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河原阻击战(1/1)

突厥部。

这个古老的草原部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匈奴时期。

柔然人时代,艰苦耐劳的突厥人成了大柔然的煅奴。

气运不会给一个民族准备的机会,

它总在风云动荡中,猛然出现。

大楚击败柔然后,安北将军要求突厥部遣派两千未入毡包的女子前往龙城。

屈辱与死亡面前!

大突厥的祖先选择拿起刀剑,扞卫勒尔浑河的尊严。

自此,悍不畏死的突厥部,如同大漠风暴,席卷北国,

时至今日,成为了前所未有的草原强国。

如今,又是一道生死关摆在伟大的突厥人面前。

赵国崛起了!

这个北疆废墟中诞生的民族,拥有跟突厥人一样的胆魄,甚至有比突厥部更强的意志。

这样的对手,几十万突厥兵马深知,如果这次不灭掉赵国,

将来,赵国将是突厥人的心腹大患。

圣武三年,大草原的突厥国依旧处于上升期。

他们拥有规模庞大的军队,数量可观的步卒,

庞大的攻城器械群,甚至还有一支完全仿造名将梁大燕的神机营。

河原。

这是一场血肉之战。

这是一场军魂之战。

五个中营、八个后营、二十七个屋堡,整整五十个堡垒,构成了长达十几里的河原防线。

赵国子弟逐堡而守,采取以命换命的方式,

拖延了突厥国七八万主力,近十万部落军,还有超过三成的攻城器械。

荒凉的河原,赵国中军夯土城楼上,

步一营大纛高高耸立,随风飘扬,

宛如这方天地的神器,威压河原战场。

五六里之外,海洋一般的突厥兵卒在疯狂进攻第二道屋堡防线。

最外围的那些,昨日夜里,已经全部丢失。

二千七百赵国子弟,战至最后一刻,全部牺牲在屋堡内。

城楼上,寒风呼啸,战旗猎猎作响。

远方,铺天盖地的突厥兵卒在进攻,呐喊声、咆哮声、巨石撞击城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城头步一营精锐目光赤红,他们牙关紧咬,不甘心如此被动。

可战略已定,这些虎狼之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友军拼死战斗,一个个倒下。

杨延威严的脸上,始终毫无表情。

他的身后,有一幅巨大的舆图,

某一刻,杨延淡然转身,拔掉了象征北方的一面小旗。

时至此刻,加上昔日后营城寨的丢失,河原战场,营寨已经丢失过半了。

可杨延守了二十四天,远远超过既定目标二十天。

从现在开始,河原阻击战,每一天都是赚的,就看能赚几天。

“咚!”

“咚!”

“咚!”

残阳如血。

落日时分。

赵国步一营的战鼓在荒原咆哮,

刀疤将军杨延在挑衅突厥人。

那鼓声在说:有本事别退,继续打。

主帅都下场玩艺术了,赵国军人自是不甘落后。

河原战场,幸存的赵人摇旗呐喊,山呼海啸般嘲讽。

甚至有些人,站在城墙上,对着突厥部落露出下体,洒出污秽之物。

数里之外,突厥人旗帜如海。

王帐军的大纛下。

负责进攻河原的特勒王是木勤思力。

这位经验丰富的将军,已经彻底从定襄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突厥部此刻才知道,武川镇、古河沟都不是耻辱,

他是唯一一个将周云两次逼到绝境的突厥大将。

甚至于昔日他的伙伴哲哲大王,后来雄踞马邑,

这些事情足以说明,当年木勤思力一直在负重前行,他的对手从来都是最强的武川军神。

北狄大马上,木勤思力身覆突厥制式甲胄,眼里没有丝毫怒色。

面对武川大将杨延摆出的血肉磨坊,特勒王很冷静,也很有耐心。

战争没有太多花哨,当双方的将领都合格时,拼的就是国力跟兵力了。

河原这场战争,突厥的兵力和攻城器械都足够,

客观结果,是不会因为人力跟意志而改变的。

几十个堡垒防守,杨延将兵力分配到了极致,

可他木勤思力,依旧赢定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定襄跟野狐关。

三道防线只要破了两道,那即使赵王周云没死,

赵国山河沦陷,主力皆亡,军神周云一样要饮恨。

------------

“咚!咚!咚!!!”

一声声如同雷鸣的闷响,巨大的白狼神轰击城墙,

定襄城头土石飞溅,偶尔传来阵阵惨叫。

第二十一天了,

从北战开始,突厥人足足进攻了二十一天。

此刻,定襄城郭千疮百孔,有两个位置城墙已经坍塌,那里正进行残酷的肉搏战。

刀盾长矛,羽箭乱飞,残肢断臂,血雾弥漫。

突厥王帐军大纛下,

大将帖木伦,得到了上位的机会。

此次定襄大战,乃是突厥国的生死之战。

铁力可汗其实很早就知道,帖木伦在突厥特勒王里,是最凶悍的狼王。

这些年,为了草原政权的稳定,铁力一直在压制此人的军功,

但如今生死关头,铁力只能放开锁链,让封阿一系的贴木伦上位。

果然,帖木伦掌军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军功封万户。

无论是奴隶、仆从、色目人、昆仑奴,哪怕是楚人,

只要能够建立功勋,就能军功封赏。

随后更是制定了三轮倒的攻城战术,最大化的发挥突厥国的体量优势。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军功封侯有没有用,问问当年秦国就知道。

数十万突厥各类兵马,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攻城烈度猛然提升。

在帖木伦的进攻下,定襄城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突厥大纛下,

大将贴木伦眼里闪过精芒。

攻陷定襄,将是此战最大的功劳。

铁力既然敢让他上位,这次他就不会下去了。

封阿一系丢失的汗位,将由他帖木伦拿回来。

定襄城头,

在王将军的带领下,赵人守的极为坚决,

赵国步军更是经过了,大政官李宣的重组,

人数虽然下降到一万八,但却恢复了最强战力。

两处塌陷的城墙,赵国步军好似铜墙铁壁,几乎是一面倒的屠杀。

可即使如此,突厥人的兵力依旧跟海洋一样,前赴后继。

赵国仍就是海洋中的扁舟,随时可能倾覆。

号角嗡鸣。

战鼓如雷。

定襄城,南平门。

马桐一把拉住张小应,要他别冲动。

短短十几天,囚犯马桐已经彻底适应了城门千人将。

他的守军天天补充,近两千人次先后进入南平门序列,

但他马桐的部队,却从来没有满员过,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他面前逝去,

那仿佛一把把尖刀,刺进马桐的内心,让他迫不及待的要蜕变成一流将军。

他每天都在垛口记录数据,以求找到突厥人的弱点。

他在烛火下研习兵书,他抓紧时间思考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战术。

此刻,城墙攻防战,马桐已经了如指掌了。

望着远方,一座座肆无忌惮的攻城器械,

马桐眼眸闪过别样的担忧。

再这么打下去,定襄城被攻破只是迟早的事情。

他在桥爷那里还有三间铺子,定襄城没了,寸土寸金的地也没了。

何况如此多生死战友,前赴后继的倒下。

于公于私,他都必须要守下城池。

其实,马桐前两天就发现,在定襄城的城防中,有一个关键漏洞。

那就是没有宽阔的护城河!

护城河的存在,能极大的抵制攻城器械的优势。

眼下,定襄城当务之急,是想办法限制攻城器械。

为了破掉攻城武器,定襄骑兵出城两次,

可每次都是损失惨重,收效甚微。

黑烟漫天的战场上,一颗巨石,被白狼神抛出,

它带着无与伦比的威势,重重的砸在城墙上。

一时间,城墙土石飞溅,那段城道是昨天刚修的,

此刻木架倒塌,几十个赵兵尖叫中,掉下了城墙。

忽然,马桐怔怔的遥看倒塌的城墙,他眼里闪过一道亮光,

他看见了护城河,一条巨大的护城河。

下一刻,马桐没有任何犹豫,吩咐张小应守城,一把抓住身后的绳索,就滑了下去。

他脚踏烟尘,一路狂奔,前往远方一片狼藉的定襄府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