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大明起兵,镇西军危(1/1)
南楚正在大战之际,大明国主朱温亲率百万大军叩关。
镇西将军张彪在函谷关血战三日,南楚危。
一道道密函发往京都。
贾谊立即聚集五十万军队,随时准备支援,并去其密令,让张彪毋必死守函谷关。
大明精兵悍不怕死,一连七日,不停猛攻。
因是三界之地,鱼龙混杂。
朱温派出暗杀小队。
几日的轮战,大明军队最终还是鸣金收兵。
张彪让人轮休,自己也回城休整,等待大明军队的下一次强攻。
这一日,在城中的张彪突遭暗杀。
虽在亲卫队拼死抵抗之中,却依旧受到重伤。
张彪腿被砍断,其身中一箭。
就在此时,大明军队发动猛攻。函谷关岌岌可危。
张彪让人把自己绑在函谷关的山头之上,并言:与函谷关共存亡。
南楚镇西军士气高涨,高呼,镇西军在,函谷关在。
南楚大军中除了猛虎军和龙骑军,最强之军,是镇西大军。
因为镇西军是国师长安待过的地方。而且镇西军有两次攻打过南楚京都,并两次换了帝皇,更是从龙之军。
南楚百姓皆知,宁皇喜欢国师。没有国师就没有宁皇,更没有如今南楚霸主。
长安之名,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无论是从镇西军出来的,还是如今是镇西军人,都以镇西军人为傲。
张彪这一生,都在镇西军中度过。他爱南楚,爱这片土地,更爱镇西军。
他和张虎追随长安,那是他们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长安、胡可可、贾仁、张虎、张彪,五人之情,比山高,比水深。
每每夜深人静时,喝酒对月,恍惚之间,五人的打闹就在眼前。
他看着将士们一次次的打退来犯之敌,眼中泪花闪烁。
将士不惜死,用生命守护山河。
这是镇西军之魂。
只要张彪一天不死,函谷关就不会丢。
这是将士的呐喊,更是将士希望张彪坚持下去。
他想看着函谷关,想看着自己的将士。
求救的密函已发往京都,最少也要等到援军来。
张彪咬了咬舌头,想让痛,使自己不闭眼。他知道,一旦闭上眼,就再也睁不开了。
回想这一生,已经足够风光。
只是,有些担心张夭夭,那是他兄弟唯一的女儿。
一想到她,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实力强悍。他已不是乐乐的对手,真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其实,在修真界他还很年轻。
拜师大元帅段文鸯,如今已是将军。当有我们张氏家族的风范。
长安不知去向,可可回了青丘,贾仁死了,张虎也死了,他也将死去。
人啊!总是想多活!他也不例外。
真的还想再见长安一面,也想和可可聊一聊,她爱的甜蜜枣和年糕已准备了很多很多。
想看着南楚越来越强盛。
长安曾说,西牛贺洲只有统一,才不会再有战争,也不会再有流血和杀戮。
好想看到那一天。
张彪一直努力,也坚信那一天到来。
曾经,五人聊天时,宁皇也来了。
那一夜,国师喝了很多酒,说了很多话。
他说,有一个国家,很大很大。没有战争,没有杀戮。各族人民都很团结,人人平等,百姓安居乐业。军人,是伟大的,是保护百姓的,是受百姓拥戴的。律法公平、公正。一切行为,只要不违法律,皆可做………
那一夜,宁皇眼中放着光,贾仁眼中满是期望,他和张虎心中的火被点燃,胡可可说那是天堂。
从此以后,宁皇变了,贾仁更变了,他与张虎也变了。
她们什么也没商量,只是走着长安描绘的那一条路。
行吗?只要努力,一定行。
即使他没完成,那么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终究会完成。
南楚让他看到了希望,更看到了未来。
长安没有错,也不会错。
南楚京都,贾谊收到镇西军的密函,连夜召集文武百官商讨对策。
当听到边城告急,众人顿时议论纷纷。
南楚正值两线作战,又有大明国叩关。
南楚已在风雨飘摇之中。
又闻镇西大将军张彪身受重伤,更是人心惶惶。
贾谊扫视文武百官,肃目道,
“如今南楚正值危难之际,需要各位鼎力相助。只要大家众志成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赢的仗。诸位,有谁愿意领兵五十万,支援镇西军。”
大殿内文武百官皆低头,镇西大将军张彪生命垂危,自己去又能做些什么?
一旦函谷关攻破,南楚边危。自己领兵,将陷入困境,生死难料。
贾谊很失望,南楚将军如此之多,居然无人敢领兵出战。
国家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相冲突时,他们的选择往往是自己的利益。
这一次战争结束,一定要选拔一批新鲜的血液。
人老了,心气就没有,那一份热血就没了。
当贾谊准备点将时,刚刚回京暂任刑部尚书的江尚站了出来,高声道,
“我愿领兵!”
此言一出,所有的目光齐聚在他的身上。
江尚是第一次科举的三甲之一,更是天子门生,号称南楚三杰之一。
从政二十几年来,负责巡查考核。是南楚官员的噩梦。
其人,一心为国,无私无畏。在民间声誉极大。
在军中,威望也很高。特别是望城坡一战,令军中将士心服口服。
一个柔弱书生,能得到将士的尊重,可见一斑。
只是,如今的他,咳嗽不断,满头白发,一副垂垂老矣之模样。
不到五十岁,就如此苍老,是为国操了太多太多的心。
即使答应他去,大战过后,以他的病情,还能回吗?
贾谊叹息一声道,
“江尚书,南楚还有人。”
江尚恭手,眼光凝聚,身上气势汹汹。
那一刻,他已是真正的将军。
“老朽是一介书生,略通一些兵书。承蒙军中将士看得起,曾也暂代指挥史一职。见过刀枪箭雨,更见过血肉横飞。虽不曾提刀上阵杀敌,但也站在城头指挥决战。那时,不曾后退一步。如今,南楚势微,需要一个经历过大战的老将,而我恰恰就是。这支援之战,我最合适。不要看我年迈,对付小小明朝军队,还是有把握。大司马,老朽愿领军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