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浣熊人的故事(1)(1/1)

“滋——滋——”哔哔小子发出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全息磁带开始缓缓转动,艾伯特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听着从里面传出的每一个字。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唯有老旧设备运转时发出的细微声响,在这密闭空间里回荡。

“记录日期:2075年3月21日

今天,万费顿主管神情冷峻,眼神中透着狂热与偏执,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将试验中的10 - 011病毒更名为FEV。

在这个号称能够增强体能的神秘病毒面前,他的关注点显得格外诡异。他对那些四芯螺旋结构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心,反而对病毒主要功能的稳定性不甚在意。

他坚信,这种全新的结构将彻底改变哺乳动物的本质。在他的办公室里,他对着我们几个核心研究员挥舞着手中的数据报表,唾沫横飞地阐述着他的观点,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被病毒重塑的新世界。

此前,我们用单细胞生物进行的实验堪称完美。在显微镜下,那些单细胞生物的基本代谢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生命活动。

更令人震惊的是,它们对辐射的免疫力远远超过了我们之前的所有预计。当我们将辐射剂量不断加大,其他对照组的生物纷纷失去活性时,这些被FEV病毒感染的单细胞生物却依旧顽强地存活,并且还能进行正常的分裂繁殖,这一结果让整个实验室都陷入了短暂的疯狂。

附加说明:原始脊柱动物似乎对这种病毒有着天然的免疫力,无论我们如何调整病毒的浓度和感染方式,它们都没有出现任何被感染的迹象。

而进一步在植物细胞上的实验,已经被万费顿主管以‘不符合研究方向’为由,果断下令取消了。当时,负责植物实验的莉莉安博士据理力争,试图说服主管继续研究,可万费顿主管根本听不进去,直接摔门而去,留下满脸失落的莉莉安和我们面面相觑。”

“记录日期:2075年5月9日

今天,实验室里弥漫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我们小心翼翼地为几个品种的扁虫接种了FEV病毒,每一个操作都精确到极致,生怕出现一丝差错。

几个小时后,奇迹出现了!在培养皿中,那些原本小巧的扁虫,体形肉眼可见地增大了28%,它们在培养液中缓缓蠕动,与之前的模样判若两虫。

不仅如此,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病菌测试,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扁虫竟然对39种病菌全部免疫,它们就像是穿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铠甲,在充满病菌的环境中安然无恙。

更令人振奋的是,每个样本都依然保持着繁殖下一代的能力,新的DNA结构也成功地遗传给了扁虫的后代。

虽然只是单纯的无性繁殖,但在昆虫身上的这次试验无疑是比较成功的。看着培养箱里不断繁衍的扁虫,我们心中满是成就感,仿佛看到了FEV病毒无限的可能性。

然而,就在我们准备乘胜追击,开展下一步研究时,万费顿主管却突然下达了推迟试验的命令。他面色阴沉,只是简单地说‘直到上面的指示传达下来,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说罢,他便匆匆离开了实验室。

我们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满心疑惑与无奈,不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记录日期:2075年6月30日

今天,我们迎来了白鼠实验的重要时刻。在那个特殊的实验舱里,我们成功为一批不同品种的白鼠接种了FEV。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整个实验室的人都围在观察窗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实验舱内的白鼠。

在几个小时内,它们的体形就开始发生变化,原本小巧玲珑的身体逐渐膨胀起来。9天后,当我们再次对它们进行测量时,惊喜地发现所有白鼠的体形比最初增加了31%。

随后的解剖过程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在解剖台上,我们小心翼翼地切开白鼠的身体,发现增生现象主要出现在肌肉组织和部分内脏器官上,例如肝脏变得更加厚实,心脏跳动得更加有力,肾脏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而且,还有一个出乎预料的发现——那些被感染的白鼠在通过迷宫测试时,所用的时间比普通白鼠少了很多。它们在迷宫中穿梭自如,仿佛对路线了如指掌。

我们兴奋不已,决定通过更多的试验来证明这些发现的可靠性,这或许将开启FEV病毒研究的新篇章。”

“记录日期:2075年11月9日

今天,实验室里的气氛格外压抑。我们用FEV感染了218只兔子,为了更准确地监测病毒对兔子脑部的影响,半数的实验体被植入了电极。

在植入电极的瞬间,那2 - 3秒的时间仿佛无比漫长。几乎是在植入的同时,兔子脑部电极的活跃程度瞬间增加,它们的身体也开始发生变化,体形再次增大。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兔子变得异常具有攻击性,尤其是雄性兔子,它们会毫无征兆地攻击周围的一切,甚至连自己的同类也不放过。

在观察室里,我们亲眼目睹了一场惨烈的争斗,几只兔子相互撕咬,鲜血染红了笼子。对它们的脑组织解剖后发现,大脑中的树状血管增生变长了,尤其是在大脑皮层的前端和边缘部位最为明显。

看着显微镜下那些异常的血管结构,我们心中充满了疑惑,不知道这一系列的变化将会给后续的研究带来怎样的影响。”

“记录日期:2076年1月12日

今天,我们迎来了新的突破。在第11 - 011批次的研究中,我们成功将有丝分裂的效率提高到了43%。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用新病毒感染了160只浣熊。

就像我们期待中的那样,它们的体形开始逐渐增大。在运动测试中,这些浣熊的表现更是让我们惊叹不已,它们的智力和动作灵敏度在史策勒—卡勃指标中增加了19点。它们在测试场地中灵活地跳跃、攀爬,甚至能够直立行走自如,轻松地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挖掘它们的智慧和潜能,我们决定将其投入FEV病毒培养槽中进行培育。那个装满了FEV病毒原液的培养槽闪烁着荧绿的光芒,在我的眼中,它们仿佛就是一个孕育着奇迹的摇篮。

我们小心翼翼地将那些聪明的浣熊都放入其中,心中满是期待,不知道它们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将会发生怎样惊人的变化,也不知道这是否会为我们揭开FEV病毒更深层次的秘密。”

“记录日期:2076年5月13日

今天,在万费顿主管的带领下,科研小组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终于合成了第11 - 101a批次FEV病毒。

我们满怀期待地感染了23只纯种和杂种狗,然而,结果却与我们预想的有些不同。所有的实验体几乎在感染的瞬间就发生了变化,它们的体形快速增长,伴随着的是侵略性也增加了许多。它们在笼子里疯狂地咆哮、撞击,眼神中充满了凶狠与暴戾。但令人失望的是,并没有明显的智力增长迹象。

为了找到问题的关键,我们决定将与第11 - 011批次(浣熊)的80对基因进行等位交换。

在接下来的14周里,实验室里灯火通明,我们日夜不停地进行研究和观察。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不尽人意,101a批次的全部实验体都出现了各种异常状况,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将它们全部销毁。看着那些被销毁的实验体,我们心中满是失落,但也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的决心。”

“记录日期:2076年10月4日

今天,等位基因交换实验终于完成。最新运来的11只黑猩猩被11 - 111批次感染后,它们的生长和免疫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我们尝试利用放射线和化学制剂促使其产生癌症,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这些黑猩猩都顽强地抵抗着,没有一只出现癌变的迹象。然而,它们的侵略性也随之急剧增加,变得极其危险。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不得不将它们单独监禁在特制的笼子里。那些笼子由坚固的合金打造,四周布满了防护措施。

但即便如此,我们在靠近时依然提心吊胆。不幸的是,两个实验体出现了剧烈的癫痫症状,它们在笼子里痛苦地抽搐着,发出凄惨的叫声,最终还是死去了。

看着它们的尸体,我们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奈。剩下的实验体也因为存在太多未知的风险,全部被销毁。每一次的失败都让我们更加谨慎,也让我们对FEV病毒的研究之路充满了敬畏。”

“记录日期:2077年8月16日

今天,实验室里炸开了锅。万费顿主管一脸严肃,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下令将全部有关FEV的实验开始分批次地转移到马里波萨军事基地。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竟然计划在人体上进行深入的试验!这个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实验室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我再也无法保持沉默,当即站出来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我义愤填膺地对着万费顿主管说道:‘人体试验违背了基本的伦理道德,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的研究成果,就将无辜的人推向未知的深渊!’

我的团队成员也纷纷站出来支持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对人体试验的反对。

然而,万费顿主管却充耳不闻,他冷冷地看了我们一眼,丢下一句‘这是命令’,便转身离开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感到了一股无比的绝望和愤怒,我知道,一场巨大的危机即将来临。我和我的团队坚决声明,我们绝对不推荐使用人体进行试验,无论面临怎样的压力,我们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和良知。”

“咔哒”的一声脆响,全息磁带运转完毕,哔哔小子播放的语言信息也到此戛然而止。

艾伯特缓缓摘下耳机,眼神中若有所思。听完这位颇有道德感的无名氏研究员的最后遗言,他总算是对FEV病毒的实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段记录下来的遗言明确地证实了那些变异浣熊人的来历。

这些因为FEV病毒感染,而具有极高智慧的浣熊人,肯定是趁着核爆发生的时候,整个基地陷入极度恐慌之际,趁乱挣脱了它们的束缚,从某些秘密的渠道中逃离了这处死亡之地。

而那头惨死在他们手上的巨大浣熊人,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缘故继续逗留在这里。它在这片荒芜的废墟中,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岁月,在病毒的不断侵蚀和环境的残酷考验下,变异得如此可怕。它顽强地存活了下来,直到彻底丧命在艾伯特他们的枪口之下。

艾伯特望着眼前破败的实验室,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场与FEV病毒相关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