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提升自身的硬实力(1/1)

中野喜次郎最终还是没能禁得住海尔电冰箱的价格优势,准备尝试将其引入到东瀛。

这些日子,他让欧洲的朋友了解了一下海尔厂和利勃海尔集团之间的合作,结果得知利勃海尔集团前段时间推出的一款电冰箱在性能上,基本与海尔厂的这款电冰箱大体相同。

在性能相同的基础之上,海尔厂的产品价格却只是利勃海尔的一半。

这么比较的话,海尔厂的产品的确拥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中野喜次郎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商人的本性战胜了一切。

“合作愉快,我想中野先生一定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但愿吧!”

刚签了合同,中野喜次郎就已经有点儿后悔了。

之前引入五叶电风扇、电饭煲,还有空气炸锅,是因为中国人掌握着技术专利。

现在要把中国生产的电冰箱引入国内,中野喜次郎都找不到为自己开脱的借口了。

此刻,他的心情也十分矛盾,寄希望海尔电冰箱可以在东瀛国内大卖,让他狠狠地赚上一笔,却又希望市场反应冷淡,以此来证明李天明想要在家电领域同东瀛掰手腕,就是个十足的笑话。

签下这笔订单,也为海城的这一届广交会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到了休馆的时候,李天明亲手摘下了“海城”的牌子,明天开始,这个展区又会有新的代表团入驻。

圆满完成了创汇指标,并且再一次大出风头,卢源也是心情大好。

当天晚上,还特意在酒店里摆了两桌庆祝。

这个不算是拿着公款大吃大喝,毕竟来广交会算是出公差,每次都会有一笔差旅费用于食宿。

之前节省一点,离开前让大家伙吃上一顿好的,人人都高兴。

转天,收拾行李,打道回府。

一路颠簸到了海城,出了火车站,李天明就带着天洪直接回了海尔厂。

天满昨天就已经得到了消息,用于出口的订单又加了一万台。

如果按照厂里现在的产能,这两笔订单就够干上一年的了。

“利勃海尔集团那边还没回复吗?”

“联系过那个叫芬克的了,他说……利勃海尔集团内部还在评估这笔交易的价值。”

扯淡!

不用想也知道这是托词,之所以迟迟不给准信儿,无非就是担心海尔厂会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

嘴上说着不在意,可实则利勃海尔集团已经意识到海尔厂的威胁了。

一个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同行,任谁也不能无视,哪怕这个对手现在依然十分弱小。

“哥,要是利勃海尔集团不同意向我们出口设备的话,我们怎么办?”

6万台用于出口的订单拿在手里,要是到时间交不了货的话,不但要赔付违约金,上面也不能饶了他们。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德国人不卖,我们就去找意大利人,实在不行就去找鬼子。”

技术已经被攻克了,生产设备还能成难题?

“天满,继续联系芬克,告诉他们,最迟一周内必须给咱们答复,否则的话,终止谈判,并且,我们也要重新评估与他们继续合作的可行性。”

天满闻言有些犹豫:“哥,这……能行吗?”

“怕啥?”

如今国内和国外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国内是供小于求,属于卖方市场,国外是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

技术领先的电冰箱专业生产厂家又不是只有一个利勃海尔。

他们不想要中国市场,有的是人想取代他们。

“按我说的做!”

既然李天明这么说了,天满也只能照办。

“哥,还有个事,我想……”

“有话就说!”

“那什么,我小姨子……”

呃?

李天明闻言,立刻想到了那个敢抽秦丽大嘴巴的小丫头。

“她咋了?”

“她中专毕业以后,被分配去了化肥厂做检验员,最近他们厂里一个小子经常骚扰她……”

李天明皱眉:“这种事,你还处理不了?”

天满苦笑:“那小子他姑父是化肥厂的书记,还有个亲戚是市政协的领导。”

明白了!

天满要是发动关系,未必不能处理,只不过要耗费大量的人情,说不定还得用上李天明的面子。

而且,那种二代仗着家里的关系,最是无法无天,就算能让他家里管束,万一要是那小子动斜的歪的,恐怕会更麻烦。

“你想怎么办?”

“我想把她调到电冰箱厂来,离开化肥厂,那小子总不能追过来吧?”

“行吧!你先和化肥厂协调,对方要是卡着不放的话,我找卢局出面去和重工业局协调!”

要调动一个国企职工的工作可没有那么简单,对方如果不放人,卡着档案不撒手,谁都没辙。

不过这种事,对李天明来说是小事一桩,他完全可以直接找重工业局的领导,当初钢铁厂的那套轧钢生产线,市里的冶金局和重工业局都欠着他的人情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考虑了一下,李天明还是准备通过卢源来办。

领导之间协调,总会要方便一点儿。

这件事李天明并没放在心上,接着又把郑毅等中层干部全都召集到一起开会。

在得知厂里拿下了6万台的外汇订单后,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都别高兴得太早,合同是签下了,可能不能保证质量,按时交付才是关键。”

厂里的产能所有人都清楚,就算是适应了四班三运转以后,最大产能也就能保证在5000到5700台之间。

海尔厂还要供应国内市场,总不能为了出口,将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给放弃了。

这么大的供应量,以厂里目前的状况,确实有些难为人了。

“咋了?刚才不是还嗷嗷叫嘛!这咋一个个的又变成霜打的茄子了?”

李天明抬手敲了敲桌子。

“遇到困难,克服困难,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天满!按我说的,继续和利勃海尔集团联系!”

“是!”

“咱们厂的技术口,生产口也得发挥作用,努力提升产能,同志们,现在是我们海尔厂发展壮大,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时刻,咱们能不能做到立足国内,展望国际,就看这一哆嗦了!”

李天明没说啥大话空话,虽然糙,但说的都是大实话。

海尔厂组建之初,李天明就曾和厂里的所有人交过底。

厂子虽然是大集体的性质,但他可没打算只是小打小闹。

打造国际一流品牌。

上一世的海尔能做到,如今的海尔起点更高,要是达不成这个目标,李天明也真是白重生一遭了。

给厂里的中层干部们打了一通鸡血,李天明也深知光靠人们的积极性,就想将产能在短时间内提上去,肯定没可能。

还是得增强自身的硬实力。

散会后,天满也不管啥时差不时差的,第一时间给芬克打了电话。

电话里,芬克还是那一套说辞,集团需要评估什么的。

“一个星期,我只等一个星期的时间,如果仍然得不到肯定的答复,我们也将重新评估和利勃海尔集团继续合作的可行性!”

呃?

听了翻译的话,芬克感觉脑子有点儿晕。

这强调,这措辞,咋感觉挺熟悉啊?

没等他做出回应,天满便示意翻译挂断了电话。

“哥,接下来怎么办?”

李天明想了想,说道:“联系海立格。”

海立格这些年靠着帮国内各大国企采购设备,赚得盆满钵盈,也该到了让他回报的时候了。

当然了,李天明的首选肯定还是利勃海尔集团,可如果德国人不识好歹的话,他也不介意将其踢出局。

但这也只能应急,关键……

还是得靠自己啊!