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激战(1/1)
皇帝派来的人马进入天牢,看到一片狼藉的景象以及受伤的朱厚英和薛玲丽,领头的将领大惊失色。他赶忙上前,单膝跪地:“王爷、王妃,末将来迟,让你们受苦了。陛下听闻天牢可能有变故,特命我等前来保护二位。”
朱厚英喘着粗气,指着被按在地上的狱卒头目说:“把他带走,此人是礼部尚书派来谋害本王与王妃的。”将领立刻吩咐手下将狱卒头目押走。
薛玲丽看着将领,虚弱地问道:“陛下如今作何打算?”将领恭敬地回答:“陛下已决定重新彻查此事,不冤枉一位忠臣,也绝不放过任何逆贼。”
在众人的搀扶下,朱厚英和薛玲丽走出天牢。此时,天色已渐渐破晓,微弱的晨光洒在他们疲惫且血迹斑斑的身上。然而,他们知道,这场危机并未真正解除。
回到宫中,皇帝在朝堂上召集众臣。朱厚英和薛玲丽也被带至朝堂之上。皇帝高坐龙椅,面色阴沉,目光扫过台下的大臣们,最后落在礼部尚书身上。
“礼部尚书,吴王指控你派人谋害他与王妃,意图杀人灭口,你有何话说?”皇帝的声音冰冷而威严。
礼部尚书心中慌乱,但仍强装镇定,跪地说道:“陛下,这是吴王的污蔑。老臣一心为朝廷,怎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定是吴王谋反心虚,妄图诬陷老臣。”
朱厚英愤怒地说道:“父皇,儿臣有证据。刚刚那狱卒头目已招供,是礼部尚书给了他金子,指使他们动手的。”
就在这时,朝堂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名侍卫匆匆进入朝堂,跪地奏道:“陛下,刚刚在宫外抓住一名可疑之人,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封密信,似乎与此次事件有关。”
皇帝眉头一皱:“呈上来。”侍卫将密信呈上,皇帝打开一看,脸色愈发难看。原来,这封信是权臣写给礼部尚书的,信中指示礼部尚书尽快除掉朱厚英和薛玲丽,以绝后患,同时还提及了下一步谋逆的计划。
礼部尚书看到皇帝的脸色,心中暗叫不好,知道事情败露。他突然起身,抽出藏在袖中的匕首,朝着皇帝冲去:“既然事情已败露,那就鱼死网破!”
朝堂上顿时一片大乱,大臣们惊呼连连。朱厚英眼疾手快,飞身扑向礼部尚书,与他扭打在一起。其他侍卫也迅速反应过来,一拥而上,将礼部尚书制服。
皇帝看着被制服的礼部尚书,怒不可遏:“逆贼,竟敢在朝堂上行刺朕!来人,将他打入死牢,朕要彻查他的党羽,一个都不放过!”
然而,虽然礼部尚书落网,但权臣依旧逍遥法外。而且经过这场变故,朝堂人心惶惶。皇帝深知,要彻底铲除权臣及其党羽,稳定朝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礼部尚书被打入死牢,朝堂上的混乱暂时平息,但一股无形的紧张气氛却愈发浓烈。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台下惊魂未定的大臣们,心中明白,这场风波不过是冰山一角,背后隐藏的权臣势力依旧暗流涌动,随时可能再次掀起惊涛骇浪。
“众卿平身。此次事件,朕定会彻查到底,还朝廷一个清明。”皇帝的声音回荡在朝堂之上,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朱厚英和薛玲丽站在一旁,经过短暂的休整,他们已恢复了些体力。朱厚英上前一步,说道:“父皇,那权臣狡诈多端,如今礼部尚书落网,他必定会有所防备。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对策,以免他再次兴风作浪。”
皇帝微微点头,说道:“皇儿所言极是。只是这权臣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想要将其连根拔起,并非易事。”
吏部尚书站出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稳定朝局,安抚人心。同时,暗中调查与礼部尚书往来密切之人,说不定能从中找到权臣的线索。”
其他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皇帝思索片刻后,说道:“就依爱卿所言。吏部尚书,此事便交由你负责,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臣遵旨!”吏部尚书领命道。
然而,就在朝廷内部紧锣密鼓地展开调查时,都城之外却传来了奇怪的消息。有百姓传言,在城郊的山林中,时常能看到一些神秘的黑衣人出没,行踪诡异。还有人说,听到了练兵的声音,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正在暗中集结。
这些传言很快传到了宫中,朱厚英和薛玲丽听闻后,心中一紧。薛玲丽说道:“王爷,这会不会是权臣在暗中召集人手,准备发动更大的叛乱?”
朱厚英面色凝重地点点头:“很有可能。若真如此,局势将更加危急。我们得尽快将此事告知父皇,早做防备。”
两人立刻前往御书房,将听到的传言禀告给皇帝。皇帝听后,脸色阴沉如水:“这权臣果然贼心不死。看来,他是想趁着朝廷混乱之际,发动兵变,夺取皇位。”
“父皇,儿臣请求前往城郊探查一番,看看究竟是何情况。”朱厚英主动请命道。
皇帝看着朱厚英,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但还是点头同意了:“皇儿,此去务必小心。朕会安排一些暗卫与你一同前往,若有任何危险,立刻返回。”
朱厚英领命后,带着薛玲丽以及一队暗卫,悄悄离开了都城,朝着城郊山林进发
朱厚英、薛玲丽一行人悄然来到城郊山林。山林中静谧得有些诡异,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在这寂静的氛围中更添几分阴森。
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行,薛玲丽紧紧跟在朱厚英身旁,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直播间里,观众们也被这紧张的气氛感染,弹幕飞速滚动:
“主播小心啊,感觉到处都有危险。”
“会不会突然冒出来一群黑衣人?”
朱厚英示意众人放慢脚步,凭借着敏锐的感知,他察觉到前方似乎有动静。就在这时,不远处的草丛中突然窜出几个黑衣人,手持利刃,朝着他们扑来。
“保护王爷和王妃!”暗卫们迅速反应过来,将朱厚英和薛玲丽护在中间,与黑衣人展开搏斗。黑衣人身手矫健,显然经过严格训练,一时间,双方陷入僵持。
薛玲丽看着激烈的战斗,心急如焚。她深知不能坐以待毙,目光迅速扫过四周,试图寻找破局之法。突然,她发现不远处有一块巨石,若是能将其推下山坡,或许能打乱黑衣人的阵脚。
“王爷,我去推那块石头!”薛玲丽在朱厚英耳边喊道。朱厚英点头,一边奋力抵挡黑衣人的攻击,一边分出精力留意薛玲丽的动向。
薛玲丽看准时机,趁着黑衣人注意力都在战斗上,悄悄朝着巨石靠近。就在她快要接近巨石时,一名黑衣人发现了她的意图,脱离战斗,朝着薛玲丽冲去。
“不好,有人朝王妃去了!”一名暗卫大喊。朱厚英心中一惊,不顾一切地朝着薛玲丽的方向杀去。然而,此时他被多名黑衣人缠住,一时难以脱身。
那名黑衣人速度极快,转眼间就来到薛玲丽面前,举刀便砍。薛玲丽侧身一闪,避开了致命一击,但手臂还是被划伤。她强忍着疼痛,继续朝着巨石靠近。
就在黑衣人准备再次攻击薛玲丽时,朱厚英终于摆脱了纠缠,赶到薛玲丽身边。他飞起一脚,将黑衣人踢开,然后与薛玲丽一起用力,将巨石推下山坡。
巨石顺着山坡滚落,发出巨大的声响。黑衣人见状,纷纷躲避。暗卫们趁机发动攻击,黑衣人阵脚大乱,渐渐抵挡不住,转身逃窜。
“别让他们跑了,抓活的!”朱厚英喊道。暗卫们立刻追了上去,但黑衣人熟悉地形,很快消失在山林之中。
“王爷,您没事吧?”薛玲丽看着朱厚英,关切地问道。朱厚英看着薛玲丽受伤的手臂,心疼地说:“我没事,倒是你受伤了。”
经过一番检查,确定众人并无大碍后,他们继续在山林中探寻。走着走着,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在树林深处的营地。营地内空无一人,但从遗留的痕迹来看,这里确实有人长期驻扎,而且人数不少。
“看来传言不假,权臣果然在这里秘密集结人手。只是不知道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朱厚英沉思道。
薛玲丽看着营地,心中涌起不好的预感:“王爷,他们会不会已经察觉到我们的到来,故意设下这个空营地,引我们上钩?”
就在这时,四周突然响起一阵喊杀声,无数黑衣人从四面八方涌出,将他们团团包围。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黑衣人,朱厚英迅速做出反应。他抽出腰间佩剑,大声喊道:“大家背靠背,不要慌乱!听我指挥!”暗卫们立刻依言行动,将朱厚英和薛玲丽严密保护在中间。
黑衣人如饿狼般扑来,刀光剑影闪烁。朱厚英剑法凌厉,每一剑都带着千钧之力,逼退靠近的黑衣人。薛玲丽虽手臂受伤,但也毫不畏惧,她手持一把短匕,与朱厚英配合默契,攻击着从侧翼袭来的敌人。
直播间内,观众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弹幕疯狂滚动:
“主播加油,一定要冲出去啊!”
“王爷好帅,希望他们能平安无事。”
然而,黑衣人人数众多,源源不断地涌上来,暗卫们渐渐体力不支,开始出现伤亡。朱厚英心急如焚,他深知这样下去,所有人都得葬身此地。必须想个办法突围。
就在这时,薛玲丽突然看到不远处的树林中有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坡,如果能占据那里,或许能改变局势。她大声对朱厚英说道:“王爷,看那边的土坡,我们冲过去!占据高地!”
朱厚英顺着薛玲丽指的方向看去,心中一亮。他挥舞着佩剑,奋力杀开一条血路,朝着土坡冲去。暗卫们紧紧跟随,用身体抵挡着黑衣人的攻击。
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他们终于成功登上土坡。土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黑衣人一时难以攻上来,只能在坡下徘徊,不断叫骂。
“王爷,现在怎么办?我们虽然暂时安全,但被困在这里,也不是办法。”一名暗卫焦急地说道。
朱厚英看着坡下的黑衣人,沉思片刻后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大家先休息一下,恢复体力。我观察这些黑衣人的行动,似乎并没有统一的指挥,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寻找破绽突围。”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他们抓紧时间稍作休整,补充体力。而朱厚英则密切观察着黑衣人的动向。
果然,没过多久,朱厚英就发现黑衣人分成了几个小队,似乎在商议着什么。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对众人说道:“大家注意,等会儿我一声令下,我们全力朝着黑衣人小队之间的缝隙冲过去。不要恋战,以突围为首要目标!”
众人做好了战斗准备,眼神中充满了坚定。朱厚英看准时机,大喝一声:“冲!”众人如猛虎下山般朝着黑衣人冲去。黑衣人没想到他们会突然发动攻击,一时间有些慌乱。
朱厚英一马当先,剑法大开大合,无人能挡。薛玲丽和暗卫们紧紧跟随,奋力拼杀。在一番激烈的战斗后,他们终于成功突破了黑衣人的包围,朝着都城方向狂奔而去。
然而,他们知道,这只是暂时摆脱了危险。权臣在城郊秘密集结人手,必定有着更大的阴谋。
朱厚英和薛玲丽等人一路疾驰,终于赶回都城。他们马不停蹄地直奔皇宫,向皇帝禀明城郊的所见所闻。
皇帝听完后,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深知,权臣在城郊集结兵力,显然是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叛乱,一场关乎王朝生死存亡的危机迫在眉睫。
“陛下,权臣势力已在城郊蠢蠢欲动,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加强都城防御,同时集结 loyal军队,准备迎敌。”朱厚英焦急地说道。
皇帝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皇儿所言极是。朕即刻下旨,调遣京城周边驻军,加强都城四门守卫。同时,命吏部尚书加快对朝中权臣党羽的清查,绝不能让他们在城内兴风作浪。”
然而,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立刻备战的决策。一些大臣认为,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权臣要叛乱的情况下,贸然调兵会引起百姓恐慌,且可能打草惊蛇,让权臣提前发动叛乱。
“陛下,此时调兵,恐生变故。万一只是误会,岂不是自乱阵脚?”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说道。
朱厚英心中焦急,反驳道:“大人,我们亲眼所见,城郊黑衣人集结,练兵迹象明显,这绝非误会。若不早做准备,等权臣大军压境,一切都晚了!”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权衡着各方利弊。
就在这时,侍卫来报,说在城内发现了一些形迹可疑之人,似乎在秘密传递消息。皇帝心中一凛,说道:“看来,权臣的人已经在城内有所行动了。此时不能再犹豫,备战之事,就这么定了!”
皇帝当即下旨,调遣军队,加强都城防御。同时,命吏部尚书与朱厚英一同负责此事,务必将城内权臣的眼线一网打尽。
朱厚英领命后,与吏部尚书迅速展开行动。他们在城内各处布下天罗地网,对可疑人员进行排查。然而,权臣的党羽隐藏极深,想要将他们全部揪出,谈何容易。
在搜查过程中,朱厚英和吏部尚书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似乎指向了一位朝中重臣。但这位重臣位高权重,在朝中根基深厚,若贸然行动,很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朱厚英和吏部尚书深知此事棘手,两人在尚书府密室中商议对策。
“王爷,这位重臣在朝中势力庞大,门生故吏遍布各处,若没有确凿证据就对他动手,恐怕会引发朝局大乱。”吏部尚书忧心忡忡地说道。
朱厚英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我明白,所以我们要谨慎行事。先暗中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与他往来密切之人,说不定能从中找到突破口。”
于是,他们安排了一批精明能干的暗探,对那位重臣展开了全方位的监视。与此同时,都城的防御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士兵们日夜巡逻,加固城墙,储备粮草,严阵以待。
薛玲丽虽未直接参与朝堂事务,但她利用直播间,向观众们请教应对之策。观众们纷纷出谋划策,弹幕如雪片般飞来:
“主播,可以查查这位重臣的财务往来,说不定能发现他和权臣之间有金钱交易。”
“看看他最近有没有异常的信件往来,也许能找到关键线索。”
薛玲丽将这些建议转达给朱厚英,朱厚英觉得很有道理,立刻安排人手去调查那位重臣的财务状况和信件往来。
而在城郊,权臣似乎察觉到了都城内的异动。他站在营帐前,望着都城的方向,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哼,想防备我?没那么容易。既然你们有所警觉,那我就提前发动攻击,打你们个措手不及。”
权臣当即召集手下将领,开始部署作战计划。他打算兵分三路,一路佯攻都城东门,吸引守军主力;一路绕道西门,趁机突破防线;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从南门进攻,直捣黄龙。
此时,在都城中,朱厚英等人还不知道权臣即将提前发动叛乱。他们在紧张地调查中,终于有了一些发现。暗探们截获了一封那位重臣与城郊黑衣人首领的密信,信中提及了一些叛乱的计划和接应事宜。
“王爷,证据确凿,我们可以动手了!”吏部尚书兴奋地说道。
朱厚英看着密信,心中却隐隐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这封密信出现得太过容易,会不会是权臣故意设下的陷阱,引他们上钩?但此时,时间紧迫,他们又不能坐视不理。
朱厚英陷入了两难的抉择。如果立刻抓捕那位重臣,万一真的是陷阱,可能会打乱整个防御计划;但如果按兵不动,等权臣发动叛乱,城内有此人做内应,后果将不堪设想。
朱厚英拿着密信,在尚书府的书房中来回踱步,内心天人交战。吏部尚书在一旁焦急等待,看着朱厚英犹豫不决,忍不住说道:“王爷,机不可失啊!此时不拿下这逆臣,更待何时?”
朱厚英停下脚步,眉头紧皱:“尚书大人,此事太过蹊跷。这密信来得轻而易举,我担心是权臣故意设下的圈套。若我们贸然行动,城内防御必定会出现漏洞,权臣一旦攻城,后果不堪设想。”
吏部尚书沉思片刻,觉得朱厚英所言有理,但又实在不甘心错失这个抓住内奸的机会:“王爷所言极是,可若不行动,任由这逆臣在城内捣乱,我们同样危险。”
两人正陷入两难之际,突然,一名暗探匆匆闯入书房,跪地急报:“王爷,大事不好!城郊发现敌军动向,似乎正在集结,有攻城的迹象!”
朱厚英心中一凛,知道没时间再犹豫了。他咬牙说道:“尚书大人,立刻调集城内可靠兵力,暗中包围那位重臣府邸,但先不要动手,等我命令。我们既要防止他做内应,又不能让他察觉我们已发现他的阴谋。同时,加强都城四门防御,全力备战!”
吏部尚书领命而去。朱厚英则立刻赶往皇宫,向皇帝禀明情况。皇帝听闻后,面色凝重,立刻下旨,让京城内外所有军队进入紧急状态。
都城内,气氛瞬间紧张起来。百姓们察觉到异样,人心惶惶。士兵们在城墙上严阵以待,弓箭手搭弓上弦,投石车准备就绪。
城郊,权臣一声令下,叛军如潮水般向都城涌来。按照计划,东路叛军率先抵达东门,开始发动猛烈攻击。喊杀声震天,箭如雨下。东门守将奋力抵抗,一时间双方陷入僵持。
与此同时,西路叛军悄悄绕道西门,准备趁守军不备发动突袭。而权臣亲自率领的精锐部队,则朝着南门快速逼近。
都城四门告急,城内那位重臣府邸周围,朱厚英安排的军队也在静静等待命令。此时的都城,仿佛置身于暴风雨的中心,随时可能被汹涌的叛军淹没。
皇帝听闻四门告急,当机立断,派遣麾下得力将领贯彻为东门都卫,即刻前往东门指挥防御作战。贯彻领命后,快马加鞭赶到东门。
此时的东门战况激烈,叛军攻势如潮,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城门。城墙上的守军在如雨的箭矢中顽强抵抗,不断有士兵中箭倒下,但立刻就有身后的同伴补上。
贯彻登上城墙,大声喊道:“将士们,莫要慌乱!听我指挥,给我狠狠地打!”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瞬间稳住了守军的阵脚。贯彻观察着叛军的进攻节奏,迅速做出部署,指挥弓箭手集中火力射击叛军的云梯手,又安排投石车朝着叛军密集处投出巨石。
在贯彻的指挥下,东门守军渐渐稳住了局势,叛军的进攻势头被遏制住。然而,就在东门战事胶着之时,西门那边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西路叛军趁着西门守军被东门战事吸引注意力,突然发动猛攻。西门守将一时应对不及,叛军已经开始攀爬城墙。情况万分危急,若西门被攻破,叛军便可长驱直入,都城危在旦夕。
而在城内,那位重臣似乎察觉到了自己被监视。他在府邸中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思量对策。他知道,一旦叛军攻城失败,自己必然会成为弃子,被朝廷清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个鱼死网破。
于是,他悄悄召集了府中的死士,准备趁乱打开城门,迎接叛军入城。就在他准备行动时,府邸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朱厚英担心这位重臣狗急跳墙,提前安排了一队精锐士兵,加强了对他府邸的监视。
重臣心中大惊,知道自己的计划可能已经败露。他一咬牙,决定孤注一掷,命令死士们杀出一条血路。顿时,重臣府邸内外喊杀声起,一场激烈的战斗爆发。
这边府邸内激战正酣,那边都城西门的局势愈发危急。南门方向,权臣率领的精锐部队也即将抵达。朱厚英在城中四处奔走,协调各方防御力量,忙得焦头烂额。他既要应对城内重臣的反叛,又要关注三门的战事,不知能否力挽狂澜。皇帝在宫中也密切关注着战局,焦急万分,却又无计可施。
就在都城局势千钧一发之际,远方突然扬起滚滚尘土,一支军队如猛虎般朝着都城疾驰而来。原来是锦州王朱厚武和康王朱厚烈率领部队及时赶到。他们本是奉皇帝之命,前往侦查明属辽国的动向。辽国乃是皇帝弟弟的藩国,此次行动旨在确保边境安稳,防范潜在威胁。
锦州王朱厚武一马当先,他身形魁梧,眼神锐利,大声喊道:“兄弟们,加快速度,都城危急,我们前去支援!”身后的士兵们士气高昂,齐声响应,马蹄声如雷,迅速逼近都城。
此时,西门的叛军已经快要爬上城墙,西门守将拼死抵抗,身上多处负伤。就在这关键时刻,锦州王朱厚武的军队赶到,如神兵天降般朝着叛军侧翼发起攻击。叛军猝不及防,顿时阵脚大乱。
“杀!”朱厚武挥舞着手中长刀,冲入敌阵,所到之处,叛军纷纷倒地。他的勇猛鼓舞了守军的士气,西门守将见状,也带领士兵们趁机反击,将爬上城墙的叛军纷纷击退。
与此同时,康王朱厚烈则率领另一支部队,朝着南门奔去。此时,权臣亲自率领的精锐部队已经抵达南门,正准备发动总攻。康王的军队突然杀出,与叛军展开激烈交锋。
“父皇在上,王朝兴亡在此一举,兄弟们,随我杀!”康王朱厚烈怒吼着,手中长枪如龙,直刺敌阵。士兵们以一当十,与叛军展开殊死搏斗。
城内,吴王朱厚英得知两位兄长率援军赶到,心中大喜。他立刻命令继续围困重臣府邸,防止其逃脱。同时,他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往支援各门战事。
而在皇宫内,皇帝看到两位皇子及时赶回支援,心中稍安。但他深知,局势依旧严峻,权臣势力庞大,这场战争胜负未卜。
权臣看到半路杀出的援军,脸色阴沉如水。他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攻城计划会被打乱。但他并不打算就此放弃,他指挥叛军重新集结,准备与援军展开一场更大规模的决战。
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大地。锦州王和康王的援军能否扭转战局。
锦州王朱厚武和康王朱厚烈的援军加入战场,让局势暂时得到缓解,但叛军在权臣的督战下,依旧负隅顽抗,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
在东门,贯彻与锦州王朱厚武会合后,两人商议战术。朱厚武说道:“贯东卫,叛军虽遭突袭,但战力仍不容小觑。我们需想办法打乱他们的阵脚,方能取胜。”
贯彻点头,目光坚定:“王爷所言极是。东门叛军主攻,兵力最为集中,若能在此处打开缺口,定能影响叛军士气。我观察到叛军后方粮草辎重处防守相对薄弱,若我们派一支精锐部队绕道突袭,或许能收到奇效。”
朱厚武眼睛一亮:“此计甚妙!我这就挑选一队死士,趁乱绕后。将军在此稳住正面防线,待我信号,便一同发动总攻。”
说罢,朱厚武迅速挑选了一队身手矫健的士兵,趁着战场混乱,悄悄绕到叛军后方。而在南门,康王朱厚烈与权臣的精锐部队激战正酣。权臣看到战局僵持,心中焦急,他深知时间拖得越久,对自己越不利。
于是,权臣暗中派了一支小队,悄悄脱离战场,朝着都城的一处隐秘地道摸去。这条地道是他提前命人挖掘的,直通城内,本打算作为攻城失败后的退路,此时他却想利用这条地道,派奇兵潜入城内,制造混乱,扰乱守军的部署。
城内,吴王朱厚英在关注各门战事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重臣府邸的围困。然而,这位重臣却异常狡猾,他一面让死士们在府内佯装抵抗,吸引注意力,一面暗中安排亲信,从府邸的密道偷偷逃出。
重臣的亲信溜出后,直奔那处隐秘地道的城内出口。他要与权臣派来的奇兵会合,里应外合,给守军来个措手不及。
此时,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各方都在为胜利拼死一搏。朱厚武带领的突袭小队能否成功烧毁叛军粮草。
朱厚武带领的突袭小队如鬼魅般穿梭在战场边缘,巧妙地避开叛军的巡逻队,成功绕到叛军后方的粮草辎重处。
“兄弟们,成败在此一举,烧!”朱厚武低声喝道。士兵们迅速取出火种,点燃了堆积如山的粮草。瞬间,大火冲天而起,照亮了半边天空。
“不好,粮草起火了!”叛军后方顿时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奔走。东门的贯彻看到信号,振臂高呼:“将士们,总攻时刻到了,杀啊!”
东门守军如猛虎下山般朝着叛军冲去,叛军腹背受敌,顿时阵脚大乱,开始节节败退。
在南门,康王朱厚烈虽然英勇奋战,但权臣的精锐部队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依旧对南门形成强大的压力。就在康王有些吃力之时,东门叛军溃败的消息传来,南门叛军听闻后,士气受到影响,进攻的势头有所减弱。
康王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抓住机会发动反击:“兄弟们,东门已胜,我们岂能落后,杀退逆贼!”士兵们士气大振,喊杀声中,将南门叛军逼退了数丈。
然而,就在城外局势稍有好转之际,城内的危机却在悄然降临。重臣的亲信顺利与权臣派来的奇兵会合,他们趁着城内守军大部分被调往城门防御,悄悄地朝着皇宫方向摸去。
他们的目标是劫持皇帝,一旦成功,便可扭转整个战局。此时,吴王朱厚英察觉到城内气氛有些异样,他心中隐隐不安,决定亲自带领一队人马在城内巡查。
“王爷,您看那边,好像有一群黑影在移动。”一名士兵指着前方低声说道。朱厚英心中一紧,立刻意识到可能是敌人潜入了城内。
“跟上他们,看看他们究竟要干什么。千万不要打草惊蛇。”朱厚英吩咐道。
与此同时,皇帝在宫中也收到了一些风声,得知可能有敌人潜入。他虽表面镇定,但内心也十分担忧。
“来人,加强宫中守卫,绝不能让逆贼踏入皇宫半步!”皇帝下令道。
这场战争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城外的战斗仍在继续,城内又突发变故。
朱厚英带领人马悄悄跟在那队黑影身后,只见他们行动诡秘,目标明确地朝着皇宫方向行进。朱厚英心中明白,这些人定是想趁乱对皇帝不利,他心急如焚,却又不敢贸然行动,生怕打草惊蛇,导致敌人狗急跳墙。
当这队黑影来到皇宫附近时,突然分成两队。一队继续向皇宫正门靠近,另一队则绕向皇宫侧门,似乎想要两面夹击。朱厚英见状,立刻做出部署,他对身旁的将领说道:“你带一队人去正门,务必拦住他们,不要让一个人进宫。我带其他人去侧门。记住,尽量抓活的,问出幕后主使。”
将领领命而去,带领一队人马如疾风般冲向皇宫正门。朱厚英则带着剩下的人悄悄绕到侧门,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不多时,绕向侧门的黑影出现了。他们正准备动手打开侧门,朱厚英大喝一声:“动手!”他带领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扑向敌人。
黑影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他们很快反应过来,迅速与朱厚英等人展开搏斗。这些黑影显然都是训练有素的杀手,身手不凡,一时间,双方陷入了激烈的交锋。
在皇宫正门,将领带领的士兵们也与另一队黑影展开了激战。喊杀声在皇宫周围回荡,局势变得异常紧张。
而在皇宫内,皇帝听到外面的喊杀声,心中愈发担忧。他站在宫殿前,看着周围严阵以待的侍卫,强装镇定地说道:“朕乃一国之君,岂会惧怕这些逆贼。众卿务必坚守岗位,保卫皇宫安全。”
此时,在城外战场上,叛军得知粮草被烧,军心大乱。锦州王朱厚武和康王朱厚烈趁机发动全面进攻,叛军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向后溃败。
权臣看到局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心中又急又怒。他知道,如果不能尽快扭转局面,自己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他决定亲自带领一队精锐,做最后的拼死一搏,希望能突破南门防线,杀入城内。
城外喊杀声震天,城内皇宫也陷入激战。
皇宫侧门的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朱厚英与黑影们杀得难解难分。朱厚英剑法凌厉,接连击退数名敌人,但敌人悍不畏死,前赴后继地扑上来。
一名黑影瞅准朱厚英的间隙,挥刀刺向他的后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薛玲丽不知何时赶到,她手持长剑,快速挡在朱厚英身后,“当”的一声,架开了这致命一击。
“你怎么来了,这里危险!”朱厚英一边与敌人搏斗,一边焦急地喊道。
“我放心不下你。”薛玲丽简短回应后,便与朱厚英并肩作战。两人配合默契,逐渐占据上风。
与此同时,皇宫正门处,将领带领的士兵们也发挥出顽强的战斗力。他们以一当十,凭借着对皇宫的忠诚,死死拦住了企图闯入的黑影。经过一番苦战,正门的黑影渐渐支撑不住,开始四散奔逃。将领乘胜追击,力求将这些敌人一网打尽。
而在城外,权臣亲自带队发起冲锋。他红着眼睛,挥舞着长刀,疯狂地砍杀着阻挡他的士兵。在他的带领下,叛军如疯狗般朝着南门冲来。康王朱厚烈看到权臣亲自出马,深知这是一场硬仗。
“将士们,守住城门,绝不让逆贼踏入都城半步!”康王大声疾呼,激励着士兵们的士气。士兵们用身体筑起一道防线,一次次击退叛军的进攻。
就在局势胶着之时,锦州王朱厚武解决了东门的叛军后,率领军队赶来支援南门。“逆贼,看你还能往哪跑!”锦州王一声怒吼,率军从侧翼杀入叛军阵中。
叛军腹背受敌,顿时大乱。权臣见状,心中暗叫不好,知道大势已去。但他仍不甘心失败,妄图杀出一条血路逃走。
然而,城内的朱厚英和薛玲丽在解决了侧门的敌人后,从俘虏口中得知了权臣的地道计划以及城内可能还有其他隐藏的敌人。朱厚英意识到,即便城外叛军被击退,城内的隐患不除,依旧危机重重。
他立刻派人通知皇帝加强宫中戒备,同时自己带领人马在城内展开地毯式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