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楚兴城的夏天(1/1)
自北疆五郡,北人守北,三十余万人口,起兵三十余万后,
北疆赵地,迎来了久违的和平时光。
在废墟中建立城池的赵人,格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
商路中心,农业中心,两大支柱产业下,楚兴城已经脱胎换骨了。
昔日大楚工部的城墙,几乎从头到尾换了一次。
如今,崭新的包砖夯土墙修的极为扎实,
优良的排水系统,大量的屋檐结构,让楚兴城墙至少能多数十年寿命。
楚兴城外,一条不大的水渠前,老宋头指挥人手在安装木质器械。
现在老宋头发达了,一身锦衣,再不用下地干活。
小宋头给送去了楚兴城的学堂,学好文化,将来不用跟着他干粗活。
最近他有些烦恼的事情,城里卖油脂的高掌柜女儿翠兰,对他极为热情,每次都笑脸迎接。
那弯弯的眼眉,就像是春天的花朵一样,这让老宋头年轻了不少,心里痒痒,
可一想到两个儿子跟婆娘和他苦了一生,这特么是真为难!
脚踩在楚兴城新修的石子路上,老宋头打眼一瞅,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杨将军,怎么又得空来看沟渠了?”
老宋头一边跟身覆戎衣简装的杨延聊着,一边赶紧叫村里的黝黑农人拿东西过来。
面对这种东西,杨延当然是拒绝的,他面容严肃,冷哼了一声。
“干好活就行,这沟渠可是楚兴的根本,别掺沙子。”
远方天穹之下,山峦连绵,
楚兴城外,杨延跟老宋头说了很多,
其中就有一句,那个油脂店是高句丽奸细开的。
整理文件时,发现了很多老宋头的往来,还有老宋头的标记。
杨延这才过来看看,毕竟老宋头是云都山城的老人,没理由也没动机啊。
只是杨延疑惑的说话时,浑然没有发现,几十个沟渠工人脸快笑成了猪肝色。
楚兴城很大,虽然没有洛阳繁华,但却多了一种简单的质朴。
从西城门进去,杨延一路回了不少兵卒军礼。
他左手提了一些腌肉罐,这是品级最高的军用牛肉,算是武川镇的上等货。
马肉那种玩意,也只有战争时期才用,肉食自由后,北疆大部分军人喜欢草原牛肉。
城西的军工坊里,升起了六七道浓浓的黑烟柱,
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显然最近都在加紧生产。
望着那些守卫森严的工坊区,杨烟不禁摇了摇头,叹息一声:战争应该是快要来了。
走过城西大道后,再往北数里,就进入了楚兴衙门附近。
这里远离商贸发达的城南、城东,安静不少,算是楚兴城难得的清净之地。
当然,杨延此行的目的地并不是衙门,
作为镇守将军,如果去衙门里,杨延再随意,那也得穿上正式的布面锁子甲,否则如何起模范作用。
走过衙门外墙,走过衙门望角。
在两个望角兵卒的讥笑声中,杨延进入了一间书声朗朗的大院子。
这是楚兴官办的,内中有很多教书先生,大约收纳了各年龄段,近千名学生。
远远的,凶如虎狼的步一营主将看见学堂还在授课,他就跟怂蛋一样,不敢前进了。
这是一间五十人的学堂,梁屋很大,
桌台上,一个衣装朴素,但相貌不俗的女子,正在教导顽童们学习。
“孩子们,你们就像朝阳一样,承载着赵人的希望。”
“你们要去寻找自己的价值,尊重赵国默默无闻的付出者,财富并不能衡量你们……”
“你们的一切都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守护好他们。”
北疆的孩子,大多是苦难出身,他们很珍惜听课的机会。
虽然这些人,不能像洛阳李太师那里的学子穿金戴银,贵气无比。
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股赵人的朝气。
忽然,一个顽童看见了远方树下的身影,他眼珠一转,赶紧鸡贼的举手,大声喊道。
“先生,先生,我有问题?我要提问。”
桌台上,女先生一看是这个衣服打补丁的小子,不禁有些气恼,
这小鬼头开口,绝对没好事。
“说吧,先生听着呢。”
“学生想问先生,财富不能衡量价值,那身份能衡量价值吗?”
闻言,女先生虽然奇怪,但还是思索后解答,“身份也不能,人生有不同,不能去追求绝对的公平。”
“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度过一生,就是最大的价值。”
女先生在上面说北疆大政官李宣的赵国哲理,下方的孩童重点却根本不在这里。
只见小屁孩,人小鬼大道,“既然身份不能决定价值,那先生总是说配不上杨将军,你们的价值是不对等吗?”
好家伙,用老师教的话去反驳老师。
此言一出,女先生已经知道什么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转头一看,果然,远方树下,有一个身材雄健的刀疤汉子,
他憨厚的摸着脑袋,在静静的等她。
教堂里,学生们已经起哄了。
“先生,杨将军长的不好看,学生认为先生应该是嫌他丑。”
“不对不对,杨将军年纪甚大,先生肯定是嫌他老……”
“啪,啪!!”
两声戒尺音,打的桌台书本抖动。
女先生冷喝了这些学生,上课不听,讲这些东西就贼积极。
三番训斥后,女先生呵斥了班头,叫他管好学堂。
随后缓缓走出了教室,去教训杨延了,只是她的左腿似乎有异,发力不协调,可能是个跛子吧。
楚兴城,官府学堂。
院子里的几棵大榆树下,杨延就像个毛头小子一样,
将肉罐递给女先生,并将另一份油纸打开,一股香气飘散出来,里面是城外最出名的叫花鸡。
“杨哥,你不用每次都送这些东西,喜儿已经说了,配不上你。”
“喜儿听老兵卒说,有几家权贵嫡女都等着和你相会,喜儿怎么能耽误你呢。”
绣花鞋踩踏树叶,唤作喜儿的教书先生,身上有股独特的书卷气,那种气质宁静而安详。
这跟杨延澎湃而汹涌,带着军人铁血的气质,形成鲜明对比,
听到这些话,杨延就像个委屈的大汉,想说又不敢说,憋着嗓子道,
“那……那是她们一厢情愿,咱杨延是个粗人,配不上那些贵胄,就能配得上你。”
榆树下,气氛有点微妙,
这话听着像好话,但就感觉怪怪的。
女教书先生似乎有点生气了,她小心的坐在一旁的木凳上,合上了油纸,头别到了一边去。
“怎么……不好吃吗?”
“没有,等下给孩子们吃,喜儿配不上你,你走吧。”
树林里,木凳上,喜儿的脖颈就像白雪一样,让杨延看的入迷。
虽然喜儿断了一条腿,用了武川镇的假肢,走路有些不协调,外人看来,算不得良配。
但杨延打从在突厥人手里,救下这个中原书香小姐后,就认定了她。
兴许是气氛太尴尬了,建安军大将紧张的手指都快捏出汗了。
某一刻,杨延眼神里忽然闪过凶狞,
他大步而去,在喜儿疑惑的目光中,走到她的眼前,声如洪钟道。
“喜儿,咱杨延稀罕你,我要娶你回去当正妻,你今天给句话,同不同意?”
木凳上,喜儿刚想开口,就被杨延阻止了。
“咱只问你同不同意,其他的别说,至于你说配不上咱,咱不嫌弃你就是。”
“咱本来不想说的,但大军已经在筛选家中独子了,这次军令是守河原,咱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若是不能回来,咱也要死的明白,你同不同意,给句准话!”
杨延语气很凶,听到前半段,喜儿本来是有些生气的,
可听到后半段,喜儿眼泪刷的就下来了。
军中抽离独子,还是去守河原?这打的是什么仗,她还能不知道。
河原,那是个鬼地方,在定襄城八十里外,楚国五十万大军就是在那里败的。
--------------
楚兴城外,一支雄壮的军队正在校场集结。
旗帜连绵,军卒凶悍,盾甲长矛,泛着寒光。
此刻,不少兵卒已经开始起哄了,他们被莫名其妙叫了出来,
得知是现在离开后,大伙都眼眸赤红,不接受兵司的命令。
“多少场生死战都过来了,怎么就独子离开,那不扯蛋吗?老子已经有后了,对得起老王家。”
“妈的,老子也要去,不行叫我表弟过继一个,叫我走就是不行。”
……
步一营是最纯正的武川子弟兵,当年他们是雪林三支步卒合一建立的。
他们一直是北疆无可争议的最强步兵,这些年多少风霜雪雨都走来了。
正当营地校场,大伙争论不休时,
一位身躯凛凛,威风赫赫的将军,甲胄砰砰作响,大步流星而来。
“叫什么,叫什么!是军令就听,一个个跟娘们一样,扭扭捏捏?”
步一营战旗下,杨延目光如炬,跟树林里憨厚的大个子,完全是两个人。
十四个战营里,主将拥有强大的威望,杨延在跟主簿团合计后,酌情留下了一批。
对于那种无后的独子,二话不说,直接赶去楚兴城郡兵报到。
大将一来效果明显,否则还真压不住这些骄兵,
随着登记开始,队伍排成了长龙,军营里渐渐踏上正轨。
某一刻,杨延正在偷偷笑着欣赏平安符时,一个武川传令兵卒来了。
“启禀杨将军,有崔先生的书信。”
“哈哈,中书啊!这小子终于想起我了。”杨延笑呵呵的打开书信。
今天真是运气好,攻克了一座城池不说,崔兄弟也来信了。
可杨延的笑容只持续了一瞬间,随后便是如同火山般的愤怒。
崔中书竟然要他保留精兵,回中原享受荣华富贵,做什么二品将军……
雪林书生选择了楚人的富贵,背叛了赵人的理想。
杨延气笑了,他将楚纸捏的粉碎,
随后拔出武川制式短剑,将内袍割下一块,咬牙切齿道。
“把这个带过去,跟那个送信的人说,今后杨延没有崔中书这个弟弟了。”
“下次见面,杨延跟他就是仇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