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2/1)

“郭淮将于明春出兵,又不是伐蜀,那他们到底意欲何为?”

李简望着从《老子想尔注》里翻译出来的一段文字,眉头紧蹙。

可此等军机,不是他一个小小狄道县长能推测出来的。

李简的任务是将这匹绢布原封不动送往汉中。

每年从汉中运送蜀锦到陇右诸郡,以及从雍凉一带贩卖羊皮、瓷器到蜀中的商贾们,便是他最好的“交通员”。

这匹绣满情报的绢布,混在几十匹类似款式的布料里面,在七日之后到达了狄道县一家绸布店内。

随后,便会送到准备前往蜀中贸易的商贾手中。

由于刘瑶他们在陇西挑起了战端,目前这一带的边境被曹魏完全关闭。

前往汉中的商队只能绕路陈仓,改走陈仓道入蜀。

他们将在陈仓城外接受魏军的例行检查,再由散关进入穿越秦岭的大道。

陈仓守将王生是个谨小慎微之人,他特意安排手下严查来往商贾,以免有奸细混在其中。

那匹绣着情报的绢布自然也在严格审查范围之内。

可吏员们只是将绢布散开查看一下里面没有夹带,便让商贾将其收好拿走。

谁也没能看出上面的“猫腻”。

退一万步说,就算知道有问题,不懂阿拉伯数字的曹魏的官吏也查不出个子午卯酉来。

他们还以为是种另类的花纹。

经这么一耽误,这匹绢布到达刘瑶手上时,已经是延熙三年的十一月。

刘瑶将萤华的情报翻译出来,与李简发出同样的疑惑。

按照情报所述,郭淮将于明年春天出兵,然而却不是攻打季汉。

那是去打谁?

刘瑶取来舆图,很快找到了答案。

羌氐胡人!

雍凉一带居住着数十万胡人,而刘瑶只带走了十万,还有一大部分没走。

这些胡人里,有不少在迷当、芒中等部落阖家迁移到沓中后,顺势占领了他们的地盘。

而郭淮上次吃了自己借道羌氐偷袭陇西的亏,这番出兵定是要将这些胡人彻底赶走,不让他们再在陇西周边活动。

郭淮攻打羌氐胡人,必定带着满满的恨意,绝不可能手软。

以曹魏屠城的尿性,这帮胡人明年春天可就要遭殃了。

自己要不要去拯救一下?

不要。

刘瑶刚动了恻隐之心,就立刻改变主意。

按理说,拯救别人免遭刀兵是件天大的善事。

可按照明年的整体规划,四月他要配合东吴攻打凉州,八月还有更重要的东征。

若刚一开春就发兵去跟郭淮干仗,势必要打乱后面两场战役的安排。

何况,自己目前的兵力和准备,还不足以与“小夏侯”郭淮一战。

刘瑶不能因为祖父刘备那般的妇人之仁,扰乱整个战略谋划。

他不得不做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简而言之,就是隔岸观火。

胡人,也分好多种,必须区别对待。

那十万个跟随自己迁往阴平沓中的胡人,就是未来的汉家百姓。

自己的仁德之心,是要用在自家百姓身上的。

至于剩下的那些抢占芒中、迷当等人祖地的胡人,甚至其中还有不少羯族人、匈奴人,被郭淮杀了也就杀了吧。

或许他们的惨死,还能让留在阴平的胡人们更加看清曹魏的本质,未来也会更加忠心于大汉。

刘瑶说服自己后,将写有情报的纸张和布匹烧成灰烬。

-----------------

汉延熙三年,时间放在东吴年号上,便是赤乌三年。

史书中记载,这一年的东吴地区“冬十一月,民饥。”

而在巨丽宏伟的建业城中。

孙权正与大臣们紧锣密鼓筹划着明年的伐魏大计。

丞相顾雍首先发言:“当前遍地饥荒,各州郡的粮仓都在赈济灾民,势必影响到我军囤积明年所需的军粮。”

卫将军全琮跟着上前建议:“此次伐魏我军粮少,宜速战速决。”

大将军诸葛瑾拉着张长脸,感到有些惋惜:“魏国强大,我们想迅速打败他们绝非易事。不过眼下天灾降临,只好如此。”

玉阶之上,孙权随手从桌案上取来一卷竹简:“殷德嗣刚刚给朕上书,他可不若子瑜这般想。”

说罢,孙权将零陵太守殷礼殷德嗣的奏疏拿到诸葛瑾面前,再传给众臣看。

“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莅事。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亡……”

这段话说的是,如今天下纷乱,而曹魏竟由曹芳一个小孩子继位,正是上天要放弃曹家的预兆。

孙权最好借此机会,带着全国兵马御驾亲征,定能一战成功。

诸葛瑾看罢大惊失色:“殷德嗣怎能出此大谬之言?竟蛊惑陛下倾全国之力亲征!”

顾雍也在一旁直摇头:“陛下乃九五至尊,怎能轻易亲征?伐魏之事,有我们这帮臣子足矣。”

全琮叹了口气:“殷德嗣枉为人臣,应当治罪。”

看来,东吴群臣都不太想让孙权再送个十万出去。

同样,孙大帝也没了早年间“射虎孙郎”的风发意气。

他朝着这三位自己最信任的臣子点了点头:“朕如今的确不宜亲征,伐魏之事还须卿等多多费心。”

说罢,他又拿起濮阳兴的奏疏:“蜀国大司马蒋琬已经同意,待明年我军伐魏之时,他们也会趁机从西面发起进攻。魏虽强,却无法同时抗衡两国,而今优势在我,卿等勉之。”

“西蜀自从愚弟孔明去世后,再无伐魏之能臣。蒋琬、费祎守成有余,攻伐则不足。”诸葛瑾摇了摇头,“臣恳请陛下勿要寄希望于蜀,还是要做好我国孤军北伐的准备。”

“子瑜不可小觑于蜀。”孙权挥手叫上来几个宦官,每人手持一个托盘呈在众臣面前。

“濮阳兴这次使蜀,除了带回来联手伐魏的好消息之外,还给朕带来西蜀奉献的礼品。”

孙权指了指盘中的葡萄酒和石蜜:“众卿不妨尝上一尝。”

见皇帝赐下美味,诸葛瑾、全琮等人连忙拜谢,随后各自品尝起来。

“滋味如何?”孙权的问话显然另有深意。

这些臣子身居高位,都是吃过见过的主,应该能给出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

“石蜜甘甜,葡萄酒更是醇香浓厚。都是上好的珍品。”

顾雍率先品评,随即露出疑色:“不过,这西域所产的佳酿美味,西蜀为何当成礼物送给陛下?”

按理说,作为国礼,西蜀更应该以自家物产相赠。

比如蜀锦、邛杖。

“哈哈!”孙权大笑两声,抚了下胸前紫髯,“果然连卿等都骗过了。”

诸葛瑾不解其意:“臣请陛下明示。”

“这两样东西,并非来自西域,而是蜀中所产。”孙权给出了令人震惊的答案。

“什么?竟是蜀中产的?”

“这怎么可能?!”

群臣显然不信。

“蒋琬可不是个会说谎的人。”孙权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这一定就是蜀中所产没错。”

他之前从重臣潘濬口中,对其表兄蒋琬的人品了解甚多。

孙权伸手也拿了一块石蜜举在身前,一双虎目环视群臣:“蕞尔西蜀,竟能产出如此珍品,卿等还敢小觑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