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分封(1/1)
皇帝高坐于金銮宝殿之上,神色庄重而威严。殿下,诸位皇子恭敬而立,气氛肃穆。
“朕今日,分封诸位皇子,望尔等各守其土,造福一方。四子朱厚武,封为锦州王,封地于秦地。五子朱厚烈,封为康王,封地在中山。六子朱厚文,封为青王,封地于鲁地。七子朱厚英,封为临安郡王,封地在吴郡。八子朱厚乐,封为楚王,封地于楚地。”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诸位皇子齐声谢恩:“儿臣谢父皇隆恩,定当不负所望。”
此时,人群中的朱厚英心中思绪万千,不知这吴郡的封地将会有怎样的未来等待着他。而他身旁的其他皇子,也各自怀揣着不同的心思。
与此同时,在后宫之中,被封为洛瑶宫主的薛玲丽正通过直播系统,悄悄地向现代直播着这一场盛大的分封仪式。
“小伙伴们,看看这古代的分封,是不是超级壮观!”薛玲丽兴奋地对着直播系统说道。
与此同时,在后宫之中,被封为洛瑶宫主的薛玲丽正通过直播系统,悄悄地向现代直播着这一场盛大的分封仪式。
“小伙伴们,看看这古代的分封,是不是超级壮观!”薛玲丽兴奋地对着直播系统说道。
直播屏幕上,现代的观众们纷纷留言:“太震撼了!”“这场景只在电视剧里见过。”
分封仪式结束后,诸位皇子各自准备前往封地。朱厚英也开始着手收拾行装,准备前往吴郡。
薛玲丽得知自己要随朱厚英前往吴郡,心中既期待又有些忐忑。她一边收拾着自己的物品,一边对着直播系统吐槽:“也不知道这吴郡是个啥样,会不会很无聊啊。”
很快,出发的日子到了。朱厚英带着薛玲丽以及一众随从,踏上了前往吴郡的路途。一路上,薛玲丽好奇地看着沿途的风景,时不时通过直播系统和现代的观众分享。
“哇,这古代的山水真美啊!”薛玲丽感叹道。
经过多日的奔波,他们终于抵达了吴郡。刚进入吴郡,薛玲丽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这地方看起来还不错嘛!”薛玲丽笑着对朱厚英说道。
没过多久,便迎来了朱厚英与薛玲丽的大婚。整个吴郡王府张灯结彩,红绸飘扬,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清晨,薛玲丽便在丫鬟们的伺候下开始梳妆。她坐在铜镜前,看着镜中自己绝美的容颜,心中却满是紧张与期待。化妆师精心地为她描绘着妆容,蛾眉轻扫,朱唇轻点,发间插上璀璨的珠翠,愈发显得她娇艳动人。
吉时已到,薛玲丽身着华丽无比的凤冠霞帔,在喜娘的搀扶下,缓缓迈出房门。那霞帔上绣着的龙凤呈祥图案栩栩如生,金线闪烁,光芒夺目。
她手中紧紧握着红绸花球,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向大堂。
堂内,宾客满座,欢声笑语不断。朱厚英身着红色喜服,身姿挺拔,俊朗非凡,正满脸期待地等待着他的新娘。当薛玲丽踏入大堂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满是惊艳与赞叹。
司礼官高声唱和着婚礼的礼节,“一拜天地!”薛玲丽和朱厚英并肩而立,对着门外的天地深深鞠躬。“二拜高堂!”他们转身面向正座上的长辈,恭敬行礼。“夫妻对拜!”两人相对而视,目光交汇,充满了深情与期许,然后互相弯腰行礼。
行礼完毕,喜娘将薛玲丽搀扶进洞房。洞房内布置得温馨而浪漫,红烛摇曳,锦被绣枕。薛玲丽坐在床边,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透过盖头的缝隙,她看到地上那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甜蜜。
此时,朱厚英在外面应酬完宾客,略带几分醉意地走进洞房。他的脚步略显急切,心中满是对新娘的渴望与期待。走到薛玲丽面前,朱厚英轻轻挑起她的盖头。盖头落下,薛玲丽那娇羞的面容展露无遗,她美目流转,双颊绯红,犹如盛开的桃花般娇艳。
朱厚英不禁看呆了,良久才回过神来,轻声说道:“爱妃,你真美。”
薛玲丽抬眸看向他,眼中既有娇羞,又有坚定。
“王爷,往后咱们可要一起努力,让这吴郡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薛玲丽说道。
朱厚英微微一笑,点头应道:“爱妃所言极是,本王定当与你携手共进。”
新婚之夜,两人在温馨中憧憬着未来。
新婚过后,薛玲丽很快就投入到了对吴郡的规划之中。她凭借着现代人的见识和智慧,开始对王府的事务进行改革。
她先是整顿了王府的账目,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又对下人们进行了重新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一日,薛玲丽在书房中与朱厚英商议。
“王爷,我觉得咱们可以在吴郡开办一些工坊,让百姓们多些生计。”薛玲丽指着桌上的图纸说道。
朱厚英微微皱眉:“爱妃,此事是否过于冒险?”
薛玲丽耐心解释:“王爷,您看这工坊若是办起来,不仅能增加税收,还能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
朱厚英思索片刻,点了点头:“爱妃所言有理,那就依你之计行事。”
说干就干,薛玲丽亲自选址,招募工匠。在她的努力下,工坊很快就办了起来,生产出的物品精美实用,受到了周边地区的欢迎。
然而,随着工坊的兴起,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
当地的一位富商,觉得自己的生意受到了影响,于是暗中勾结一些地痞流氓,试图破坏工坊。
一天夜里,工坊突然起火。幸好薛玲丽早有防备,组织人手及时扑灭了大火,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经过调查,薛玲丽发现了富商的阴谋。她决定要给对方一个教训。
经过调查,薛玲丽发现了富商的阴谋。她决定要给对方一个教训。
薛玲丽将此事告知了朱厚英,朱厚英怒不可遏:“这等奸商,竟敢如此放肆!”
两人决定先不动声色,暗中收集更多证据。与此同时,他们找来国相(就是郡的太守,分封时随封王离京)商议对策。
国相沉思片刻后说道:“王爷,王妃,此事需从长计议。如今我们虽有自治权,但也不能轻易与当地富商势力闹得太僵,以免引起更大的麻烦。”
薛玲丽却说道:“国相大人,若是就此姑息,那往后此类事情只会越发猖獗,我们必须要树立威信。”
国相点了点头:“王妃所言不无道理,只是行事还需谨慎。”
经过一番谋划,他们决定利用法律手段来制裁富商。在收集到充分的证据后,朱厚英下令将富商抓捕归案。
然而,富商在狱中却依然嚣张,他暗中派人向其背后的势力求救。
不久,一些当地的权贵纷纷出面,为富商说情。
朱厚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在薛玲丽和国相的支持下,他坚决不为所动。
最终,富商被依法惩处,其财产也被充公,用于改善吴郡的民生。
此事过后,吴郡的百姓对朱厚英和薛玲丽更加敬重和拥护,而其他心怀不轨之人也不敢再轻易造次。
但吴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新的问题和挑战接踵而至。
此事过后,吴郡的百姓对朱厚英和薛玲丽更加敬重和拥护,而其他心怀不轨之人也不敢再轻易造次。
但吴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新的问题和挑战接踵而至。
由于之前的风波,吴郡的商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商人开始对在吴郡的投资持观望态度,贸易往来也有所减少。
薛玲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与朱厚英和国相再次商议对策。
“我们必须想办法恢复商人们的信心,重振吴郡的商业。”薛玲丽说道。
国相提议道:“不如举办一场盛大的商贸会,邀请各地的商人前来,展示我们吴郡的优势和诚意。”
朱厚英点头赞同:“此计可行,但要如何吸引他们前来呢?”
薛玲丽灵机一动:“我们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减免税收,提供便利的交通和住宿。”
于是,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商贸会。薛玲丽亲自监督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展,确保万无一失。
终于,商贸会的日子到了。来自各地的商人云集吴郡,热闹非凡。
在商贸会上,吴郡展示了丰富的特产和精良的工艺品,让商人们眼前一亮。再加上优惠的政策,许多商人当场就签订了合作协议。
吴郡的商业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然而,就在这时,中央传来消息,由于太后的病发生变化,需要各地封王进京。朱厚英作为封王,也接到了召回的命令。
这让刚刚走上正轨的吴郡又陷入了不安之中。
面对中央的召回命令,朱厚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深知孝道的重要性,身为封王,有责任进京;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离开吴郡后,这里刚刚取得的发展成果会受到影响。
薛玲丽看出了朱厚英的忧虑,安慰道:“王爷,您放心去吧,吴郡有我和国相在,定会守护好这一方土地。”
朱厚英紧紧握住薛玲丽的手,深情地说:“爱妃,一切就拜托你了。”
朱厚英带着部分亲信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上。薛玲丽则和国相一起,继续治理吴郡。
在朱厚英离开的日子里,薛玲丽不辞辛劳,每日都会去工坊和农田查看情况,关心百姓的生活。国相则在政务上给予她诸多支持和建议。
然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趁机散布谣言,说朱厚英因为不满皇帝,被找回,怕是凶多吉少了,吴郡即将失去靠山,试图引起民众的恐慌。
薛玲丽得知后,立刻召集百姓,当众澄清谣言:“大家莫要听信谗言,王爷是因为封王在分封后,都要回京复命,我们要相信他一定会平安归来,而且吴郡在中央的庇护下,定会繁荣昌盛。”
百姓们听了薛玲丽的话,心中的不安渐渐消散。
可就在这时,吴郡却遭遇了罕见的旱灾,粮食歉收,百姓生活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