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山林小道(1/1)

中原民族眼里,狭义中的天下,一般指四大板块。

关东、关陇、蜀中、江南。

这些地域如果单独看,都有巨大的缺陷,

但当它们联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华夏核心版图。

燕山防线,自古都是中原民族的命脉。

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四百多年,就是中原民族最暗淡的时代。

并州群山,乃天下中路门户,

当年曹孟德出征高干时,一路行军艰难,留下了魏王的千古感叹。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北魏一朝,并州地域迎来腾飞,

国都平城就在太行山北部,这极大的刺激了太行山脉的民生。

后更是有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壮举,这使得官道得到了发展,

自定襄出发,途径马邑、楼烦、太原、上党的道路变得成熟起来。

但此刻,群山连绵相对出,羊肠小道人难过。

周云、老当家一行人,选择了西线的一条小路。

他们不是大规模军队,不敢赌丁宏度等各州郡豪杰,会不会铤而走险,故只能绕道走西线。

有利益就会有商旅!

并州官道虽然好走,但自古官差难过啊。

楚国盐铁一直掌控在大贵族手里,尤其是盐,那简直就是敲民骨髓之物。

有道是苛政猛于虎。

官盐等很多民生物资,穷苦楚人都是买不起的。

于是,私盐贩子就诞生了。

永远不要低估楚人的勤奋,山峰再高,终是高不过农家汉子的双脚。

千古悠悠,这条羊肠小道,埋藏了多少歌谣。

那一脚脚踏出来的路,是无数农家汉子的一生。

挑盐汉,就是穷苦人翻身的途径之一,

他们要挑一担盐,走过千里崎岖的山道,带着财富和布匹,回到老家。

这是一条凶险之路,先不说那担二百六十斤起步的盐,就能把很多人挑成驼子。

就凭这一路的山匪强人,加上时不时可能出现的巡山官差,能活着回来的,都是厉害人物了。

“驼子以前挑过盐?”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三当家是这么吹的。”

寒风带雪,上元时节,太行山并不好走。

可再难走的路,终究难不倒有经验的商旅。

武川暗卫长期走这条小道,他们准备了很多矮马,

此刻,周云骑的就是一匹上好的漠北战马。

马身不高,但骨骼粗壮,马头鬃毛很厚,

此马耐力极佳,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最重要的是它能自己在山里找吃的。

如今,随着十七营威名日渐远播,漠北矮马已经越来越受武川高层重视了。

离黄河不远的连绵大山中,

赵国五百多人走着单马小道,一路跟随前进。

这支马队,旗帜连绵,有甲有刀,自是没人敢惹。

老当家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唠嗑,

他跟周云说起了驼子的事。

按驼子的说法,他上山前可了不得,

那年他十九岁,家里很穷,眼看就是这辈子打光棍,娶不起婆娘的命了。

驼子心一横,找里正借了八十个铜板当本钱,

把钱包好,藏在裤裆里,走了两天,找到了私盐贩子。

到了才知,他被里正骗了,挑私盐得要一贯六的本钱。

华夏有句古话,来都来了!

驼子就厚着脸皮,找盐贩子赊一担,回来还他三贯二。

盐贩子虽是个匪徒,但二话不说,就给了驼子机会。

莫要听些话本里,说私盐贩子不仁不义的事,

那条残酷的山路,名声比命重要,若不是讲义气的大哥,谁也不会跟他玩命。

可这条路太艰险了,驼子就从这里开始,学会了拿刀子。

回村后,驼子拿着用命换来的十八贯银钱,娶了当时铁匠的第六个女儿。

至于三当家最后怎么上山的,

老当家只是悲伤的低下头颅,不想告诉周云这些过往的伤痕。

十里山林十里天,有人就有路,有路就有山匪。

行走在这条黑路上,老当家李岗就跟逛街一样。

到处都是他昔日的绿林朋友,

他不像是逃难,倒整得是一派衣锦还乡的嘚瑟模样。

青天悬山,白云深处。

途经有些山头,老当家对着银装素裹的山林,就是一嗓子。

“背角山的并肩子,大青山瓢把子铁头,来踩盘子咯!!!”

那声音浑厚有力,在山间回荡,惊起无数飞鸟。

正当周云跟秦寄以为老当家又在哗众取宠时,

小片刻后,竟然真有人,在大山深处回应老当家。

“青山寨得铁头哥哦!听广你现在发达咯,给牢兄弟们指条路哦……”

在十几年前,青山寨铁头曾经是这条路的赫赫人物。

倒不是说他们刀子有多厉害,而是他们讲义气,贩卖的东西多。

那是一段峥嵘岁月,当年的铁头、驼子、瞎子,用他们炙热的胆魄跟朴实,撑起了一片天空。

让大青山的数百人,在这个艰苦的年代存活了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风云际会,曾经的山匪得道了。

短短五六年时间,

对西线黑道的山匪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甚至地盘都没什么变化,

可昔日的青山寨,已经化成了强大的赵国。

随着赵地五郡崛起,太行西线山路也发生了变化。

从前,这条山道的人都是去河东进货,往北疆贩卖。

如今都是北疆进货,去往河洛,甚至关中贩卖。

马队里,全爷抽了一口旱烟,调侃起了周云。

随着李娘子抢周云的事迹,在这数千里大山传开。

现在山匪抢女婿的行为,已经越来越过分了。

若是个清秀书生,单独走太原官道,那是肯定过不去的。

这几年,读书人中都流传着一句话。

书生不结伙,莫走太原路。行路到一半,睁眼是山寨。

--------------

百步峰!

这是西线山路的一个小集市。

过去这里是无主之地,

如今已经是铁钩子梁大的地盘了。

此地是文城郡跟离石郡的交接处,属于两不管地带。

当然,真要算起来,整个太行深处,都是无主地带。

大楚皇权不下乡,县令又称百里侯。

一县之地,拿什么管山里的匪寇,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行。

甚至说,山匪黑道在,很多县里的货物,还要仰仗他们。

小集市在两丈的土围子里,这是北疆商队的地盘,内中有房屋仓库。

周云跨马而过,看见土围子外面,也有一些杉木搭的棚子,

里面都是些凶神恶煞的各路贩子,他们正伸着脑袋,好奇的打量路上的队伍。

这些人腰间大多别着凶器,警惕的望着武川镇的老兵卒们。

五百多人的马队,也许在外面不算什么。

但在西线山道里,已经是顶级势力了。

就这些贫瘠山林里的山客,能有匹好骡子驼货都不错了,更别说清一色的漠北马。

土围子靠山崖边,做了个护坡,有个几十丈的黄土集市,

这里很自由,只要不动刀子,随便摆摊。

铺一块布就算是摊位,架一张旧桌子也是,

甚至角落里,眼神窘迫的几个老实汉子,也是一个摊位。

匪徒们大部分是苦命人,他们不会吆喝,说话跟强买强卖一样。

但他们的价钱还算公道,尤其是一些山野珍品,在外面很难买到。

自周云等人进了集市之后,所有黑道贩子都警惕的看着这些老兵,

尤其是大旗下,那个男官一样的小白脸,后面还跟着个道士,一看就是天生贵胄,不是个好东西。

“大哥,走吧。明个再来,应该是赵王府的人,咱们惹不起。”

“行,收吧!哎……但愿赵地打赢突厥,要不今后就找不到便宜好卖的冬衣了。”

“怎么可能,赵国人口还没北狄国的兵马多,那什么赢!可惜了,军神赵王死在洛阳。”

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

赵地的东西好,官差讲规矩,比大楚这边好做生意。

几千里山道,其实很多村庄农家,都沾了北疆物资丰盛的光。

百步峰,

靠山的一侧,土房屋层层叠叠,依山而建。

此刻炊烟缭绕,暗卫已经知道赵王今天要来,提前准备了吃食。

走过几道土阶,爬上数丈阶梯,一座背山大土屋前,

李昂正跟梁家子弟笑嘻嘻的吃羊汤面,见到周云后,

赤虎先是一愣,随后赶紧跑进屋内,吩咐伙头兵上吃食。

可赵王周云见到李昂,却不是很高兴。

接过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面,周云眉头紧皱,冷视李昂,询问一些情况。

“你怎么不去云都山?本王命令梅家在山城聚集军队,你不去镇着怎么行?”

闻言,李昂跟几个梁家子弟面面相觑,不禁摇头叹息,无奈道。

“昂就是被云都山赶出来的,大娘子说,带不回主公,咱就不用回去了。”

李娘子?!妇人之言。

见二当家脸色铁青,李昂一边说着,一边从雄壮的腰间,拿出了一卷羊皮,

在周云训斥他之前,悻悻的道。

“死士统领身上的,那小子武艺不错,可惜刀太慢了。”

“主公放心,云都山城有大人物镇着呢!要不李昂也不敢离开。”

大人物?

周云顺手接过羊皮,疑惑的看着李昂等武川嫡系,

他们偶尔鸡贼的奸笑,偶尔欲言又止,这帮孙子什么意思?

北疆还有谁是大人物,谁的武艺又能镇得住。

且光武艺可不行,这个时候,楚兴空虚,聚集兵马的人还必须是忠心耿耿。

本来赤虎是最好的选择,但此刻他已经来百里峰接周云了。

高大的背山土屋下方,有数位凶悍的商营子弟在维持秩序。

周云一边看死士的密本,争取将突厥的细作一网打尽。

一边余光一撇,无意中看见集市围拢了人群,

远方,老当家跟全爷在为一株百年老山参杀价,

周母看见后,也觉得是好东西,

她得给明空备着,将来怀孕用的上。

老当家当即就不服了,他还想多活几年,这老山参可难得啊。

莫名其妙的,两个老人吹胡子瞪眼,就杠上了。

采药的农家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妪,她紧紧抓住小孙儿,

百步寨集市,因为山大王名声好,方圆百里内的山林人家都来这里交易。

老妪来此,需结伴而行,子时就要出发,天亮的时候已经走了二十里山路了,

封建时代,山林农家远行,全靠一双腿。

眼下,百步峰的山大王发生矛盾,她很害怕,颤颤巍巍说,要不人参就送给他们了。

可这种事情,无论是李岗还是周李氏都不能接受。

赵国的公义深入人心,律法高于一切。

最终,这份人参价钱翻了四倍,

这还是铜锣脑袋,被全爷一句好男不跟女斗拉走了,否则价钱更高。

如此情况,要走的数百黑道贩子渐渐发现不对劲,

他们蜂拥而回,赶紧摆开架势,一个个都不走了。

有道是千金买马骨。

这帮子赵人竟然如此讲信用,尤其是这支马队老人又多。

他们争先恐后的把好东西拿出来,专门讲些山珍灵宝之类的。

但凡行商都知道,老人的银钱最好骗,呸,这些都是养生的药材,都是为了老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