼎盛时,

即使数次扫荡草原,其效果都不理想。

草原游牧文明,即使被犁庭扫穴,却总能在夹缝中生存,

几十年后,又会成为下一次心腹大患。

可圣武七年,这些历史上的问题,

对于长期处于贫瘠之地,耕牧立国的赵军来说,根本不足为惧。

天下顶尖的斥候部队,配上高度组织化的职业骑兵,加上赵王周云亲自指挥,

乌拉盖一战,赵军荡气回肠,三万铁骑十面埋伏,

以少胜多,击溃了三部草原主力大军。

这一战虽然不像历史上其他王朝,将出击草原的事,用史书大写特写。

但它的意义同样重要。

因为这再次证明了一件事,历来北患,强的都不是草原骑兵,而是中原无人。

一旦中原有英雄人物出现,草原所谓的勇武,只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东胡,乌拉盖高壁,

天地茫茫,白雪皑皑,

鹅毛雪花飘落,十几只凶猛的秃鹫,在疯狂觅食。

东起乌梁岗,西至翁图河,几十里战场,

尸横遍野,残旗破矛,一片狼藉。

昨夜大雪下了一夜,但也掩盖不了大地的猩红。

冬至出征,顶风冒雪,

赵军用刀剑与铁血,向天下宣告了一件事。

即使塞外冰寒,即使是草原主场。

野战,赵军永远是无敌的。

即使草原骑兵两倍,甚至三倍于己。

赵军的马刀,依旧能砍翻草原大部落联军。

冰冻的尸体上,无数秃鹫啄开皮肤,啃食血肉。

忽然,几只眼冒绿光的秃鹫,好像发现了什么,

停食抬头,警惕的观望。

下一刻,它们猛地展开翅膀,飞上天空盘旋。

远方,轰鸣的马蹄声,宛如闷雷,响彻这方天地。

一支武装到牙齿的雄壮铁骑,

金边朱红旗帜迎风招展,

一路奔腾,踏雪飞溅,疾驰而过。

赵王六营之一,骑三营大将刘谋,在这一战中大放异彩,

他率领两千铁骑,迂回奇袭后方。

数天的袭击战,野猪连续射死七个将领,让室韦、契丹彻底失去了反抗的机会。

乌拉盖之战,刘谋向天下证明了,

弓将的价值,永远在武将之上。能射的人,没有必要上去拼刀子。

雪原上,野猪身覆精甲,背弓踏马,目光如电,环视战场。

锡林部!

这是一个倒霉的部落。

此战,他们被打的太惨了。

契丹人在东方战场,被赵军铁骑击溃后,锡林人根本没有得到消息,

随后,室韦跟契丹撤退,赵国铁骑果断将锡林包围在了乌拉盖高壁。

两万多控弦之士,六七万族人,除了极少数逃脱之外。

这支自北魏王朝起,混合了鲜卑人、突厥人、室韦人等等,多个民族杂居的强大部落,

如今,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荒原雪地,不可一世,身穿黄金锦衣的锡林部贵族,

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乞求赵王的怜悯。

要说赵人还是讲良心的。

虽然赵王的军令还没有下达,但前方沟壑,辅兵点起了很多篝火,

密密麻麻的锡林部落俘虏披头散发,蜷缩在一起,

靠着这些冒着烟柱连天的篝火,抵御塞外寒冷。

“真是扯蛋,赵王两次邀约,锡林、契丹都不来,最终还得我们用刀子打。”

“可不是,好好说话不听?硬要咱们杀它一万多骑兵,就老实了。”

“咱老听保爷说,什么辽东形势复杂,契丹、锡林、室韦、高句丽,强敌环伺?这特么也叫强敌?”

呼啸的北风,带起骑三营金边战旗,猎猎作响。

一路上,奔腾的赵国铁骑,踏雪滚滚。

两侧连绵不绝的奴隶,望着那些可怕的骑兵瑟瑟发抖,

赵军兵威,竟如此恐怖。

原以为是突厥人不禁打了,如今才发现,是被赵军打没了。

锡林部俘虏被绳索串住,几万族人铺满了整个战场。

此刻,异族部落就像所有被俘虏的人一样,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野猪的战马,马蹄如雷,踏泥飞溅,

走过乌拉盖战场,追上蜿蜒十几里的辎重队伍后,

前方辽阔的海拉苏平原上,一片宛如海洋般的帐篷,淹没了大地。

在那海洋的中央,赵王大纛,湛金十字枪,

于风雪中叮铃作响,宛如神器,威压这方天地。

赵军的旗帜,就似稻草,一眼无边。

一路上,野猪看见,进进出出的军队,络绎不绝,

有辅兵在维修辎重车,有搬运粮草的,

还有已经列队装车的辎重部队,在雪原上,排出几里,准备离开。

显然,这是要追上前军的后勤兵马。

赵军部分主要兵力,应该已经过了大凌河,前往辽东战场了。

铁蹄踏雪,五兽将之一野猪,在赵王行宫的栅栏外,翻身下马。

巡防军验明正身后,他带着断手将军马器,

甲胄砰砰作响,大步流星,进入赵王行宫复命。

行宫大殿,一个英俊威武的楚将,查阅军情军报时,

一名传令兵,快步进入大殿,通报了行宫外的情况。

“启禀赵王,骑三营统领,刘谋将军到。”

“叫他进来。把茶热一下,叫火房拿些晚食过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